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家父“老沈”

2018-02-20 14:36小莉
慈善 2018年6期
关键词:晚辈行书学籍

小莉

品读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代表作——《人生》,突然特别怀念已故两年有余的父亲。父亲本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却顺应潮流接受了不论长幼称他为“老沈”的现实,生活中也借此平添了不少乐趣。作为女儿的我,叫父亲“老沈”,多了一份无间隙的爱,如朋友般的情。

小说《人生》中主人翁出身贫寒,发奋苦读,热爱故土,但又不甘心于永远被黄土地所羁绊。而我的父亲“老沈”青年时代的经历,可以说是高加林的“翻版”:当过代课教师,恋爱过斗字不识的农村姑娘,但最终选择了与自己精神世界相契合的知识分子。“老沈”高中毕业当代课老师是必然的,因为村里没有比他学历高的了。后来,“老沈”运气很是不错,因家庭成分好而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老沈”没有可高攀的亲戚,因此也就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

“老沈”对于读书学习,有一股着实认真的劲头。从当初站在学校外面整整一个学期没能入校,到被学校接纳有一个学籍,凭借的是他的毅力和对知识的追求。不论风雨,不论有无学籍,无视同龄学生异样的眼光,不管老师是否应允,“老沈”都准时到学校上课学习。即便是被老师赶出教室后,“老沈”依然站在校门口默默地等待。“老沈”的父亲——我的爷爷宁愿缩衣减食,卖掉家禽和大米也要凑足学费让他接受教育。虽然爷爷有时候连15元钱的高中学费都迟迟交不上,但仍没因为贫困而放弃子女求学。我的父母在当时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是难能可贵。如今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我非常感恩祖辈们学高垂范的付出和对子女们读书学习的不懈支持。

“老沈”勤学好问,写得一手令人羡艳的好字。大学毕业后,“老沈”自荐信上潇洒的行书让他脱颖而出。也因为这一手好字,“老沈”在写给母亲的情书中自然就多了一份浪漫和果敢。母亲曾自嘲,“当初,我完全是被你父亲这一手漂亮的行书所吸引,当然我也相信人如其字。”但说起写文章,“老沈”不得不佩服我的母亲——父親工作后的第一次工作总结,还是母亲帮他修改润色而成,这才顺利通过领导的审核,这也许就是“工科男”的特点吧。从最开始的算盘打得好,到后来到反贪局查账手段有一套,“老沈”可谓是一帆风顺、如鱼得水。

“老沈”特别关心晚辈的学习,希望晚辈们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弥留之际,“老沈”没有嘱咐母亲后半生如何度过,也没有遗憾未能见证小孙子的出生,唯一关心的却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小侄儿——要求他一定要以清华大学为目标,必须要考出好成绩方能到“五龙山公墓”向他汇报。“老沈”这招着实有点狠,不过也挺有效果——表弟仿佛瞬间成熟了,高考的最后半年异常努力,高考也超常发挥,高出了他历史以来的最好水平。也许他每天在复习时,心里都在嘀咕:“如果我没考好,就没脸面去五龙山给‘老沈汇报,那‘老沈还不得天天在梦里找我谈话吗?”

父亲“老沈”是一个书读得不多、工作成绩也不突出的老人,却将“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人生座右铭,并以此勉励后辈。我没有从“老沈”那得到太多的精彩的人生论断,更没有让我遗传到他那“工科男”的逻辑思维,却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猜你喜欢
晚辈行书学籍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柳佳玮作品
潘池勇行书作品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研究
自撰联(行书)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现状初探
书画名人汇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