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癌3.0T 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2018-02-13 03:31陈良陈振东赵亦军孙勤学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肝细胞典型肝硬化

陈良,陈振东,赵亦军,孙勤学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中HCC占到85%~90%[1]。本文肝癌特指HCC,早期发现并准确定性对于治疗及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高场强 MRI诊断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但是目前部分医院使用3.0TMRI时间仍较短,经验不足。因此,本文结合3.0TMRI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探讨其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经临床或病理确诊肝癌的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9~74岁,平均(49±10)岁。均行 3.0TMRI增强扫描,其中40例在MRI扫描1周内曾进行过16排螺旋 CT增强检查。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GEDiscovery 750超导型3.0 T MRI,患者禁食6~8 h,采用8通道相控阵心脏线圈。首先行常规平扫,多期动态扫描采用3D LAVA技术,TR:3.7 ms,TE:1.6 ms,TI:5.0 ms,FOV:42 mm×42 mm,层厚:5 mm,反转角:12°。弥撒成像扫描b值=800。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按0.1mmol/kg注射,注射速率3 m l/s。应用呼吸门控技术,以憋气法进行3期扫描,分别于20~35s内连续3组动脉期扫描,45~55s、60~70 s各扫描1组门脉期,3 min后进行冠状位延迟期扫描。CT检查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先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对比剂,1.5mg/kg,速率 3m l/s;在注射对比剂后20~25 s行肝动脉期扫描,65~70 s后行门脉期扫描,180 s后行延迟期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60 mA,矩阵512×512,扫描层厚10mm。

1.3 阳性判断标准 由两名高年资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分别对40例患者肝脏MRI及CT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包括病灶平扫及增强的影像特点及强化方式,并取得一致意见。早期肝癌的确诊采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的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现早期肝癌68枚,其中8例患者发现2枚甚至多发早期肝癌结节,发现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1.0cm)25枚。早期肝癌MRI表现多样,大多表现为T1呈相对等低信号(20枚),在T2W I信号上呈相对稍高信号(60枚),DW I表现为高信号(63枚);22例小肝癌出现脂肪信号,表现为在同相位上略高信号,反相位像上信号明显降低;增强表现呈“快进快出”表现(64枚),动脉期呈结节状高信号,门脉期信号降低,延迟期呈低信号(封四彩图1)。对于40例同时行CT检查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肝癌56枚,MRI扫描发现53枚(94.64%),CT扫描发现44枚(78.57%),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4,P<0.05)。

3 讨论

早期肝癌的定义为单个<3 cm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3 cm的肝癌,无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2]。近年来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研究认为HCC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称为多步骤癌变理论,即由肝硬化再生结节(RN)→不典型增生结节(DN)→早期癌(SHCC)→HCC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伴随着肝血窦的毛细血管化和新生血管的生成,肝硬化结节血供也由门静脉血供为主变为肝动脉血供为主[3]。

早期肝癌的定性诊断主要需要与DN鉴别[4]。DN指直径l0mm以上结节,肝细胞呈不典型增生改变,但组织学上无任何恶性肿瘤的证据,可分为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和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在T2W I上,LGDN相对于邻近肝组织常为低信号,HGDN则多为轻度增高信号。部分DN可含有脂质,在T1WI和T2W I上均呈高或等信号,采用脂肪抑制序列反相位序列信号减低。25%的DN可见铁质沉积,近来有学者应用磁敏感成像测量不同性质结节内铁沉积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5]。大多数DN仍主要由门静脉供血,少数见动脉供血(主要为HGDN)。因此,一般情况下,动态增强时动脉期DN一般无强化。当DN发现以下征象时高度提示DN癌变:(1)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复查时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2)病灶在T2W I上较大的低信号结节内出现小的高信号结节,即表现为“结节中结节”;(3)病灶的动脉血供增加;(4)病灶进行性增大,结节直径大于3 cm;(5)病灶内出现脂肪变性。

MRI增强检查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最为重要,典型的影像表现为“快进快出”,延迟期病灶呈相对低信号。早期肝癌假包膜显示率较高,表现为T2WI高信号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线样影,延迟期低信号病灶周围围绕高信号环[6]。采用DWI对肝局灶性病灶及肝硬化扫描的研究发现,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直径<1 cm)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结节的ADC值明显大于恶性结节[7]。本研究未测定ADC值,但DWI显示早期肝癌的能力优于常规T1WI及T2WI。

CT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显示门静脉及肝脏解剖关系清晰,然而软组织分辨率低,在早期肝癌的显示信息方面不如MRI。最新版本的肝癌诊疗指南里推荐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MRI,如果常规增强MRI+DWI无法鉴别早期肝癌,可以应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帮助诊断。目前常用的对比剂有Gd-BOPTA及Gd-EOB-DTPA,均能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并且随胆汁分泌;而早期肝癌没有正常的肝细胞,因此也不具备胆汁分泌功能,在延迟期扫描时表现为低信号。而MRI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则将为肝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探索方向,甚至可能改变目前的诊断及治疗。

猜你喜欢
肝细胞典型肝硬化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