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南钢发展成就

2018-02-23 09:18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958年,南钢经周恩来总理亲批成为全国地方钢铁企业“十八罗汉”之一,可以说因钢铁报国而生,因钢铁强国而立。自南钢成立那一刻起,南钢就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老一辈南钢人用扁担箩筐肩挑手抬,在霸王山建立起钢铁生产基地,成为江苏现代钢铁工业的摇篮。因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后续发展历程中,南钢曾两度停滞发展,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南钢的年产量仍徘徊在20多万吨。

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南钢通过实施两轮承包经营,踏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生产经营工作渐入佳境。1996年南钢的产量达到了100万吨,并于当年改变机制组建为集团公司。1998年南钢成立40周年时,南钢年产钢已突破了150万吨。1999年成立了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

2003年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实施了“三联动”改革。南钢相继提出了“一体两翼”战略,“精品、国际化、低成本、大营销”四大战略。后又根据形势变化,公司先后提出了“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精品板材基地”的目标,“创建国际一流的受尊重的钢铁企业”的企业愿景。通过股份公司融资建设了被誉为 “南钢生命工程”的中厚板卷项目。2013年宽厚板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国际一流水平的精品中厚板基地全面建成,极大地提升了南钢中厚板材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南钢还建设改造并完善了棒、线、带等长材系统的工艺装备,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特钢基地。

“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南钢积极实施转型升级发展,公司愿景调整为“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并确立了“一体三元五驱动”经营战略。南钢已成为具有1000万吨产能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18年南钢又提出了钢铁与新产业的“双主业”发展战略。

南钢品牌今天已成为南钢布局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支撑, 以“双锤” 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品牌已成为南钢践行“以用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经营理念的载体, 成为南钢推行基于智能制造的“JIT+C2M”新模式的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 2025”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南钢基于自身优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布局,确立了与客户、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发展价值观。

一、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

(一)改革大潮中南钢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

中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就企业而言,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纵观改革大潮中南钢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变革的历程,也正是缘起于理顺此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

1.试水改革:南钢管理机制变革(1978-1998年)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铆足了劲的南钢人在1978年当年就实现了第三次扭亏为赢,钢铁产量连创佳绩。然而,正当南钢人为其顽强拼搏精神及取得的成绩稍感欣慰之际,原有的管理机制僵化使南钢的发展再次陷入低迷和停滞不前,1981至1983年间的“三打二十五”接连失利。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全面展开,经济发展开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新模式,市场的理念在改革中逐渐形成。

为摆脱困境,南钢在改革的大旗下开始了一系列管理机制创新和探索:通过强化经济责任制以减员增效和打破长期形成的“大锅饭”管理机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探索“三保一挂”承包经营……

一系列管理机制创新在实施初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7年实行“三保一挂”承包经营的第一年,产钢就突破了40万吨大关,完成利税达8000万元。

2.深化改革:南钢管理体制变革(1999-2013年)

1999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1999)23号文批准,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将下属7个生产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划出作为投入,联合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冶金进出口江苏公司、江苏省冶金物资供销公司四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19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00282)。

2002年,按照南京市“三联动” 政策,以“调整资本结构,理顺劳动关系,降低企业负债”为核心内容,南钢进行了管理体制变革的探索,以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股持股的方式,实现了非国有资本控股。其中,南京市政府国资主体持股49%,经营管理团队及管理技术骨干持股51%,吹响了南钢深化改革的号角。

2003年4月,南钢集团公司从产权制度、经营机制、劳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彻底改制,完成三联动改革,以资产出资与上海复星集团合资成立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简称南钢联合),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

