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应用模式分析

2018-02-16 11:40周晨露王海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STEM教育案例分析

周晨露 王海燕

摘 要:在我国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显得至关重要,而STEM教育被认为是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在梳理归纳美国STEM教育的两类模式的基础上,总结STEM教育中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整合、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定位三方面的核心经验,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STEM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STEM教育;应用模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4-0027-04

一、STEM教育研究现状

在当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升级、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STEM教育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1]

STEM教育要在学校落地生根,不但需要广大教师能够深入理解STEM教育的理念与本质,更需要教师掌握其教育模式。通过学习、借鉴成功的STEM教育模式和案例,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STEM教育模式,从而为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选择路径。2017年出台的《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也明确强调了推广STEM教育成功模式的意义。[2]

我国对STEM教育的研究主要圍绕课程整合方面,根据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取向可分为“STEM+”与“STEM-”。“STEM+”取向有随着创客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STEM+创客教育”模式[3];“STEM-”取向有根据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的“科-工整合”模式[4]。根据跨学科整合的方式进行划分,有 “以建构大概念为核心的跨学科概念体系模式”“以主题或课题形式来实现跨学科实践的模式”“通过表现期望的形式来实现横向整合的模式”“通过核心概念和表现期望相结合的模式”和“通过学科核心概念和内容要求相结合的模式”五种模式。[5]对STEM 教育模式微观层面大体可分为STEM教学设计和STEM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其中以STEM教学设计的研究为主,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操作性不够强,不易上手;对STEM教学模式的探究不多,亟待进一步丰富对STEM教学模式的研究。

STEM教育自1986年在美国诞生至今,经30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完善,对推动国家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6][7]按教学对象划分,最初STEM教育是针对K-12学生的,如Marle等人为提高普通学生对STEM的兴趣,设计了为期4天的基于情景的科学调查STEM夏令营,使学生对STEM产生浓厚兴趣。[8]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关注到了以女性、少数民族、低收入人群等为主的STEM代表性不足学生,他们对STEM兴趣弱、在STEM领域比例低。为促进性别、种族的平等,美国学者探索了多种针对STEM代表性不足学生的教学模式。如Gomoll 等人为提高女孩对STEM的兴趣,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为4名女孩提供了课后机器人俱乐部活动。研究结果表明,女孩们对STEM产生兴趣并最终选择STEM相关专业[9];Bass 等为培养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STEM职业理想,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设计活动,有效促进STEM代表性不足的青少年从STEM使用者转换为STEM生产者。[10]

STEM教学模式按教学目标可划分为兴趣提高型、考试提分型、技能培养型、职业体验型等,如Eichler 等人为提高学生的STEM成绩与学习积极性,采用STE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提高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课程平均分;[11]Bairaktarova 等人模拟了现实工程应用项目,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12]

教学模式按照教学方式可分为个性化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等,如Burgin 等人在高中STEM教学中,采用了STEM学徒制模式进行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STEM领域的自我认同感得到提升,对实验室产生归属感,促使他们选择STEM相关职业;[13]Miller 等人为增强学生STEM职业体验,设计了基于网络的法医科学游戏,这一游戏化教学模式对学生选择STEM相关职业产生积极影响;[14]Juskeviciene 等为STEM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使用了一对一的移动学习模式,结果显示这一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果。[15]

二、STEM教育应用模式及案例

通过对国内外STEM教育模式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在STEM教学模式层面,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目标、不同方式的STEM教学,都是基于问题解决展开的。因此,本文根据STEM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解决的路径不同,总结归纳出美国STEM教育应用的两类教学模式,即问题解决框架提供模式和问题解决框架自主生成模式。

1.问题解决框架提供模式及案例

(1)问题解决框架提供模式

解决STEM复杂问题要求学习者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再加以解决,有研究证明解决小问题更有利于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迁移。[16]但这种能力是要逐步培养的,当学习者解决复杂问题有困难时,由教师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学习者在理解框架的基础上,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尝试解决。最后验证复杂问题是否解决,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学习者需要思考和判断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返回相应模块,重复前面的过程,直至问题解决。这个过程伴随着学习者对STEM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保证(见图1)。

(2)问题解决框架提供式应用案例——巧克力工厂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企业合作,以巧克力工厂案件为主题,为初二到高三的学生提供了为期4天的STEM夏令营。通过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思维逻辑等能力。[10]该案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①问题提出:围绕两家巧克力工厂间的商业纠纷(相互指控对方盗窃巧克力配方、伪造包装和入侵网站,从而损害竞争对手声誉),将学习者分成原告雇佣的调查小组(控方)、被告雇佣的调查小组(辩方)和公正的调查小组(任务是确认其他团队收集的证据是可信的)对巧克力工厂案件进行调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收集科学可信的证据并形成调查报告,为当事人进行辩护?

