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2018-02-15 01:31赵开开聂家华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爱国主义

赵开开 聂家华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相结合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突出特征。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实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不仅如此,还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还要依法打击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践踏民族尊严的违法行为。

关键词:习近平;爱国主义;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赵开开,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E-mail:1322932593@qq.com);聂家华,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山东 日照 2768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执政为民思想研究”(17BKS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面向农民日常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研究”(15BKS023);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变迁视域下青少年的未来取向研究” (18CSH050)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8)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不同场合的讲话中都有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调要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整理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价值作用,有效动员每一个中国人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以及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充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新时代中国更加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对少数分子的不爱国行为必须要十分警惕。

(一)新时代中国更加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更加需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综合实力排名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如今以崭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雄伟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看到光明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阻止中国崛起的步伐,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各方面打压中国;在内,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新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二)对少数分子的不爱国行为必须要十分警惕

近年来,试图分裂祖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虚无历史的态度、诋毁英雄的谣言、矮化精神的观点,种种不良思想、奇谈怪论沉渣泛起,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带来了一些挑战。香港非法“占中”事件,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试图以“颜色革命”的方式达到分裂香港社会、分裂国家的图谋。原央视主持人毕福剑以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对毛泽东和民族英雄使用侮辱性词汇,造成了严重社会影响。不法分子勾结境外间谍倒卖国家情报、机密,以此获利,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精日”分子身穿二战日军制服,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亵渎烈士英灵,令人发指。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在读研究生在微博上发表辱华错误言论,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些人对“爱国”麻木不仁,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迂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愫不以为意、嗤之以鼻。近年来,少数分子的不爱国行为不时发生,对此必须要十分警惕,要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以来,围绕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以及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体系。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为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突出特征是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相结合。

1.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热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行為价值准则

爱国主义是一种历史情感,是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作为情感系统的爱国主义,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江河大地、锦绣山川,表现为热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骨肉同胞,表现为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社会制度。

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精神,是团结一心、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愛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它既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中华儿女以爱国主义为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中国人民以爱国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作为行为规范体系的爱国主义,在道德层面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政治层面上要求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服从国家权威、信奉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法律层面上要求关心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2.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为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相一致,是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事实和现实逻辑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近百年来一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爱国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把爱国主义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统一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3.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一重要论述,将中国梦与新时代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有助于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引领作用。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爱国主义语境下提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引发亿万中国人民的强烈共鸣,得到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民最强烈的愿望。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甚至沦落到亡国灭种的最危险境地。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经过长期追求和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新时代成为现实,实现中国梦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最庄严的使命,实现中国梦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

4.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突出特征是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世界眼光相结合

改革开放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伟大革命,是新时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体现出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胸怀。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鲜明特色,赋予新时代爱国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精神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一点,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没有改革创新的爱国主义不是真的爱国主义。没有改革、没有创新,国家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爱国将成为空谈。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国家发展才会表现出强进动力,爱国主义才会绽放时代光芒。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博大、放眼世界,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将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也必须是开放的中国。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要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尊重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既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从而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也积极倡导不同国家之间交流互鉴、共同进步,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二)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始终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实要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不仅如此,还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爱国主义作用的系统论述。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早在汉武帝时期有苏武持节牧羊,南宋时期有岳飞精忠报国,明末清初有郑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在维护国家尊严、民族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下,中华民族总体上沿着统一的历史大方向发展。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苦难。但是,中华儿女并未屈服,而是以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奋起抗争。面对西方列强侵华,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甲午海战中北洋官兵血战日本侵略者,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抗议巴黎和会,纷纷展示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血战到底,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新篇章。建国以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经过近7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中国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示了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中国梦光明前景的出现,与过去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迎来了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也必将与现在、将来继续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要坚持进行伟大斗争、坚持建设伟大工程、坚持推进伟大事业,必须要准备付出更为艰苦、更为艰难的巨大努力。面对现在以及即将来临的艰难困苦,如何坚持?如何克服?唯有继续坚持弘扬为国家献身、为人民献身、为民族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实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在反新疆分裂的伟大斗争中,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加强民族团结,越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钢铁长城。在反“台独”分裂的伟大斗争中,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呼吁两岸同胞体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本源,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推动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爱国主义,国家就可能会被削弱、被肢解。经济全球化从多方面冲击着民族国家:在经济上,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利益攸关性越发增强,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主权和安全的巨大挑战;在政治上,国际组织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民族国家的国家主权受到一定削弱;在文化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西方国家文化的巨大冲击。

爱国主义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考验的有力保障。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爱国主义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强大的国家主权保障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中东地区乱象丛生与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强大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

5.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爱国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与国际主义相统一,既从本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也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爱国主义必须要适应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将实现中国梦与建设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时代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言主题,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续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言主題,倡导: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心打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传承中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精神魅力和国际感染力。

(三)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的有效路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倡导每个人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对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践踏民族尊严的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