管理体制重大变革之后,南钢员工精简到了1.1万人,处级机构减少了60%,科级机构减少了40%。处级管理岗位由89个减少到了47个,总部管理人员由900人减少到了600人。员工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之后,南钢的生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南钢通过脱胎换骨式的嬗变,释放出惊人的制度能量,形成“裂变效应”,并转化为企业不断前行的力量,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演绎成了活脱脱的现实。改变机制后近十多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南钢顺势有为、逆势前行、乘势而上,共同奋斗,快速、灵活、有效的化解了市场风险,成功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通过采购控本、减少库存、改善品种结构、控制产能等措施,抵御住了钢材市场萎缩和价格暴跌的困难,并快速从全球经济危机的寒冬中恢复,实现“弯道超越”,取得了连续多年的持续高质量高速发展。

3.完善改革:南钢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持续优化(2014年起)

南钢改制后,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项指标节节攀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鉴于当时改革的历史时点和局限性,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足和矛盾在企业实际运营中逐渐显露出来,譬如:核心骨干持股本是激励员工的举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持股人员已经离开了核心的工作岗位,但当时没有对其股份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和方案,这将会影响现在没有持股的核心骨干的积极性;再者核心持股只解决了部分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能够调动更广大的南钢中基层员工的能动性。

为妥善解决矛盾和问题,南钢曾尝试全员持股,定向增发等手段,通过摸索建立了适合现阶段的合伙人制,实行效益分成模式。南钢合伙人制既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也不同于其他公司,而是建立在人力和资本价值基础上的。合伙人是由南钢组织内部具有相同经营理念的并且在生产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的人所建立起来的事业共同体。同时,为鼓励全体员工投身生产经营共创佳绩,按照“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每年根据效益情况,按比例向在职员工一次性发放效益分成奖励。

通过合伙人制、效益分成激活经营管理层的活力、激情与斗志,实现群策群力,获得员工的坚定承诺、股东的强力支持、市场的信心与关注,为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支持其战略转型的理由和利益,彻底解决传统企业体制和机制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而在机制方面,为进一步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效率效益,2014年南钢实行了事业部制改革,采取大部制与小机关结合的模式进行组织优化,最终形成了13个职能部门,5个事业部,3个机构(工会+研究院+证券部)的组织模式。

2015-2018年间,南钢围绕事业部改革,进行总部机关及分厂机关缩编,分厂车间化,做实事业部职能处室和生产一线,体现了扁平、精干、高效的管理思想。通过事业部改革,总部机关部门数量减少5个(-25%),科室数量减少39个(-30%),总部人员数量减少586人(-30%)。通过事业部改革,实现了人员精简和机构除臃,更主要的是工作目标也更加明晰,实现产销研一体化,在品种规格、生产、质量、物流、信息化等各方面适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管理创新,打造全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企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型。

南钢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实现创新南钢、品牌南钢、智慧南钢和生态南钢等愿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南钢“一体三元五驱动”总体战略布局得到了高效的实施,形成了极具南钢特色的“JIT+C2M”商业模式。南钢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及不断完善不仅成效显著并且收获满满:

2015年,南钢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和“十二五”发展成就总结中特别提出,“南钢船板分段定制准时配送(JIT)是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大幅提升了南钢品牌形象;

2017年,南钢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互联网+”重大工程支持项目,基于传统产业链的创新价值网络在国务院历次大督查中屡获肯定和推广。

二、产品与技术

(一)基于产能与需求矛盾的南钢技术与产品创新

从解决产能与需求之间矛盾的目标来看,南钢在这个期间基于技术改造的技术与产品创新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这种粗放式的产能扩张背后,是以高投入和高消耗为代价。摆在包括南钢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群体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在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质量的产出。

(二)基于低生产效率与大规模产出矛盾的南钢技术与产品创新

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700多项先进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另外一方面,对包括南钢在内的老钢厂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结构很快便发生了显著变化,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1978年开始,南钢停掉了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炼钢车间,投入扩大再生产资金,先后对烧结车间、两座高炉和三个轧钢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在这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之后,南钢主营产品的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钢、铁和钢材产量分别由1979年的27.78万吨、28.93万吨和8.67万吨增加至1998年的132.82万吨、160.62万吨和138.74万吨。

