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及对策

2018-02-15 04:10朱宏伟
精品 2018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审计工作指标体系

朱宏伟

山东省费县审计局

近些年来,资源和环境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资源环境审计近几年发展较快,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对公共资金、对国有资产、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从中央层面上将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范围。资源环境审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重要的审计领域,但是也是相关的理论准备和研究相对其他审计领域略显不足的一个审计领域。

1 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引发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已设立并不断完善了环境审计机构,制定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建立了环境审计工作协调机制,探索了资源环境合作审计模式,发挥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功能。随着中央出台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后,各地方人民政府纷纷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人财物等审计资源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但由于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环境审计工作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资源环境审计面临以下挑战:

(1)缺乏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指南。资源环境审计涉及面宽,审计范围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污染、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节能减排、排污处理等领域,每个领域又都有具体的行业专业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面宽、指标种类多,专业性强,很难掌握相关指标计算方法,且不断面对新的审计领域,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学习,缺乏一套完整的资源环境审计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体系。此外资源环境审计面临定性难的问题,目前,我国无论是宪法还是具体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会计法、审计法等等相关的法律条文,甚至连行政法规都很少涉及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具体规定条文,导致很难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法规和专业规范开展审计工作,去分析定性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

(2)资源环境审计方式和手段较单一,有待创新。目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主要对象仍然是常规的财务资料反映的资源耗费价值总量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企业排放污染物是否足额上缴各项排污治理费用以及财政、环保部门将收取的相关费用是否足额上交上级财政、如何使用等为重点关注领域,并没有完全脱离财务收支审计的思路、手段和方式。并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资源环境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例如财政、金融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单位产值耗费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对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测算企业排污减排情况,利用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舞弊隐瞒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而这些需要资源环境审计创新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拓宽资源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3)缺乏具备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一个完整的资源环境审计组成员不仅需要财务相关专业的审计人员,还需要有资源、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审计人员,目前全国各地审计机关严重缺乏资源环境专业方面的审计人才,在审计过程中遇到资源环境专业性强的技术问题多是采取聘请资源环境专家参加审计组解决技术难题的办法来解决,但由于专家的认识和理解有时与政府审计目标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

(4)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水平亟待提高。计算机审计是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大力发展的新兴审计领域,计算机审计不仅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筛查、比对还可以与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连接,适时监测运行情况和运行结果,避免通过作弊使监测系统运行受人为操纵,导致超排放标准的污染物排入大气、河流等。目前由于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都还存在差距,以及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和专业性,计算机审计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不是很理想,很多专业数据的采集工作都还未展开,目前急需培养一批计算机资源环境审计人才,实现计算机对企业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行状况进行适时监测,促使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排放气体、污水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

(5)资源环境审计准则亟需修订。现行的《国家审计准则》是一部通用准则,其审计程序的设计偏重于财务审计,往往不适用于专项审计。而资源环境审计作为一个全新领域面临着取证难的问题,从取证内容、取证程序到取证资料、取证评价等审计人员都迫切的需要一个权威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以避免不当审计带来的风险。另外被审计单位、利害关系人等也需要审计准则来评价审计工作,以确定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履行环境资源保护责任的评价是否公平公正、完整。

2 关于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资源环境审计不断完善,加强领导干部履行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的相关责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资源环境审计方法,充分与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了解资源环境的信息系统,对重要模块进行分析,同时与业务流程相结合,确定其是否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生成的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利用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在线监测系统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结合管理流程开展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多渠道收集数据比对,发现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资源环境审计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现阶段对资源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总结,认为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由纵向和横向指标组成,纵向指标体系包含综合分析、行业分析以及具体项目分析等指标体系,横向指标可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指标、资源指标、生态系统等指标体系。

(2)培养及引进资源环境审计专业的审计人员。定期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专业培训,审计人员经验交流以及聘请专家授课,提升审计队伍专业素质。重视引进环境工程、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管理、林业工程、污染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加大干部学习交流力度,安排审计人员到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经验丰富、成果较好的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机构学习交流或挂职锻炼,着力培养知识全面、结构合理、专业水准高的资源环境审计队伍,增强资源环境审计力量。

(3)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与重点行业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联网审计。计算机审计对于节约审计资源,扩大审计抽查面以及与审计相关单位建立数据联网进行相关指标验证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广计算机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而且可以缩短审计时间,节约审计资源。对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来说,常规审计方法很难对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和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情况进行核实。运用计算机审计可以实现利用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对有关指标的监测数据与企业废气、废水排放监控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比对,实现对重点行业环境监测系统的联网审计,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促使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相关政策。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审计工作指标体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