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理论视角下的慢性乙肝健康管理研究*

2018-02-13 01:44周灵情王河宝孙悦丁成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疾病

★周灵情 王河宝 孙悦 丁成华(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因其不可治愈性、高额医疗费用、广泛流行性等因素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对慢性乙肝进行健康管理和风险评估是预防其发展、传变的根本措施。以整理观念、辨证论治及“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传统中医理论在慢性乙肝的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慢性乙肝的危害性

慢性乙肝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一定的流行期,其流行与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措施等因素有关,近些年来,乙肝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部分患者因失治、误治或预防不当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乙肝是我国当前广泛流行、危害性严重的传染病。资料显示:约有9.3千万HBV携带者,其中约有2~3千万为慢性乙肝患者[1]。乙肝相关疾病死亡人数达30万人/年,乙肝相关疾病每患者的总经济负担约8.8万元[2]。高发病率、高传染性、高额医疗费用及治愈率差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慢性乙肝进行风险评估、预警、健康管理是防止其发展、传播、演变的重要措施。

2 中医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健康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形体管窍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彼此影响。身体一旦发病,局部的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亦可显现在某一

局部,内部的可以牵连于外,外部的也可涉及于里,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同时,人生活在自然、社会中,既是一个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与自然、社会息息相关。因此,个体的健康或疾病不仅与其所处的环境、地域、气候等有关,同时也与其饮食起居、精神情志、经济状况等相关。因此,这些因素均应包括在疾病或健康状态辨识之中。“辨证论治”是将四诊所获得的材料,综合分析,辨为中医某病某证,并采用某种方法治疗的过程,是中医立法处方的根基。王河宝等[3]认为中医“辨证论治”所提供的不只是疾病状态下的辨证,而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方法论的指导,即运用动态的、变化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健康状态下的体质分类。在现代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健康、亚健康,甚或疾病状态中的个体或人群,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调查、诊察,以采取相应的防御或治疗措施。《黄帝内经》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与健康管理的“预防为主”思想高度一致。充分挖掘“治未病”思想内涵,将为现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检测和预测提供思路保障。慢性乙肝的发生、传播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精神情志及防治措施等都有密切关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人文关怀与医学健康教育相结合,从饮食起居、精神情志、运动按摩、针灸药膳等方面对慢性乙肝进行全程管理和健康指导,将是控制其发展演变的有效措施。

3 慢性乙肝中医健康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辨证论治 中医学中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多归属于“黄疸”“胁痛”“郁证”“鼓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不一,治疗各异,但对疾病的康复保健有重要作用。王大明[4]分别在慢性乙肝的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均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针对性治疗,收到较好疗效;柯干[5]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法、疏肝理气解郁法、活血祛瘀软坚法、健脾益气法、滋肝补肾法治疗乙肝取得较好效果。赵亮等[6]认为慢性乙肝病位虽在肝,但病变涉及心、肺、脾胃和肾,根据慢性乙肝具体病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分别从心、肝、脾胃、肺和肾论治,取得较好疗效。黄峰等[7]将慢性乙肝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并根据临床表现等特点,分为肾虚邪伏型、气阴不足瘀毒型、气血阻止瘀毒型、湿热阻止瘀毒型四型,并相应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3.2 饮食宜忌 饮食上,慢性乙肝患者食物品种应多样,以摄取各种不同的营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食物。如有黄疸,阳黄多食蒲公英、马兰头、荠菜、田螺、赤小豆等;阴黄者多食薏苡仁、扁豆、山药等。食欲不振者,多食洋葱、大蒜、小蒜、辣椒、芥菜、大头菜、萝卜、芹菜、马兰头、鸡内金、麦芽、谷芽、玉米橘子、柚子、苹果等。胁痛腹胀者,选用青皮、橘皮、葱、大蒜、大头菜、萝卜、九香虫、小茴香、八角茴香、蒜苗、莴笋、洋芋、饴糖、花椒、胡椒等。大便干结者,选用黑芝麻、核桃仁、胡萝卜、白菜、冬葵、洋芋、茄子、花生、甜杏仁、松子、葵瓜子、柿子、桃子、香蕉、无花果、海参、蜂蜜等;大便稀溏者,食用薤白、马齿苋、荞麦、秫米、高梁、扁豆、芡实、莲子、白果、石榴、杨梅、红枣、梅子、五味子、金樱子、茶叶等。总之,慢性乙肝患者以平衡饮食为原则,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忌酒、忌暴饮暴食及饮食过饱、忌食含有致癌物的食物。

