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在商务场景中的应用及功能研究
——以《学徒》为例

2018-02-10 11:00牛一琳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听话者学徒面子

牛一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根据塞尔(Searle)(1979)的言语行为理论,指令性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是指说话者不同程度地试图指使听话者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指令性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一种,经常在商务场合中体现。但国内对指令性言语行为在商务场合中的研究较少,也很少把其与不礼貌现象相结合。本文以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会话分析手段,对美国商业真人秀《学徒》中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其惯用语用形式。

1.文献综述

1.1 指令性言语行为

在指令性言语行为的研究方面,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章可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方向。理论研究方向又包括指令言语行为与语法句法的关联、指令言语行为的再分类等;应用研究可分为教育、医疗、政治、翻译、宗教、机器学习、家庭关系七个领域。

指令言语行为与语法句法关联的研究关注点多集中在祈使句上。张克定(2016)[1]从认知-语用视角探讨英语祈使性条件构式的言者意图及其动因。这种祈使性条件构式一般可表达禁止性、诱使性和提示性三种言者意图,而促动这些言者意图的动因包括构式语境、祈使分句与陈述句的条件关系等的互补互动作用。

在指令言语行为的应用方面,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政治、翻译、宗教、机器学习、家庭关系七个领域。可以看到,言语行为理论自身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关于指令言语行为的理论研究多采用跨领域的新视角进行创新,如与音韵学、句法学相结合等。同时,相关的应用研究会直接采用成熟的理论体系分析教育、医疗、政治等不同应用场景中指令言语行为的使用策略和效果。然而,商务场景作为语言使用的重要场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近年来,国内有关指令性言语行为的研究发表数量虽呈上升态势,但整体数量仍然较少。结合文献,本文将指令性言语行为定义为说话者不同程度地试图指使听话者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其真诚条件是“想要或愿望”。

1.2 不礼貌言语行为

语用学领域对于言语交际中 “礼貌现象”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对“不礼貌现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樊小玲(2011)[2]认为,“不礼貌言语行为”指的是一个语言社团认为不符合这一社团一般的规范与风俗习惯从而有可能引起矛盾、对听话者面子造成威胁或损害的言语行为。她认为不礼貌言语行为是说者有意或无意说出、冒犯听者或者违反社会规范的话语,且听者确定认为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从而引起显性或隐性的社会矛盾或不和谐的言语行为。

近年的研究大多采用会话分析手段,对国内外综艺、电视剧、话剧或真实场景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理论方面,除了传统的礼貌原则和面子原则,还有学者利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分析框架、人际交往理论、顺应理论等(刘平,2012[3];张玮、谢朝群,2016[4])。 过去,人们只是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研究不礼貌,把它看成是一种由受话人感知的负面的交际现象,而近年来,人们进行研究,把不礼貌看成是与礼貌同等重要的交际策略,强调它的有意性 (intentional),把它称作是 “策略性或工具性不礼貌”(周树江、曹世清,2017)。在研究视角的采用上,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从道德秩序、性别研究、医患关系、身份构建、驾校话语、军训话语、机构性网络抱怨语等方面对不礼貌进行探究(Haugh,2015;孙飞凤、阳方玲,2016;周树江等,2017)。

综上,指令性言语行为和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在题材上愈发多样,但基于商务场景,从说话人视角对指令性不礼貌言语行为的探究仍存在空白,亟待学者进一步探索。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会话分析法,所选语料为美国商业真人秀《学徒》中的一集。真人秀在每集都会将全部人员分成不同小组,并选出组长带领大家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高度还原和呈现真实的商务场景。文章将提取组长的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作为研究语料,从说话人视角分析其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特征。在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后,本文将归纳出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惯用语用形式。

2.1 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分析框架。Spencer-Oatey认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的划分不能很好地解释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因此提出社交权 (sociality rights)和面子两个影响人际关系管理的纬度 (Spencer-Oatey,2007)。在此框架下,Brown和 Levinson的负面面子不再属于面子需求,而是社交权利。在定义方面,“面子”是指在某一特定交际环境下,说话人从交际对方处为自己有效索取的正面社会价值;“社交权”是指说话人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为自己有效索取的最基本权益。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四大核心要素:个人特质面子、社会身份面子、个人平等权利和社会联系权利,对其中的任意一点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交际场景中的不礼貌。