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推动南钢发展日见成效之后,南钢将技术创新的资源聚焦于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拳头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国内首家通过八国船级社认证;

顺利通过ISO9002标准认证;

低合金板获冶金工业部实物质量评比第二名;

船板、螺纹钢、高速线材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获得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中板成材率指标居首位;

钢材主要产品螺纹钢、圆钢、角钢、薄板、中板、高速线材等均获得部优或省优产品称号;

Ⅱ级船用锚链钢获中国船级社和英国劳氏船级社工厂认可。

……

技术创新是南钢中厚板等产品快速发展的引擎,而中厚板等产品创新的成功,则是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营造的越来越宽松的技术创新大环境。遗憾的是,技术与产品创新给南钢在九十年代初期带来了一波快速增长之后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障碍,其表现主要在于技术与产品创新管理决策和执行机制越来越受到来自南钢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环境的羁绊,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南钢主营业务经营效益增长速度的放缓,甚至在1996年一度出现了下滑的态势。

面对来自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发端于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内生动力,为了让技术创新能够持续推动南钢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南钢人将改革的重心从对管理机制上的调整和优化转向了对管理体制的变革探索,以从根本上破解低生产效率与大规模产出之间的矛盾。

实践证明,南钢管理机制改革,不但激活了南钢人的技术与产品创新潜能,南钢所持有的技术专利数量在改制之后出现了显著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能激发的联动,从之前为了解决产量与需求之间矛盾的小打小闹的技术改造,变成了现在针对客户需求的行业领先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创新。改制之前,南钢技术创新投入最多的一年也只有13亿元,南钢的生产能力从10万吨到30万吨用了27年时间,30万吨到50万吨用了4年时间,从50万吨到100万吨用了7年时间。改制之后,南钢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年均投入剧增至20多亿元,仅用2年时间就将产能从100万吨提升到了150万吨,使低生产效率与高质量产出之间的矛盾得到极大的缓解。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南钢技术与产品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品研发、产品创新的前提和关键。但同样也受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等多个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任何一件新产品,都几乎不可能在剥离技术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需求。基于此,南钢所有技术创新活动的另一个基本动作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开发和设计新产品。

但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计划导向的技术改造,还是改制之前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都未能全面有效激发技术与产品创新潜能,南钢的产品基本还是以普钢为主。

改制之后,南钢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产销研学用”一体化机制,以“品种研发推进、拓展高端用户”和“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生产”为双核心,聚焦于拳头产品和品牌,聚焦于海洋工程、新能源、石油石化、轨道交通、汽车、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品种钢材和高端品种钢材。此外,产品结构也由生产以建材为主的长材产品,一跃成长为涵盖宽中厚板(卷、复合材料)、棒材、高速线材、钢带、异型钢五大系列,近300类钢种、一万余个品种规格,千万吨级精品板材与长材(特钢)生产基地。

2004年以来,南钢79个产品通过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其中“海洋系泊链(R3/R3S/R4)用热轧圆钢”“链轨节35MnBH圆钢”等8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石油储罐及压力容器用SA-537CL2 钢板”“汽车轮毂轴承用钢”等15个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炉卷轧机生产X70HD抗大变形管线钢”、“轿车稳定杆用弹簧钢SUP9D热轧圆钢”等42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板NM600”“LNG专用9%Ni钢板”等14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南钢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7个。这些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均成功应用于多项“大国重器”及国内外重大项目工程:

船舶、海工用钢是国内首家通过十一国船级社认证的企业,产品应用于亚洲第一的4000吨海上浮吊“华天龙”号、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可燃冰开采项目;

低温结构钢用于俄罗斯极地亚马尔天然气项目;

耐蚀桥梁钢应用于国内首座免涂装耐候钢桥——藏木大桥;

不锈钢桥梁复合板应用与梅汕大桥、五峰山大桥;