3.3 精神调摄 现代医学对肝病的研究揭示,高级神经活动、精神功能活动的疾病,以肝的证候最为多见。在中医五脏疾病的发病中以肝病比例最高,而肝病初起原因以肝气失疏最为多见。因此,乙肝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做到不气馁、不焦躁,树立和疾病作长期斗争的信心。移情怡性,陶冶情操,如乙型肝炎患者在自身体能允许的情况下,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或钟情于书画,或酷爱于山水,或种植花草,或饲养虫鱼,或欣赏音乐,或下棋或垂钓,或旅游。这些业余爱好,均能使人心旷神怡,乐以忘忧。患者精神上有新的寄托,生活得到充实,会逐渐从忧郁中解脱出来,情绪会逐步平和稳定,生理功能也随之改善,病情自然得以改善。

3.4 运动气功 过度疲劳是乙型肝炎的主要诱发因素。过度的劳力、劳心,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疾病。所以本病患者当力戒劳伤。然而,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合理的锻炼能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改善肝细胞的营养,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常用于乙肝患者的锻炼项目有:散步、慢跑、做操。每天或隔天锻炼,每次10~20min,运动量要小。太极拳、太极剑、气功、放松功或内养功等均对肝脏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从而调整肝内外侧支循环的异常,改善肝脏血液动力学状态。患者选好适合自己的功种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自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5 针灸按摩 《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乙肝病毒侵袭也是因为正虚邪入。针灸治疗乙肝疗效肯定,临证针刺足三里(双侧)、至阳、三阴交(双侧)三穴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肯定,同时在中医辨证分型指导下加减配穴,可收到较好疗效。艾灸肝俞、脾俞、大椎、至阳、足三里、期门、章门、中脘、膻中穴,对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平时自我按摩肝区和腹部,每天2~3次,每次5~10min,有利于肝病康复。

3.6 药膳调理[8]银耳莲子蛋汤:银耳5g,山药25g,莲子10g,鸡蛋2个,冰糖适量做汤。每日吃1次或2次,当点心或佐餐,宜连服3个月。具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滋补肝肾,促进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转阴。银耳粥:银耳10g,大枣10枚,花生米25g,大米100g,冰糖50g,煮粥服食。每日服1~2次,连服3个月以上。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伴肝功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者。银耳杞子里脊汤:银耳10g,枸杞子25g,猪里脊肉50g,盐、味精、酒、淀粉各适量,做汤食用。适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伴有脂肪肝及肝功轻度受损者。香菇木耳汤:香菇50g,黑木耳25g,猪油、鸡汤、酒、姜、盐等各适量。做汤食用。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的患者。香菇烩肚丝:水发香菇50g,猪肚250g,笋片25g,猪肉100g,韭黄50g,猪油、素油、淀粉、姜、胡椒粉、糖、酒、盐、味精等各适量做菜食用。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伴有腹胀、纳呆、早饱等情况可以选食。

3.7 定时复查与随访 慢性乙肝患者建议每3~6个月做一次肝功能体检,每6~12个 月做肝、胆、脾B超检查及甲胎蛋白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早期了解患者肝功能及肝脏形态是否有变化,甚至可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和肝癌,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掌握主动权。当今,因为舌质、舌苔的直观性及其与脏腑的密切联系性,舌象作为乙肝预后的重要指标被临床所重视,如李伟林等[9]临床观察乙肝患者舌红、有齿痕、无苔者预后不佳;无齿痕、有苔则病情相对稳定。这一现象在随访时患者和临床医师都应引起注意。每隔3个月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疾病情况(如服用药物、服药体会、检查项、异常指标)、生活起居(饮食、作息和运动)和活动参与(复查次数和健康教育)情况。

4 结语

慢性乙型肝炎对于中西医都属于难治性疾病,病程久、疗程长、治愈率不高。中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角度,既要对每位患者强调治疗的长期性、整体性、辨证性,还要尽显人文关怀,详细交待饮食、起居、精神、四时调养宜忌等,这与现代健康管理的模式不谋而合。采取灵活的辨证论治不仅有利于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等临床疗效,更有利于促进机体恢复免疫自稳功能,使病情趋于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纤维化等并发症的产生。充分发挥传统中医的理论优势,制定详尽合理的慢性乙肝健康管理方法,将对慢乙肝患者的健康保健无不裨益。

参考文献

[1]吕睿,王志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2):2-32.

[2]李晓强,许红霞,樊学敏,等.乙肝相关疾病住院病人经济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8):1 871-1 877.

[3]王河宝,邓玮,孙悦,等.基于中医理论视角下的高血压病健康管理研究[J].江西中医药, 2017, 48(10):10-11.

[4]王大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15(5):211-212.

[5]胡灵敏,魏凌雪,邱夏桑,等.柯干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思路[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9):807-808.

[6]赵亮,李芳,肖会泉.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从五脏相关论治[J].新中医, 2007, 39(10):93.

[7]黄峰,常占杰.三期四型辨证论治慢性乙肝[J].陕西中医, 2012,33(5):573-574.

[8]窦勇,窦国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药膳方[J].药膳食疗, 2003(3):9-10.

[9]李伟林,戴仁舜.35例慢性乙肝患者舌象与预后关系分析[J]. 2002,11(1):28-29.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肝疾病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