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杰古法针刺理论浅析及临床验案1则

2018-02-12 19:09蔡海英章新根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5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北京100027
江西中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张老太溪气调

★ 蔡海英 章新根(1.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75;2.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 北京 100027)

针灸名家张士杰通过长年对《黄帝内经》的钻研,发现《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的理论阐述得非常完整,由此挖掘出《黄帝内经》的针刺理论。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理论,张老一直提倡加强理论挖掘并在临床上大力宣扬古法针刺。

1 古法针刺简介

所谓古法针刺,指的是《黄帝内经》中所包含的针刺理论与针刺方法,是有别于经方家的常用针刺理论和方法,可以用《黄帝内经》中的三句原文来表述:(1)“援物比类”[1]197;(2)“用针之类,在于调气”[1]287,“凡刺之道,气调而止”[1]224;(3)“凡刺之真,必先治神”[1]61。

1.1 援物比类“援物”即临床四诊所得所辨的证候,“比类”即将证进行归纳、综合、全面分析,以求病之本,以达“治病必求于本”“治之极于一”。也就是临床辨证选穴严格遵循《黄帝内经》的方式,选取最有针对性的穴位进行针刺,一举生效。

1.2 调气《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云:“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明确指出临床针刺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气调”,气调即是得气,是进针时指下有如鱼吞钩饵浮沉之感。临床不一味的留针,且隔日一刺。

1.3 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张老在讲解此句时经常举例提到古代的“祝由”,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心理学。他强调,医生在施针时必须要充分重视并把握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正如《圣济经》所谓“盖以神受则意诚,意诚则功倍故也”。

2 古法针刺特点

古法针刺是一种至高的医治境界,普通医生一般难以达到。它不但要求临床医生熟记古法理论,还要有丰富的临床针灸经验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张老毕生钻研古法针刺,临证擅长援物比类,运用古法针刺治疗许多临床疑难杂症,疗效独特。

2.1 取穴稀疏古法针刺的宗旨是取穴少而精。张老临床针刺的一贯主张是“针灸取穴贵在精少”。临床上要做到取穴精少,取穴稀疏,首先要有广博的中医针灸理论和知识,还要有精湛的针道。张老之所以能够在临床熟练运用援物比类、取穴稀疏,在于他的知识广博和精湛针道,在于他能够透过疾病的表象找出疾病的本质,因而才会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把太溪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

2.2 独钟太溪临床治病取穴独钟太溪,是张老多年援物比类运用古法针刺的具体表现。张老针刺治病,几乎每个患者都取太溪,故世人称张老为“张太溪”[2]。《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穴为肾经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穴具有扶正祛邪补虚之功,是人体经络与脏腑相联系的必经之处。同时,太溪穴又为肾经之“输”。肾经为十二经生气之源,故太溪穴可主一身之元气盛衰。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人体中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都和肾相关,肾之既病,百病皆生。

《针灸大成》有“太溪,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的记载。张老临床诊脉也喜欢诊太溪脉。

张老综合太溪脉、太溪穴及肾经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大胆选用太溪穴为临床治病突破点,以太溪穴为主,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3-4]。

2.3 气调而止,间日一刺“气调而止,间日一刺”,这是张老根据古法针刺的特点,在临床运用古法针刺时运针强度和针刺频率的特点。“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这是张老提倡的古法针刺16字真言。他反对临床针刺长时间留针。

《灵枢·刺节真邪》言“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终始》谓“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声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气血不行”。说明临床针刺只要气至,就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如何掌握“气调而止”?“气调”首先得是“气至”。《标幽赋》云:“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张老认为,临床针刺时是否得气或得气之快慢因人而异,个人的气血状况是针刺时气至与否或得气快慢的重要条件。

张老临床治疗主张“间日一刺”,即在针刺疗程中隔一日针刺一次。中医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此法的记载,如《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针灸甲乙经》曰:“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乃止,调其虚实……身体小痛,刺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灵枢·四时》曰:“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水,必坚,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水尽乃止。”《素问·缪刺论》云:“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3 验案举例

笔者有幸跟师张老,研习古法针刺,临床熟练运用古法针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显著。现取1则验案,报道如下。