②提供问题解决框架:为便于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一复杂问题,组织方将问题分解,为学生提供了相关问题解决框架:围绕本案件,可以从犯罪现场和嫌疑人、巧克力样本及包装纸、网络黑客三个方面入手,为当事人辩护寻找有利证据。

③学生理解问题解决框架:学生通过组织方提供的资料学习证据种类、收集方法与分析原理等,深入理解教师提供的问题解决框架。

④按框架尝试解决问题:第一天,学生学习罗卡定律并参观巧克力工厂,仔细观察案发现场,查看账本记录,收集指纹、脚印等现场可能遗留的线索。在现有的线索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和推理,通过审问6名犯罪嫌疑人,发现破绽。第二天,学生从巧克力样品中提取出可可碱和香草醛,与正品巧克力比对分析(组织方提供包括分析设备和试剂等的支持)。同时,学生在了解包装纸的产品代码和编码策略后,设计能扫描和识别不同条形码的乐高机器人,来判断哪家工厂的包装纸是假冒的。第三天,学习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根据现有的入侵网站的痕迹,查出网络黑客的ID。最后根据三天搜集的信息,形成调查报告。

⑤评价问题解决与成果展示:第四天,3组学生在模拟法庭上提交调查报告,进行法庭辩护,通过法官最终的判决评价各组的调查结果。

案例中的STEM问题来源于生活,情境性极强,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学习者将所学所知尽可能地运用起来,体现出STEM的实用性。其中,教师像是幕后的引导者,为学习者提供问题解决框架、设计支架。

2.问题解决框架自主生成模式及案例

(1)问题解决框架自主生成模式

当问题解决框架是由学习共同体自主生成时,就产生了问题解决框架自主生成模式(见图2)。STEM学习共同体可以由学生、教师或社会力量(企业、组织)等共同组成。在该模式中,问题解决框架是由学习共同体共同协商、自主生成的,教师在必要时提供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创设情景、提供支持。学习者按照生成的框架尝试解决问题,在不断试错中学习、完善,甚至调整解决框架,直至探索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该模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它与另一种模式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发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所遇到的小问题没有被充分解释的情况下。STEM学科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问题解决框架自主生成式应用案例——科学奥林匹克竞赛

Sahin等组织25名学生参加为期一学期的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竞赛过程的记录和竞赛结果表明,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能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7]该案例的教学过程如下:

①问题提出: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织方发布竞赛通知,要求学生自主组队,合作完成一款重量轻、射程远的水火箭。

②学习共同体:参与学生自由组队,确定队长并制定团队规则,过程中可寻求社会帮助。教师和外部人员(如研究生)担任指导。

③自主生成问题解决框架:团队成员各自收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内部讨论交流。在不断的肯定-否定-肯定的论证后,最后敲定问题解决框架:从模型设计、材料选取以及发射方法三方面考虑水火箭模型的制作。

④按框架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在模型设计上,起初选择普通水瓶作为机身,但在发射时发现普通水瓶体积大,直筒外型的瓶身不便于气流的通过。团队对机身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外观接近流线型,效果改善很多。在设计过程中,学习者不断调试、完善模型,直至制作出团队都相对满意的水火箭模型。

⑤评价问题解决:因为是参赛性质,所以各团隊会在参赛规定日期内上交最终的火箭模型。由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织方根据模型的外观、性能与射程等方面综合评价各参赛小组的作品,评选奖项。

⑥成果展示:由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织方组织各团队(参赛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方便各小组分享与交流。

该案例中的问题属于复杂的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很多自由发挥创新的机会,引导他们将创意与跨学科知识结合运用到实践中。在学习共同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习者共同探究,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三、STEM教育应用模式的核心经验

1.STEM教育中学科知识的掌握与整合

STEM教育被视作提升创造力的教育,[18]其目标是学生能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高阶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一线教师往往由此走入误区,要么过于关注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发展,忽略了STEM学科知识对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在STEM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需要“传授”知识;要么特别强调某一门学科的作用,例如过分强调STEM学科中数学的重要性,认为数学是整合STEM学科的关键,这些都会间接导致学生无法对STEM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如果学生没有底层STEM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就难以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可能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因此,STEM教师要重视每一门STEM学科的独立价值,关注STEM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将STEM学科知识结构化地设计成问题,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STEM知识,建立起学科之间的桥梁,进行有机整合。[19]

