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探讨

2018-02-24 00:02陈小岚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交流

陈小岚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茶地中心小学,福建 龙岩)

德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每一门功课都运用其中。英语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带有很强烈人文性,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忙于词汇、语法的学习,而忽视对其中德育内容的探寻,对于英语中德育的渗透挖掘甚少。本文即针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展开讨论。

一、在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挖掘

英语学科本身就是有一定交流对话性的,其中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场景,只要有场景就会有交流、有沟通,而这些内容也都是渗透德育的重要内容,最终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着手展开挖掘,寻找到德育渗透的着力点,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中学习到“Where are you from?”时,可以从“I am from China.”并且进一步补充“I love China.I am Chinese.”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最终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注。在教学内容渗透中,教师需要在开始教学之前,就对教材内容进行熟悉,严格按照三维目标,寻找到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在,将德育作为一种认识进行推进,而不仅仅是关注到学生的词汇等知识的记忆,还是当前教学中需要关注到的重要问题。

二、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

在对教材进行挖掘之后,教师仅仅是对知识层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如何将德育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的一些细节,进行德育的渗透,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课程开始之前,互相说“Hello”,号召学生每天晚上在睡觉之前对家长说“Good night.”,在课程开始之前,根据课程的时间,跟同桌说“Good morning.”,在日常的活动中用礼貌用语等。在课堂中,这些努力看似是课堂的细节,甚至与课堂关系不大,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就是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每一个场景,将道德品质教学作为一种习惯进行传递,而不是说教[1]。

三、利用中西文化的差异展开教学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利用中西文化的差异展开教学工作,进行德育文化的传播,是推进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西方国家,两人见面往往是从天气开始进行讨论,这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到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将蕴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传递给学生,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懂得如何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成长与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样的,中西文化对比中,也会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别人帮助了你要说谢谢,与他人交流需要注意礼貌等,这些内容都是应当关注并教给学生的,德育是一种意识传递,而不是原则的说教[2]。

四、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德育除了用语言进行说教之外,更多的要依赖于实践的影响,这也是教育中的特别之处。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自身的素质培养,以此影响学生。一方面,我国古时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只有学生信任并与教师亲近时,才能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等。试想如果教师一边提醒学生要保持礼貌、见面打招呼,但是见到同事却没有打招呼,学生又怎能相信?在很多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道德本身就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交流中,在这一基础之上,关注到教师的行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初步认知阶段,此时都是通过对成年人的模仿来成长的,教师就是较好的榜样。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体现中,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影响[3]。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容,进行英语学科的延展,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的挖掘,作为校园德育教育的辅助,最终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全面发展,完成对学生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培养。在很多时候,教师能够关注到现代化教学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从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渗透给学生,实现英语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交流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