超高强钢板、耐磨钢成功替代SSAB,广泛应用于FMG、力拓、张煤机、西北奔牛等国内外龙头企业;

特殊管线应用于西气东输及中俄管道、南海荔湾深海管线、卡塔尔抗酸管线、中缅抗大变形管线项目、壳牌加拿大管线项目等;中俄东线30.8mm壁厚、1422mm管径的X80级管线钢为目前全球管线行业内最厚壁厚,最大口径的直缝焊管;

轴承钢通过NSK、FAG等全球八大轴承制造商认证,14.9级汽车高强螺栓用钢填补国内空白,汽车专用钢带TL1114Nb替代进口;

……

南钢注重聚集国内外优势研发资源,致力抢占研发高地,挑战突破性技术,引领行业面向未来。倾力打造“2+3+4”高端研发平台。技术人员人数稳步增加,比例不断提高,至2018年公司共有技术人员1124人,占员工总数的11.6%(见表1)。

正是依托于这些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的研发平台,以及大量高精尖研发技术人才资源,南钢近年来荣获各级科学技术奖6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38项,“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高等级中厚钢板连续辊式淬火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稠密多相流动与化学反应耦合体系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表1 南钢技术研发平台状况

随着科技进步,创新能力的提升,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南钢鼓励员工结合生产、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等实践,及时将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保护公司的知识资产。2008年起,公司实施专利申请倍增计划,连续8年专利申请突破百件,拥有的专利数量显著增长,技术专利持有数量连年攀升。

三、环保与节能

(一)末端治理,达标排放阶段(1978-2003年)

70年代后期,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南钢在扩展产能的同时开始兼顾环境保护。随着 15 吨氧气顶吹转炉完成技改投产,侧吹转炉十多年的六条“黄龙”瞬间灰飞烟灭。随着未燃法全湿双文除尘系统的建成投产,南钢炼钢区域的空气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随着对落锤破碎、筛分磁选方法的创新,矗立十余年的数百万吨重的钢渣山终于成了历史。

(二)清洁生产,总量减排阶段(2003-2017年)

“十五”期间,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随着南钢改制,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南钢的生产规模持续增长,环保工作也得到了系统性的加强:热闷钢渣工程、炼钢板坯连铸机水处理系统、炼钢转炉烟气“OG”除尘系统、电炉布袋除尘及水处理系统、高炉煤气洗涤水和冲渣水净化工程……,这些系统性工程的建设与投产使用,使得南钢的环境绩效逐渐改善。

2011年-2013年公司投资70亿元,主动淘汰了4台小烧结机、2座小焦炉、5座炼铁小高炉、3座炼钢小转炉,改造后南钢厂区已经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和现代化。在所有转型发展主体设备改造项目中,环保投入高达14.1亿元,同步建设了最先进的除尘、烟气脱硫和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了厂区环境质量。

南钢在“十二五”期间投入7亿多元对原环保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建设了生化废水深度处理、烧结、球团竖炉脱硫、除尘设施升级、煤场抑尘网等一批治理项目。虽然随着南钢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环保设施的运营成本有所攀升,但环保水平的提高为南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台烧结机实现“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的除尘改造,焦炉机侧炉头烟地面除尘站是国内首家在6米焦炉使用推焦除尘站。焦炉煤气深度脱硫制酸一举解决HPF脱硫工艺遗留问题,有望成为引领焦化行业脱硫升级改造的示范性技术。焦化基本实现“不冒烟、不冒火、无异味”。一炼钢厂转炉一次除尘改造采用国际先进的普瑞特技术,改变原有的一文二文的布局模式,现作为国内先进除尘技术向全国钢铁企业推广。国内首套引进国际知名的水处理公司——美国纳尔科的先进处理技术,实施了焦化生化水深度处理改造,COD稳定控制在50mg/l以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焦化行业的水污染难题。邀请德国巴登专家对南钢噪音问题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新建大型隔音屏,厂界声环境的有效改善,实现了静音生产。