1.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爱国主义也是如此。爱国主义建立在深刻认识自己国家的基础上,因此,践行爱国主义必须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只有深刻认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才会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尊重历史,明确“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扭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建设的历史,消解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动摇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信念,为害甚大,不容轻忽。为此,必须要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深入挖掘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第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坚持民族平等、尊重民族差异、倡导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共同发展。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维护民族团结统一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维护国家主權、领土完整,抵制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因此,要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之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是主权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西方敌对势力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试图干涉中国、分裂中国。对此,必须要坚决反对,揭露其险恶用心。

第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有着绝对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妄自菲薄、不崇洋媚外,坚定文化自信。

2.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爱国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要将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爱国实践。

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近年来,境内外分裂分子暗中勾结妄图分裂中国,“疆独”、“港独”、“台独”势力多次制造暴乱。如新疆巴楚暴力案、乌鲁木齐“七五”骚乱、4.30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5.22乌鲁木齐爆炸案等暴力恐怖事件,如香港“占领中环”事件、“港独”议员辱华宣誓事件、香港高校“港独”事件,如“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等。近年来,损害国家利益、伤害民族感情的事件多次发生。如四川某涉密单位黄宇为了泄私愤和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勾结境外间谍出卖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如一些所谓“网红”主播为了博眼球、吸引关注、刷礼物,做出诋毁自己国家、侮辱自己同胞、践踏民族情感的丑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面对分裂国家、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践踏民族尊严的行为,一是要不参与,二是要坚决抵制、与之作斗争。我们要留心注意身边周围是否存在阴谋策划分裂国家的不法分子,是否存在勾结境外间谍倒卖国家情报、机密的不法行为,是否存在辱华、辱国、践踏民族尊严的丑陋言行,如有发现则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分举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争做护国、卫民的爱国先锋和楷模。

另一方面,要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2017年5月25日,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既是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表彰,也是对爱国主义行为的赞扬和呼吁。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站在什么样的岗位,每个人都要心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贡献。

3.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依法打击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都要依法打击。”打击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利益、践踏民族尊严的行为,要有法可依,依法打击。通过制定、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法律,震慑和打击分裂分子、破坏分子。

第一,对分裂国家、破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要依法打击。应对“台独”分裂势力,2005年国家颁布、实施《反国家分裂法》,有效震慑了“台独”势力。应对“港独”势力,中央划定了爱国爱港者治港的原则底线,香港根据基本法等相关法律依法对“占中”违法分子定罪判刑。应对“疆独”分裂势力,2016年新疆颁布实施地方性反恐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将打击和有效防范暴力恐怖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打击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

第二,对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要依法打击。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1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6年,在某涉密科研单位工作的黄宇,因偷卖90项国家绝密情报获利70万美元被判死刑,妻子唐某、姐夫谭某也因“过失泄露国家机密罪”被分别判处五年、三年有期徒刑。

第三,对辱华、辱国、践踏民族尊严、伤害人民感情的行为,也要依法打击。201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发文“你不爱国的样子,真丑!”,汇总了几项案例:“精日”分子因寻衅滋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网红女主播在进行网络直播时侮辱国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有关规定,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大一新生散布辱国等及其错误言论,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条例,被取消入学资格。

三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独特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凝聚民族复兴力量的、调动人民积极性的精神旗帜,展现了民族情怀和世界担当,体现出开放的品格和自信的胸襟。

(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又结合新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和融入新的內容要素,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化之基、精神之源。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滋养着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岳母为岳飞刺字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习近平总书记一生追求“精忠报国”。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如果不能实现创造性转化,那么传统就只能是传统而不会变成现实;如果不能实现创新性发展,那么历史就只能是历史而不会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国梦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在科学内涵、价值意义和践行路径上不断拓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新内容、新境界,使得爱国主义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凝聚民族复兴力量的精神旗帜,调动人民积极性的精神坐标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于机遇与挑战并存、光面前景与艰难险阻同在的新时代,是汇聚民族力量从而有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精神旗帜,是调动人民积极性从而克艰化险、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坐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光明前景与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并存,因此,为实现中国梦,党和人民必须要进行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斗争。爱国主义精神恰恰是激励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深化阐释了中华精神、民族梦想和中国品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推进,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复兴力量的精神旗帜和调动中国人民积极性的精神坐标。

(三)展现了民族情怀和世界担当,体现出开放的品格和自信的胸襟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意识与全球责任相结合,秉持兼容并蓄、文明互鉴的文明发展观,既展现了民族情怀和世界担当,又体现出开放的品格和自信的胸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体现出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获得联合国会员国普遍认同,获得全球普遍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不同文化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既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设和平发展的道路,也为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启全球治理新时代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融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之中,在凸显中华文化世界意义的同时,拓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最新内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不仅立足于新时代中国,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且还放眼全球人类,为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责任编辑 龚桂明】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