2.STEM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教师是STEM教育工作者中的核心人员,[18]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起到直接作用。为适应STEM教学的需求,STEM教师的角色定位具有多样性。在课外,STEM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根据学习者特征,通过问题设计有机整合不同学科,培养学生创新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还作为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STEM教学经验,提高STEM教学设计能力。在课上,STEM教师的角色更多样,并且还需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角色转换。如在问题解决框架提供式案例中,教师主要担任顾问、引导者的角色,提供的支架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有所减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一定帮助,学生的主导权增强。在问题解决框架自主生成式案例中,教师更多担任搭档和资源对接者的角色。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以搭档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也可能以指导教师的身份管理团队,为学生指引方向,也可能作为引荐人帮助团队寻找社会帮助,帮助学生对接资源。

3.STEM教育中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定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STEM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形成性评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价值,而如何利用技术进行STEM教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20]这也导致部分教师产生STEM教育就是机器人、3D打印的错误认知,将STEM教育和新兴信息技术划上等号,认为没有信息技术参与的STEM教育就不是STEM教育。当然信息技术在STEM教育中发挥的价值不容置疑,但不是用了信息技术的就是STEM教育,没有用信息技术的就不是STEM教育。STEM教育最核心的特征是跨学科性[21],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STEM教育的依据之一。STEM教育中信息技术有两种定位,一是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学科中的一部分,与其余几门STEM学科有机整合开展教学,是学习者要学习的、运用以解决问题的;二是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STEM教育的外部支持,是辅助STEM教学的,是学习者可以借助的力量,以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地看待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定位,对STEM教育理念与本质有更深刻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傅骞,刘鹏飞.从验证到创造——中小学STEM教育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71-78.

[2]《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编委会.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Z].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7:39-40.

[3]王旭卿.面向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36-41.

[4]唐小为,王唯真.整合STEM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J].教育研究,2014(9):61-68.

[5]李春密,赵芸赫.STEM相关学科课程整合模式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5):11-18.

[6]Langdon D,Mckittrick G,Beede D,et al.STEM: Good Jobs Now and for the Future[J].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2011(22):96-98.

[7]Geno JA. Igniting STEAM through CTE[J].Techniques: Connecting Education & Careers,2015,90(3):28-33.

[8]Marle P D, Decker L, Taylor V, et al. CSI–Chocolate Science Investigation and the Case of the Recipe Rip-Off: Using an Extended Problem-Based Scenario To Enha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Science Engagement[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14,91(3):345-350.

[9]Gomoll A, Hmelo-Silver C E, ?abanovic S, et al. Erratum to: Dragons, Ladybugs, and Softballs: Girls STEM Engagement with Human-Centered Robotics[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 Technology, 2016,25(6):915-915.

[10]Bass K M, Dahl I H, Panahandeh S. Designing the Game: How a Project-Based Media Production Program Approaches STEAM Career Readiness for Underrepresented Young Adults[J].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 Technology,2016,25(6):1-16.

[11]Eichler J F, Peeples J. Flipped Classroom Modules for Large Enrollment General Chemistry Courses: A Low Barrier Approach to Increase Active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 Grades.[J].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 Practice,2016, 17(1):197-208.

[12]Bairaktarova D, Cox M F, Srivastava M.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in an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Curricul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5,31(1):425-433.

[13]Burgin S R, Mcconnell W J, Iii A M F. “I Actually Contributed to Their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an abbreviated summer apprenticeship program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r diverse high-school lear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5,37(3):411-445.

[14]Miller L M, Chang C I, Wang S, et al. Learning and motivational impacts of a multimedia science game[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7(1):1425-1433.

[15]Juskeviciene A, Jasute E, Kurilovas E, et al. Application of 1:1 Mobile Learning Scenarios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6, 32(3(A)):1087-1096.

[16][美]David H.Jonassen著,鐘志贤、谢榕琴编译.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61-66.

[17]Sahin A, Ayar M C, Adiguzel T. STEM Related After-School Program Activities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on Student Learning.[J].Kuram Ve Uygulamada Egitim Bilimleri,2014(14):309-322.

[18]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4-10.

[19]李雁冰.“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运动的本质反思与实践问题——对话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Nashon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4,43(11):3-8.

[20]唐烨伟,郭丽婷,解月光等.基于教育人工智能支持下的STEM跨学科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7(8):46-52.

[21]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13-22.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STEM教育案例分析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浅谈STEM教育及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