这些系统性工程的建设与投产使用,使得南钢污染物排放量、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和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随环保投入的加大而显著降低,使得今日南钢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连续多年被市环保局推荐为江苏省总量减排先进单位。

作为都市周边型钢厂,南钢全力探索生产经营和都市相融共生、和谐发展的道路,遵循“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着力打造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的绿色制造钢铁的节能环保体系,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升产品延伸加工的综合利用能力,逐步形成铁素资源循环链、废气回收利用循环链、工业用水循环链、固体废弃物利用循环链等“四个循环链”。

积极以钢厂功能拓展为切入点,寻找资源高效配置和产品结构调整突破口,形成尾渣综合利用体系消纳钢铁尾渣。南钢每年产生近400万吨的水渣、钢渣、除尘灰、脱硫灰等工业废弃物,通过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作为次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2010年起草制定国家标准《含铁尘泥处置及回收利用技术规范》,南钢成为钢铁行业首个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企业,与世界银行签署了温室气体减排购买协议,也是钢铁行业唯一通过“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验收单位。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建设废水总排处理回用系统和生化水深度处理系统,减少COD和氨氮及废水总量排放。高炉进行干法除尘改造,节约新水的同时提高TRT煤气利用率。剩余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用于发电,配套建设干熄焦发电装置,利用加热炉余热蒸汽,采用螺杆发电技术进行低品质饱和蒸汽利用发电,配套建设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发电,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实施环保精细化管理,致力提升环保绩效。建立环境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下发《环保责任制》,出台《环保十大禁令》,建设企业环境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24小时监督污染源达标排放及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建设两套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公司厂界空气质量,提升企业环保形象;定期发布环境网络信息,接受大众监督。

南钢致力于减少环境负荷的策略,合资成立南京新奥南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布点建设LNG加气站;制订《扬尘污染十项规定》,开展清洁物流和道路扬尘治理,杜绝除尘放灰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污染;在原料场、煤场等粉状料场的出口,安装汽车轮胎冲洗站,避免轮胎夹带污染路面,实现绿色物流运输。

南钢通过环境宣传,设立环保投诉电话、邮件、微信,激发全员参与环保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环保管理。在员工和居民中聘请环境监督员,加强与周边社区和居民的有效沟通。投资近2亿元打造“城市化+生态化”道路、绿化、景观等,完成服务区、景观大道、石头河景观带、围墙边建绿化隔离带等环境美化提升项目,同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景观效果。

这些在环保方面的投资,不但让南钢收获了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且赢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连续多年被南京市环保局命名为环保目标合格单位,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第一个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成为“全国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示范基地”。获得2016年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称号。

(三)和谐共处,生态友好阶段(2017年至今)

“十三五”期间,南钢以“绿色南钢、生态南钢”为目标,实施环保战略规划,实现企业形象跨越提升。继续投资近25亿元,目标是在2020年“把南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工厂”。

其中,2018年将完成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陆续开展烧结机脱硝改造,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煤场改建筒仓、露天原料堆场增设大棚等重大环保项目,将全面促进公司绿色、生态发展。南钢水系统将通过引进先进治理技术,改变大循环运行方式和增加回用水深度处理,进行回用水提质利用,可同时达到取水减量,排水减量的目标。大气系统通过对现有的有组织粉尘排放系统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国标最严的颗粒物排放标准,主要的除尘系统达到欧洲先进企业标准;对现有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增加脱硝、脱二噁英等改造,使其不仅满足新环保标准要求,更可达到超低排放指标;对原料场区域、煤场区域及焦炭堆场进行封闭改造,胶带机通廊实施在线封闭改造,使原料厂及燃料厂无组织粉尘排放得到有效改善,做到”矿进棚,煤进仓,用料不见料”;现场环境方面,继续对厂区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将沿着工业生态旅游企业的路径,提升南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树立新型都市周边型钢铁企业新样板,实现“厂中有林、林中有厂、生态和谐、社企共融”和企业形象的跨越提升。

