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慈善读本》 播撒爱的种子

2018-02-20 14:36王凤
慈善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课读本天使

王凤

爱,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习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些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爱,便是教育的灵魂!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秉承这样的办学理念:以爱育爱,爱心相传;以学论教,教学相长。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教育途径,让孩子们懂得包容、学会担当、懂得感恩、乐于奉献。“《慈善读本》进课堂”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另一扇窗户。因此,如何备好慈善教育课,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我校优秀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心得,谈谈如何备好慈善教育课。

一、解读教材,明确目标

《慈善读本》在我国是一次无章可循的尝试,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我们怎样使用这本书?如何备好慈善教育课?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老师。为了更好地解读教材,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登陆了慈善教育网站,了解了最前沿的教育资讯,专家的引领让我们豁然开朗。《慈善读本》小学版重在感染和熏陶,有爱心序曲、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爱心行动等七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又设计了几个活动课。在教材前面的“说明”里就明确指出:使用者既可以完整使用,也可以选择部分使用;既可以作为相关学科教育的补充内容,也可以作为学校或班级活动的补充内容,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补充内容,以开阔视野,提高人生境界。通过学习,我们达成共识:不是教读本,而是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借助《慈善读本》,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只要学生能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存善心,行善举,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处理教材就灵活了许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自然也丰富了许多。

二、摸索实践,规范课程

几年来,我们积极实践,将慈善教育课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每月进行一次,做到了“五有”即: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考核、有評比。备课遵循“导—读—行”三步教学法,以“爱的教育”为主旨,以活动体验为载体,形式灵活多样,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感受。慈善教育课的规范管理,确保了我们实践教育的有效性。

更可喜的是,我们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十三五”规划课题《西部小学慈善教育实践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慈善读本》进行了再次开发,编印了六个年级、十二册的《慈善读本》,更有利于班主任老师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慈善教育。

三、课前梳理,用心备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实践性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依据课标,结合学情,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下面,我就我校再次开发编印的校本课程《慈善读本》二年级上册《爱心童话》这个单元进行说明。

《爱心童话》这一单元设计了三项活动:童话漫游、童话大王、爱心天使。旨在通过阅读爱心童话,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诚实、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感受爱、传递爱,人人争当“爱心天使”。爱心童话只是一个载体,最主要的是借助这个载体,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暑假期间,我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孩子们选择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绘本等进行阅读,兴趣盎然。其实,在这些资源当中,就有不少富有爱心的童话故事,是很好的教育载体。于是,课前我给孩子们做了这样的安排:回顾自己看过的课外书,寻找一篇爱心童话,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最好能给伙伴们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本节课遵循“导—读—行”三步教学法,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课堂伊始,我给学生出示几幅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激发孩子的兴趣,并追问他们:你喜欢童话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引导孩子关注主人公身上善良、勇敢、团结友爱的可贵品质,进而引出今天的话题——爱心童话。

二、聚焦读本,“体会爱心”

(一)阅读,走进“爱心童话”

《慈善读本》中提供的爱心童话是《爱心花园》。伴随着淡淡的轻音乐,一颗嫩嫩的“星星花”种子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我声情并茂地讲述爱心童话的开始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紧接着,让孩子自己阅读爱心童话,了解故事内容。我们是慈善教育课,不是语文课,不用注重语言文字的品悟与运用。因此,为了突出教育重点,直击我们的教育目的,我设计了师生表演互动的环节。我扮演“星星花”,三个孩子分别扮演“小鸭”“小牛”“小兔子”,我们之间简短的对话表演,浓缩了整个爱心童话。孩子们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积极性高。紧接着,我追问:你喜欢自己扮演的小鸭子吗?为什么?你们觉得,小牛的表现怎么样?你们认为,谁可以被评为“爱心天使”?通过追问、引导,让孩子们学习小白兔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并强调:小牛、小鸭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和小白兔一起种了许多星星花,他们也努力向小白兔学习,也是好样的。在“献爱心”这个层面,没有谁对谁错,作为老师,要做好正面引导。

(二)交流,分享“爱心童话”

接下来,顺势引导,同桌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心童话,并给孩子提出要求:仔细听同桌的讲述,说一说童话中的谁可以被评为“爱心天使”,并说明理由。人人参与,相互学习。随后,请一名同学在全班分享爱心童话,大家一起评选“爱心天使”。这一环节让所有孩子的思维都动起来,在分享中让他们感受童话人物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三)行动,寻找“爱心天使”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存善心,行善举。因此,慈善教育必须落到实处。从“爱心童话”中走出来,寻找班级里的“爱心天使”,并颁发“爱心天使”奖。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孩子“日行一善,从我做起”。

三、课后践行,爱心延续

一月一次的慈善教育课结束了,但我们对孩子爱的教育永不停止。依据“导—读—行”三步教学法,课后安排实践内容:1.继续坚持日行一善,并在“爱心存储卡”中及时记录,学期末评选“最佳爱心天使”。2.阅读课外书时,留意富有爱心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一听,举办班级“爱心童话”比赛。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孩子将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慈善教育的持续化、常态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慈善读本》的解读不同、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教育效果。但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得把每一个孩子装在心里,开发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时时刻刻传递我们的爱,以爱育爱,让“爱”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文作者系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课读本天使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天使很平凡
DesignER CHINA
天使等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