2.1.1 个人特质面子(Quality face)

人们都有希望获得别人对于其个人品质方面的积极评价的基本愿望,如希望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貌等得到他人的肯定。在商务场景中,特长和能力是人们在个人特质面子中的着重关注点。

2.1.2 社会身份面子(Socia lidentity face)

社会身份面子指人们希望获得别人对于其社会身份或角色的认可与支持。比如人们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组长、贵客、密友等身份。社会身份面子与人们对自己社会或团队角色的判定有关,并与其社会价值观紧密联系,如在商务场景中,人们注重自己在团队中是否占据领导地位或是否被侵犯。

2.1.3 个人平等权利(Equity rights)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有权利获得他人的尊重并获得公正平等的对待,不应该被无端强加或接受不公正的指令、不该无端受制于人,并享有应得的利益。如在团队中每个成员不应受到无端指责,都有为团队出谋划策、提出建议等权利。

2.1.4 社会联系权利 (Association rights)

人们认为自己有权利与他人以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包括与他人产生互动或与他人产生情感、利益等方面的关联,而故意拉远或破坏情感、利益方面的联系,产生距离则会使此权利遭到破坏。

2.2 研究问题

基于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文章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影响社交权或面子的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在商务场景中有何惯用语用形式?

(2)影响社交权或面子的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在商务场合是否会造成负面影响?若会,如何造成?

(3)阶层差异是否会导致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使用具有差异性?

2.3 研究分析

会话分析的文本选自《学徒》中的第三集,文章把文本进行简略编码后,结合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分析框架对其进行分析。

Example 1

三个小组成员在唐人街买其他东西的时候被Sam强行指派到另一个地方购买黄金。

(1)Nick:Bill?it’s Nick.Do you have a pen handy?You’re gonna go to 75(.)West

(2)47thStreet.It’s called:(.) <All Rare Coins>,[and]the number=

(3)Sam:[>Oh-oh-oh-oh-oh<.Just get him(.)the address.]

(4)Nick:=I’m gonna give him the phone number=

(5)Sam:=I do not want you to give him the phone number.[°Please,don’t give

(6)him,the phone number°]

(7)Nick:The coach just tells me not to give you the phone number.

Sam首先运用了间接的命令性指令言语行为(line 3),在Nick要告诉成员商家电话时,Sam没有直接表达不想让他告诉其他成员电话这一信息,而是让他只说明地址就好。他在开头重复了很多次“Oh”来急切地表达,并粗鲁地打断 Nick的话,这使得处于上一级的Sam没有维护Nick在普通组员面前小组长的形象,因而让Nick的社会身份面子受损。而之后 (line 5)Sam又运用了直接的否定性指令言语行为,在阻止失败后直接明了地告诉他,不要说出电话,并用了祈使句,且语气较第一次更加强硬,也致使Nick没有像上次一样做出辩解,选择了直接转述,同样损害了Nick的社会身份面子。

Example 2

组员决定去金店的路上还是觉得这样的工作安排不妥,想要和Sam沟通。

(1)Troy:Gold isn’t negotiable.Basically it’s based on the spot price?(.)That’s gonna

(2)be in the market at that time?But it fluctuates throughout the day.However

(3)(.)I don't think it was necessarilyimperative for us to drop thatfor 15

(4)minutesto get there.It's not gonna fluctuate that much

(5)Sam:[I I I]:I don't wantyou to makeany suggestions right now.>Get the hell out

(6)of there<

(line 5)Sam使用了直接的否定性指令言语行为,不想也不尊重Troy作出的任何决定。为了表达其不可质疑性,Sam同时使用了含谩骂语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由以上两点得出Sam不仅没有接受他人意见,反而在有意拉远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忽视Troy作为小组成员的身份及其有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损害了听话人的情感,挑战了其社交权中的个人平等权利和社会联系权利。

Example 3

进金店之前,Sam又焦躁地打电话来催他们加快进行下一步的购买。

(1)Sam:This is what I want to know(.)In five minutes,will you have the gold

(2)bullion purchased?

(3)Nick:We can have the gold bullion purchased in five minutes,but we want to get

(4)the best price on it.

(5)Sam:If we’re playing in a game,Bill?The quarter should be up at some point.

(6)Nick:Okay,we will have=

(7)Sam:=If you lose the ball,you go into the locker room.