优越的生态环境将成为南钢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作为都市周边型钢厂,南钢从绿色理念、绿色工艺、绿色环境、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产业链等层面,推行C2M(客户到工厂)模式,处理好城市生态圈中产业规模与创新、发展、转型的内在关系,实现企业成长发展和对城市的价值贡献的高度协同,最大程度地承担钢铁产业系生态集群发展的责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殷实、生态良好的绿色崛起之路。

遵循“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南钢近年来持续提升环保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持续环境改善投资,高标准配置了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推动重点环保项目的高效运行,使南钢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了从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响应向全流程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制造方向的转变,也使南钢完成了从低效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四)节能

随着南钢在技术与产品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南钢生产能耗出现了持续降低的局面。以1990年与2017年的数据相比,吨钢综合能耗从1295千克标准煤降到590千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也从1057千克标准煤降到508千克标准煤,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尤其是改制以来,南钢的各项生产能耗状况均得到了显著改观。其中,吨钢耗新水由2005年21吨,下降到2017年2.6吨,下降88%;自发电量由2001年5324万/千瓦时,增加到2017年246893万/千瓦时,增幅约45倍;吨钢外购电耗由2001年492/千瓦时,下降到2017年212/千瓦时,下降56.9%。

四、质量与品牌

(一)基于人本和政治考核的质量检验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南钢的质量控制基本停留在对质量检验阶段,还没有上升到质量管理的高度,更未形成体系化和制度化的质量管理系统。那时候,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也主要依靠的是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的波动性较大。

南钢产品的质量问题的缘由,除了来自于人的因素,如工人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够、缺乏科学的操作规程等等;还有来自于生产设备的不稳定、易故障的因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质量管理的职能也渐渐由操作者转移给了工长或组长,使得产品质量检验得以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

在初创阶段,南钢的质量管理主要依靠的是员工的经验和事后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零星相关制度。

(二)基于效益驱动型的质量管理

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要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督,而且要接受广大用户的直接监督,南钢在这双重监督推动下,把产品质量视为占领市场的保证,使企业逐步走上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的道路。大力推行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首先,南钢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即以厂长兼任主任的“南京钢铁厂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对质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相应的,各二级生产单位也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或质量管理领导小组,1986年初,南钢开始把质量管理工作正式部门化,成立了技术质量处,1987年更进一步专业化为质量管理处,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

其次,增强职工质量管理意识,提出 “以质量创信誉,以质量增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质量战略,并举办全面管理学习班450期之多,参训人员11176人次,每年还一次质量月活动,围绕国家颁布的《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关于惩治假冒伪劣产品犯罪的决定》,结合南钢自身特点,开展声势大、形式活、范围广、影响深的宣传教育活动,并重点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验,使得以质量求生存、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再次,加大质量管理执行和考核力度,进一步明确质量管理的思路:把全厂作为一个整体,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实行一贯制管理,抓好各项制度、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等基础曲作,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标准化管理;在经济责任中更实行质量否决权。

长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显著提升,质量管理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模式得到持续改进。尽管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产品的质量一度下滑,但南钢六十年来的钢材合格率趋势依然是逐年稳步提高。

质量管理在南钢的改革探索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南钢在研发和质量管理上积极投入,使南钢在大幅提升钢材产量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通过将相关产品及时对标或转化为国家/行业标准,近年来南钢主持、参与制定、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19项,为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战略实施打下了基础。

(三)基于市场和客户价值战略驱动的全面质量管理

改制之后,南钢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积极导入国际、国家和顾客要求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进入了基于市场和客户价值战略驱动的全面质量管理新阶段。南钢先后通过了ISO9002等质量管理体系及各类专项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认证标准。

