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2018-02-09 15:59胡建华
桂海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近平特色时代

胡建华

摘要: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世界意义。这一重大创新理论包含“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思想真谛,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精神实质

中图分类号:D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6-0004-07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阐明了基本方略,描绘了宏伟蓝图,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催人奋进,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胜利的信心,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主线。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现在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前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真理性。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的自觉认识和清醒把握,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1]10,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维度,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用“五个时代”[1]10-11,从伟大事业、发展目标、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也以“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两个没有变,提醒全党在满怀信心的同时,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还需要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在标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历史坐标的同时,也标明了党在新时代下,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带领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使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

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次里程碑式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确立了领航核心

黨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这使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了最可信赖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进一步确立了领航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全党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endprint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年来的成功实践,取得的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举世公认。中国道路激荡世界。我们形成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理念,一些外国政党纷纷效仿,有些国家将它改成了“大鱼小鱼一起抓”,并在本国逐步实施开来。中国贡献惠及世界。以脱贫攻坚战为例,5年来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智慧启迪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为国际社会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1]19-20系统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八个明确”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备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概括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发展方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方式”是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新要求,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发展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外部条件”是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保障”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人民军队,保障国防安全和维护祖国统一。

报告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进行了深刻阐释和理论铺陈,提出了“十四个坚持”,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行动纲领。这“十四个坚持”,既在总体框架上,又在具体条文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总体把握,同时也是对党的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个领域事业发展的具体铺陈,是相辅相成、逻辑严密的方略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应该统一学习,统一把握,统一贯彻,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一)经济方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振兴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面临大变革大调整,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重振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面临“双向挤压”的挑战。着眼内部,国内研发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新常态下经济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三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首先减,就是去产能;其次做加法,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再次做乘法,就是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最后是做除法,就是清除过剩与落后产能。“加减乘除”要一起做。总而言之,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使供给和需求更好地匹配起来。

2.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统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框架、新任务的集中体现,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倡议提出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超出预期。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贸易投资大幅增长,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有56个经贸合作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提供超过17万个就业岗位[2]。进入新时代,广西要按照“依托禀赋、打造竞争优势,软硬并举、提升合作平台,北上南下、内外互联互通,双核驱动、四沿协同发展,创新引领、产城融合升级”的路径扎实推进,重点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设施联通升级版、资金融通升级版、民心相通升级版,构建广西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二,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賦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的港口区[3]64。目前排名世界集装箱港口中转量第一、第二位的新加坡港、中国香港港,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装箱前去中转,奠定其世界集装箱中心枢纽的地位。endprint

(二)政治方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35-36一是充分发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1]36。这种制度安排既保证了人民参与对社会一切事务治理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也保证了人民意愿实现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还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二是不断完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1]37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为此,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制度形态,是党领导民主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积累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表征。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这必将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汇聚各地各有关部门法治力量,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从发展方向看,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有利于加强法治中国建设有关战略举措的顶层设计,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确保法治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法治实践看,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领域和部门。如果没有通盘考虑和统筹推进,就难以形成良性整体机制。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必将极大提高法治建设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冲破各种阻力,解决各种难题,把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三)文化方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意识形态工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首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和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力图不断巩固其统治地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如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需要更加警惕,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明显,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的问题更加突出,互联网等各种新兴媒体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更加广泛,等等。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也在损害着社会的思想基础,对中国政治稳定和政治文明进步提出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强化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认识与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時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非常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即在尊重社会客观规律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发挥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也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另一方面继续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文化作品,并不断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四)民生方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促公平: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报告把教育放到各项民生工作的首位,提出教育要公平、有质量的目标要求,“公平”“质量”两个词,彰显出缩小教育鸿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概括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也明确了推动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发展重心从总量增长转到优化结构布局上来。只有在公平上精准用力,在质量上求实效,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2.促共享: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机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46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报告还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报告还强调,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守底线:构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更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五年来,我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现在覆盖已超过13亿人,已实现全民医保。2016年底,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召开大会,特别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5]。当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使命,即必须建立“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47。endprint

4.决战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战贫困,这是亘古未有的历史性跨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责任和担当。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47-48同时,推进建设“大扶贫”格局。要通过精准扶贫的大流程管理、大部门合作、大区域协作,全面破解深度贫困地区突出制约问题和发展瓶颈。

(五)生态方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体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阐释。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人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蜕变为工厂一样的社会组织”,成为人类谋取利润的工具和手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成为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走到唇亡齿寒的边缘,自然的承受力已经接近临界,任何人类的破坏行为都将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人类惟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

2.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经济、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建设美丽广西、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3.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保障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的阶段,要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以体制改革为抓手,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措施路径,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抓住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找准了生态文明建设攻关的着力点,从而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六)党建方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20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个总要求是由六个层次构成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立体的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3]72。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着力强化“五个聚焦”,力求学懂弄通做实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努力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要通过深入学、持续学、系统学,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把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治本之策,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爱戴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切实提升“八个本领”,锻造执政为民的硬实力

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一是要增强学习本领,二是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三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四是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五是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六是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七是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八是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增强执政本领的不二法门就是学习。领导干部要持之以恒加强学习,一刻不停增强本领。领导干部要努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联系思想实际、联系工作实际、直面本领弱项、补齐本领短板,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武装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东方风来——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解说词(第五集)[N].人民日报,2017-09-02(11).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8.

[5]邱玥.中国政府获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N].光明日报,2016-11-19(3).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近平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标题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