(line 5)Sam使用了间接的负面评价性指令言语行为,通过隐喻间接地告诉 Nick,你应该已经着手开始购买了,不要再拖了,表达其对Nick的不满。但从(line 6)Nick 的回答(Okay)来看,他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Sam的话,觉得他的进度是有些落后,但仍想做进一步解释。之后(line 7)Sam则使用了间接警告性指令言语行为,并打断了对话,运用隐喻间接告诉Nick,如果再不按他的指令进行购买,将会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使两者身份处于及其不平等的地位,挑战了其社交权中的个人平等权利。

3.结果与讨论

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了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四种惯用语用形式,下文将针对其功能、影响及阶层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

3.1 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惯用语用形式、功能和影响

通过以上对商务场景中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分析,其惯用语用形式可归结为:命令、警告性指令言语行为、否定性指令言语行为、负面评价性指令言语行为、含谩骂语词的指令言语行为。

命令、警告性指令言语行为,会通过如“Just+do”“If…+否定”形式来表达说话者强硬的态度,挑战了其社交权中的个人平等权利,暗示自己的地位,塑造自己领导者形象和不可挑战性。同样,否定性言语行为,如 “Please do not…”“I do not want you to…”等,表达对听话人的不赞成和否定,损害了其个人特质面子和社会身份面子,对听话人造成消极作用,对说话人形成负面评价,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说话人强势领导者的形象,因此可能对说话人起积极或消极作用。

负面评价性指令言语行为,无固定形式,如用隐喻等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不满,挑战了听话者的社交权,导致身份不平等,是对听话人能力的否定,也会导致对说话人负面评价的形成。但从文中可看出,若负面评价较为中肯,也可被对方接受,因此,负面评价性言语行为对说话者也可起积极或消极作用。

含谩骂语词的指令言语行为,如含词语“hell”等,有意拉远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忽视听话者在社交中的作用并损害了其情感,挑战了其社交权中的社会联系权利。此举是说话者表达其不耐烦或急躁,是对听话者不尊重的表现,不能构建正面的领导者形象,对说话者起消极作用。

综上,命令、警告性和负面评价性指令言语行为虽会使听话者的面子和社交权受损,从而导致对说话人负面评价的形成,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其强硬的形象和绝对领导,因此,对说话人可能起积极或消极作用,取决于语境和程度;而含谩骂语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则一定会造成社交权和面子损害,不能构建良好的领导者形象,对说话者起消极作用。

3.2 阶层差异对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形式选择及影响

研究还发现,交际双方权力和身份的差异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选择有重大影响。上述选取的语料中共出现了五处指令性言语行为,均来自小组的领导者,虽在第二个例子中小组成员Troy使用了间接指令性言语行为,但表述较委婉,属于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周树江(2017)[5]认为,由于身份的不同,为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交际者有意选择不礼貌言语行为,不惜冒犯或伤害交际对方或有关第三方的面子和社交权,挑战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某些特定活动类型 (activity type)中,如军队话语、法庭话语、家庭成员或密友之间话语等,不礼貌话语则可能在某些交际场合占据中心位置,处于支配地位。

在这些活动类型中,由于权势、距离、交际内容的特殊性,不礼貌便成了一种常态,成为一种所谓的“系统性不礼貌”,而面子攻击行为也被称作“特许面子攻击”(Haugh,2015)[6]。

因此,商务场景中的阶层差异性会使领导者有意或无意进行身份构建,从而更频繁地使用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

4.结语

本文运用人际关系管理分析框架,从说话人视角对真人秀《学徒》片段进行会话分析,得出了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四种惯用语用形式:命令、警告性指令言语行为,否定性指令言语行为,负面评价性指令行为,含谩骂语词性指令言语行为。前三者是双刃剑,虽对听话者造成负面作用并由此形成对说话者的负面评价,但也可塑造其权威的领导者形象,对说话者产生积极影响;而含谩骂语词的指令性言语行为则一定会对听话人社交权和面子造成损害,形成对说话者的负面评价,无法塑造其正面形象,因而不能对说话者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语用形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具体运用中会存在交叉重组,以达到说话人的指令性目的。由于商务场景的特殊性,阶层差异会对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的使用产生影响,权力和地位较高的一方更倾向于使用不礼貌指令性言语行为。

猜你喜欢
听话者学徒面子
面子≠尊严
魔术师的学徒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某贪官的面子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