随着这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南钢的有序推进和贯彻实施,南钢的质量管理真正扩展到了针对全生产过程和整个价值链创造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提升了南钢各类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

基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南钢高度关注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客观、真实的市场和客户数据为依托,系统性地改善业务流程,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将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降本提质、开发新品、流程优化、节能降耗等领域的135个项目,获“国家质量技术三等奖”1个、“国家质量技术优秀奖”4个及“国家优秀六西格玛项目”44个。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以突破性改进和创新为中心的“改进体系”,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优秀执行能力的六西格玛管理骨干人才,为公司精益研发创新体系夯实管理基础和人才架构。

除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改进,南钢还不断加大研发及检试验设备的投入以提高检测能力。迄今已配备了150余台套先进的大型检测、科研设备,拥有了一批高素质检试验人才队伍,分析测试技术达到同行业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迄今以来获准认可的检测项目涉及钢铁、铁合金、铁矿石等5大类产品,包括钢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腐蚀试验等方面的72个检试验方法,其中,自主开发的低温拉伸等先进检试验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指引下,在强有力的软件和硬件管理环境支持下,南钢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在产量增加、品种档次提升的同时,钢材合格率和顾客满意度逐年提高。迄今,南钢已有35个品类398个钢种获得第三方产品认证资质,为南钢的全球化市场拓展打下来坚实的产品基础。

与此同时,来自国际和国内高端客户,如NSK、FAG、卡特比勒、蒂森-克虏伯、铁木肯、沃尔沃、ZF、丰田、贝卡尔特、西门子、沙特阿美、法国Total、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山东核电、东风汽车、株洲车辆厂等对南钢产品的第二方认证审核和认可个数也是逐年增多,为南钢产品获得国际和国内高附加值订单创造了条件。

(四)基于品牌战略驱动的全面质量管理

1.南钢产品品牌

改制之后,南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产品品牌建设方案》,成立了专门的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机构,负责南钢各类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实施方案的审定,推进相关产品品牌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南钢每年在公司上百个产品中择优选取二十余个具有成长率、高附加值、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进行品牌建设和培育,根据公司产品质量、产品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市场认知度美誉度、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确定产品品牌KPI指标并进行跟踪。依托品牌优势,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已成为西门子、通用、卡特彼勒、道达尔、壳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核电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并获得顾客认可。轴承钢获得国际知名企业NSK“质量贡献奖”称号;工程机械用链轨节钢占到卡特彼勒供应量的85%,获卡特彼勒金牌供应商称号等,彰显了一流企业的品牌实力。

随着南钢各种高端产品逐步进入能源、海洋工程、高端机械制造、高铁、汽车、桥梁、军工等领域,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其中优质品牌产品如特种管线钢、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镍系用钢、高铁扣件用弹簧钢、船用型材等高附加值品种销量近年来稳居市场前三位。

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了公司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和忠诚度,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得到行业、省、市的认可,由90年代的普碳钢、螺纹钢品牌发展到低温压力容器用9Ni钢板、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钢板、风力发电塔用结构钢板、高强度钢板、高碳铬轴承钢热轧圆钢、弹簧钢热轧盘条、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等一系列的优特钢品牌产品,获得了国家、省、市和行业等各级荣誉称号。南钢长期培育的“双锤”品牌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众多国家级省级奖项。“双锤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双锤”牌螺纹钢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实物交割品牌。

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12项,拥有授权专利744件,其中发明专利344件,公司9Ni钢专利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公司优势产品被中钢协、江苏省经信委等单位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1个,国际先进水平35个,国内领先水平18个。公司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5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47个;1个产品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特优质量奖”,6个产品获冶金工业质量经营联盟“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11个产品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1个产品获江苏省高端制造“双百品牌”。

近年来,南钢主持、参与制定、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24项,其中产品标准16项,已发布实施12项,覆盖板材、线材、带钢、球扁钢等产品,为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的战略实施打下了基础,取得了标准的话语权,实现了从做产品到做品牌,从做品牌到做标准的跨越。