3.1 病案资料患者李某,女,56岁,有糖尿病病史6年。2016年1月26日以“尿频、夜尿、尿失禁3月余”到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尿动力学分析报告示:膀胱顺应性低;膀胱感觉功能极其敏感;膀胱容积偏小;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可。尿培养结果:无细菌、真菌、淋菌生长。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给予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1mg/片),每次1片,3次/日;癃闭舒胶囊(0.3g/粒),每次3粒,3次/日。患者服药3周,症状改善不明显。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6.5mmol/L左右。

3.2 治疗过程2016年3月12日初诊。就诊时症见:精神差,尿频(约40min一次),夜尿每晚6次,时有尿失禁,烦躁,呃逆,纳食差,失眠,口干,喜凉饮,大便溏,近几月消瘦明显,既往四肢怕冷,舌尖红,舌质淡嫩,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苔厚腻略黄,脉沉细偏数。嘱其继续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癃闭舒胶囊和胰岛素。中医辨证:湿热中阻,肝胃气逆,脾肾阳虚。湿热为标,脾肾阳虚为本。取穴:百会,曲池,阴陵泉,内关,中极,丰隆,太冲,太溪。采用古法针刺,气调而止,不留针,间日一刺。

2016年3月18日二诊:针刺3次后,患者精神好转,尿频(约1h一次),夜尿每晚5次,尿失禁次数减少,烦躁、呃逆消失,纳食、睡眠改善,舌微红,舌体胖、质淡嫩、边有齿印,舌苔略厚腻略黄,脉沉细偏弱。停服癃闭舒胶囊。取穴百会、曲池、阴陵泉、中极、丰隆、太冲、太溪。针刺操作同前。

2016年3月26日三诊:患者精神明显向好,尿频(约2h一次),夜尿每晚4次,偶有尿失禁,纳食、睡眠尚可,舌质淡嫩、体胖、边有齿印,舌苔白略腻,脉沉细、按之无力。血糖控制稳定,停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针刺取穴中极、太溪、关元、足三里,操作同前。

2016年4月12日四诊:患者精神尚可,尿频、夜尿、尿失禁消失,纳食、睡眠尚可,舌质淡嫩,舌体微胖,齿印减轻,舌苔薄白,脉略沉偏细、按之有力。血糖控制稳定。

3.3 讨论中华泌尿外科学会2007年发布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诊断治疗指南,将OAB界定为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5]。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18岁以上女性总发生率高达5.6%[6]。目前西医对本病多采用以M受体阻滞剂为主的综合性治疗[7],副反应明显,患者依从性差,效果不甚理想。

膀胱过度活动症属于中医的“尿失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因肾气虚衰,膀胱开合失司所致。本病病位在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咳论》曰:“膀胱咳状,咳而遗溺。”《素问·宣明五气》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本病与脾、肾关系密切,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脏腑气化,司二便。《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素问·凑论》:“脾主身之肌肉。”《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痕论》云:“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本案患者病程长,且长期尿频、尿失禁,脾阳受损,加上年老肾气虚衰,久病耗损肾阳。脾肾阳虚,膀胱的气化和存储功能失司,排泄小便功能失职,致尿频、尿失禁。就诊时辨证为湿热中阻,肝胃气逆,脾肾阳虚。湿热为标,脾肾阳虚为本。本虚标实,标本兼治。治疗以提气、温阳、培补脾肾、调理膀胱气机为主。选穴百会、曲池、阴陵泉、内关、丰隆、太冲、中极、太溪。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可主一身元气之盛衰。肾经原穴太溪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肝肾同源,滋水涵木,补益肝肾。太溪合中极,滋阴益肾,壮阳强腰,调节膀胱开合。百会配太冲、丰隆、曲池,降肝胃气逆,健脾清热燥湿。辅以阴陵泉加强健脾祛湿,内关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病人初诊时精神差,烦躁不安,对于治疗失去信心。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向患者分析病情,讲述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和优势,给患者树立信心,患者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医生,安心接受针灸治疗。在选穴上,太冲、百会、内关相配,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太冲配太溪,滋补肝肾,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神的目的。如此,则肝胃气逆得降,心神得安,睡眠改善,湿热渐除。逐步去除百会、曲池、阴陵泉、内关、丰隆、太冲六大穴位,加上关元和足三里,配合中极、太溪,温补脾肾,调理膀胱气机,达到本病的治愈。

猜你喜欢
张老太溪气调
气调贮藏技术在苹果储藏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骂鸭记
果蔬气调贮藏技术及设备
温暖手脚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氮气气调对不同含水量大豆保鲜效果研究
新型简易气调箱可延长果蔬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