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之价值考量

2018-02-14 09:41袁中树
行政与法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改革者改革开放习近平

摘 要: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永恒主题,是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必须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从吸取历史经验,突破“座架”式思维,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改革者”进行思想改革等方面,为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 键 词:新时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8)12-0094-06

收稿日期:2018-10-20

作者简介:袁中树(1976—),男,吉林公主岭人,男,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社会发展。

改革開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今天之所以重提要进行解放思想,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之价值分析

(一)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永恒主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禁锢问题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正如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思想禁锢问题。毋庸讳言,这与我们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有关。数千年来,中国统治的理念是“独尊儒术”“儒表法里”。因此,解放思想式的创新往往会被认为是异端和不轨的念头。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年使中国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今天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仍然存在着禁锢人们头脑的思想禁区。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数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传统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彻底的根除。所以,铲除思想僵化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而解放思想又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传统所形成的习惯是具有强大惯性力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中国不断前行的改革开放而言,解放思想就成为一个长久性的话题。因此,处于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的改革者需要时刻反思如何从“封闭”的精神状态中摆脱出来。

(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1]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历史时期。因此,要想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继续推进下去,就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时代特点和现实条件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从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到五中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布局“十三五”,到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再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幕幕新时代宏伟画卷渐次展开。

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在我国已基本得到确立,但就当前改革的现状而言,“基本确立”不等于“根本确立”。如果不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保持原有的定式思维,那么存在的问题会因为无效的方法继续存在而不能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2]所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让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关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同时,也要在回应公众期待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产权保护制度中,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全面二孩政策中,在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的户籍制度改革中,在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在破除“以药养医”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在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力促均衡发展的教育改革中,等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舒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画卷。

(三)当前一些重大问题需要以解放思想的高度予以关注

改革开放四十年,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亟待反思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一定数量的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等等。同时,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世情。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国该怎么办,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这是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新时代,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已到深处,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改革开放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当前,改革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只要紧紧抓住“问题导向”以解放思想来关注、认识、反思并推动改革,就能越过事物的表象,击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就能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延展到全局。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新一轮解放思想之思考

(一)新一轮解放思想必须吸取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取得的伟大成绩和解放思想打破旧有不合时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必须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犯下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是由于我们的管理者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不切实际,不实事求是,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注重吸取历史经验的结果。因此,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然而,解放思想不意味着不犯错误,更在于不断修正错误的勇气与担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二)新一轮解放思想要突破“座架”式思维

解放思想需要有一个宽容、宽松的大环境。现代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座架”,大意是说,人生存的世界是一个“座架”,人只能被动地按照固定的方式和规律生活。所以,思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打破包围在思想之外的“座架”。

第一、总结解放思想过程中的“座架”式思维教训。我国从1957年整风运动就号召解放思想,但这些解放思想的过程最后都陷入了思想的封闭和僵化的悲惨结局。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思想也受到了姓“社”姓“资”的理论打击。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怪圈?答案是必须打破“座架”式思维方式。“座架”式思维方式在本质上就是解放思想,但不能超越某些框框。如果思想要在教条主义、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框架内加以解放,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真正的解放思想只能有一个“座架”,这个“座架”不是思想“座架”,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解放思想要突破所有制结构“非此即彼”的“座架”式思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依旧存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 “要么唱衰国企,要么唱衰民企” 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观点,因而,要深刻把握“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座架”式思维。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无论是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还是就东北振兴的局部而言,国有企业要发挥“龙头”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就不可或缺。在东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阳市视察了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及辽宁忠旺集团。其中,在辽阳石化公司的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忠旺集团的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历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因此,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有力批驳了一些懷疑、唱衰国企的错误思想和言论,也要给民营企业吃“定心丸”。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只有突破这种思维束缚,才能真正实现解放思想。

第三、解放思想要突破 “座架”式思维的单向性。解放思想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单向性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解放思想始终是以经济理论创新为解放思想的主线,这使得中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摆脱了贫穷的生活状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应该是和谐的一体过程,否则社会就不能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就难以实现。邓小平很早就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不过是用通俗的语言展示出了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两手”就是“全面性”的通俗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座架”式思维的单向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放思想。

(三)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难点是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领域需要解放思想,这种解放思想存在的障碍不大,讨论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范围上的限制。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四十年时间把经济提上去了,这相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是容易的,只要政府不管得过死,不过度干预经济,经济就一定能提上去。但发展起来的经济,绝对不等于一个可以持续良好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过关,发展起来的经济同样会衰落下去。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政治体制改革是必须的,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政治体制改革又必须进行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来自于既得利益格局的形成。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但是,当前多数管理者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过僵化的管理体制。僵化思想残余或多或少的留在了他们的头脑中。“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被人管制到管制别人,管理手段一成不变,管理者会觉得还是现存的秩序合乎自身利益甚至希望永远维持现状。正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来自于管理者本身,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解放思想,不仅是难点,也是改革开放能否继续前行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不断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四)新一輪解放思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放思想的内容极其广泛,无法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之内,但解放思想的核心目标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质的价值观。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历史必然要求我们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只有围绕这样的价值观才能使解放思想摆脱工具性的解说,而转向为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根本利益而服务。“获得感”一词彰显了改革永恒的价值底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高度去解放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从马克思所谈到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毛泽东指出的“为人民服务”以及“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价值观本质上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在新时期对党的群众路线做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正如许多国外媒体和政要撰文写到:强调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服务人民,这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民本情怀。在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成为格外醒目的论断。而以人民为中心的提出更加说明,人民群众观点是一个不断深化的理论体系,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所以,今天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就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纲领。

(五)新一轮解放思想必须对“改革者”进行思想改革

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阻碍改革开放继续前行的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传统中走出来,解放思想说到底是改革者的思想解放,离开这个意义上的解放思想将不会给改革开放带来任何的好处。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从两种意义上加以解读:一是兴利;二是除弊。兴利是容易的,因为对社会成员带来好处的行为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但除弊相对而言是困难的,在改革转轨过程中出现固化的、管制的、垄断的、集中控制的特殊利益集团,有的已成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前进的阻碍。对这些弊端进行消除,必然会损害到部分人甚至管理者的利益,因此,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尤其是对改革者进行解放思想,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大局出发,抛弃小团体的既得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解决问题的实质在于能否突破现状继续前行,能否摆脱在现有的社会状态下的摇摆与反复。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要突破目前的僵化状态,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制度创新中推进下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改革开放更加健康高速的发展。而这一切都要靠改革者的实践与落实。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解放思想,首先自己要有‘思想”。这句话颇具哲理,改革者如果自己没有“思想”,混日子、随大流,脑袋里浆糊一片,不敢担当,又如何实现解放思想?因此,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解放思想首先就是对改革者进行思想解放的改革。

总之,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永恒主题,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进行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这不仅是思想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要和担当做事紧密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美国诗人穆尔的话,“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人民出版社,1995.337-33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55.

[3][4][5]邓小平文选(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4.364,143,279.

(责任编辑:苗政军)

On Value Consideration of a New Round of Emancipation of

Mind 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Yuan Zhongshu

Abstract:Emancipating the mind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ource of power to stimula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if we want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end,we must carry out a new round of emancipation of the mind.In order to fulfill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we should learn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 break through the “frame” thinking,pay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adhere to people-centered and carry out ideological reform of “reformers”.

Key words:new era;emancipating the mind;reform and opening up

猜你喜欢
改革者改革开放习近平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向改革者致敬
如何创造环境, 让改革者“有为”
标题党
顺其自然
“改革者”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