2.南钢公司品牌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南钢适时进行了战略调整,提出并逐步推进“品牌战略”“大营销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四大发展战略。今天,南钢品牌已成为南钢布局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以“双锤”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品牌已成为南钢践行“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经营理念的载体,成为南钢推行基于智能制造的“JIT+C2M”新模式的平台。

五、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培育

(一)党组织:南钢发展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过程中,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南钢员工中的党员比例曾一度锐减,但党组织在改革探索活动中的中坚作用的发挥却依然是一如既往,在厂长负责制、承包、减员增效、改制等一系列改革探索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伴随着南钢的成长,南钢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多年来,南钢的党建工作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营造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组织氛围,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南钢改革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面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南钢党委认识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是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南钢党委探索和实施了卓越党建模式,使党建工作在精神层面核心引领的同时,更加贴近经营管理、贴近生产现场、贴近员工群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南钢发展的动能基因

1.南钢“两创”精神的传承(1978-2003年)

开拓创新二十年,全体南钢人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本色,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执着追求,以强烈的敢为人先、争创第一进取意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南钢从20万吨中等规模的钢厂成为200万吨特大型钢铁企业,并于1996年组建全省十大集团之一的南钢集团。南钢人在全省率先承包经营,高炉在行业内掀起南钢速度的冲击波,转炉也曾经是行业效率最高的单位之一,中板创造了同类型中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企业。

1986年,随着国内企业文化建设浪潮的兴起,南钢也对前28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行了挖掘和总结,在广泛征集和研讨的基础上,党委最终确定了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企业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以此作为统领、激励员工的精神力量。

在南钢改革发展过程中,公司党委一直致力于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所培育和倡导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成为南钢成长的精神基石,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时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均发挥出巨大的鼓舞士气、凝心聚力作用。

2.打造南钢“合创”文化(2003-2016年)

2003年,南钢改制成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鉴于南钢多元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和文化结构情况,确立了“打造百年南钢”的企业文化战略,并以建立“利益、事业和命运”三个共同体为支撑。2010年,公司设计导入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形成《南钢CIS》及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建立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契合了改制后企业和员工队伍实际情况,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大力弘扬“两创”精神基础上,在对公司50多年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挖掘梳理出关键文化基因,将南钢主题文化概括为“合创文化”。即:协同合作的“合”文化,创业创新的“创”文化及精益高效的“精”文化。合创文化强调的是发挥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融合效应,即:传承与现代的融合、国企与民营的融合、投资型与实体型的融合、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一元与多元的融合等等,使员工团队的创造力最优化,推进企业与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共同成长,使企业竞争力得到了加强,企业形象得到了提升。

3.以卓越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2017年至今)

一流党建促进企业一流发展。为践行南钢“一体三元五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钢铁与新产业“双主业”发展新格局,向精神文明要红利,南钢积极推进和实施独具南钢特色的卓越党建模式,引导公司各级组织追求卓越,提升了公司卓越绩效管理水平,更好地构筑起公司党建“三个三”工作机制,促进了公司生产经营和转型发展。

愿景: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

战略:践行一体三元五驱动战略 构建南钢双主业发展新格局

目标:立志成为行业转型发展引领者

新时代新南钢,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以卓越党建引领企业文化,以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和员工追求卓越、持续改进。依据公司新确立的双主业总体战略,在红色文化、两创精神及合创文化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南钢企业文化悄然发生的新变化,适时发现新文化因子,凝炼出新时代、新南钢的文化内核,全面推进追求卓越的管理文化,共创共享的合伙人文化等等,使企业战略、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和理念等啮合向前,为建设企业智慧生命体,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发展引领者,千亿美元管理市值的产业集群,世界级智能化工业制造的脊梁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质量投诉超六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睡个好觉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