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主旋律”

2018-02-24 00:02基小芳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主旋律儿童诗项链

基小芳

(皋兰县东湾小学,甘肃 兰州)

一、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儿童诗的韵律之美

儿童诗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就是因为它节奏感强、易于诵读、读起来如歌谣,朗朗上口。如果老师能在学生诵读时适时点拨,让学生用自己的小眼睛、小脑袋发现其中的奥秘,学生读得定会有滋有味,其乐无穷!比如:通过识字教学让学生感受韵味美。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我出示“船、尖、天”,让学生认读后追问,你们发现这几个字的韵母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马上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ɑn”,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字都是每一句的尾声,通过换字对比,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样句子读起来才会顺畅。再比如:通过小节对比朗诵,让学生发现节奏美。一年级课文《明天要远足》一共有三个小节,老师把三个小节同时呈现出来,学生不难发现每个小节的开头都是一样的,每个小节的构成也都是一样的,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明白了“反复”也可以产生节奏美。没有生硬的讲习,只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到了诗歌的韵味之美、节奏之乐,课堂教学也更显得有味道——语文的味道。

二、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儿童诗的想象之美

从语文课标第一学段对阅读目标的要求来看,在低年级阅读诗歌时,重点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而是注重阅读过程的展开,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而儿童诗的特点恰恰就是充满了大量的想象和意境。如《项链》一文,作者这样写道“……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小娃娃的项链就是小小的海螺和贝壳,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呢?教学时,我们要利用多媒体还原这样的场景——小孩子在大海边奔跑,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镜头缩放,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的脚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办法帮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歌的想象之美。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有了情感的共鸣和体验,那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象感染和情感渗透,我想,比我们头头是道、苦口婆心地讲解分析更受学生的喜爱!

三、让学生在读写中享受儿童诗的创作之美

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低估了小孩子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小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大人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语文课标中,也非常强调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强调落实阅读教学中读写能力的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

在儿童诗教学中,就有大量的读写训练结合点,只要我们善于解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适当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就会卓有成效。如《四季》中,通过教学让学生发现每个小节都选取了具有季节特点的事物,采用对话的形式形成了“……,他对××说:‘我是××。’”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说话,学生就说出了诸如“西瓜圆圆,他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葡萄眨眨紫色的眼睛,躲在树叶下说:‘我就是秋天。’”的句子。再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让学生了解课文构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学生这样写道:“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鸟画竹叶,小猫画梅花,小鹅画枫叶,小羊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小蛇为什么没参加?因为它没有小脚丫。”多有情趣呀!你好像能从学生的说话中,感受到他们参与“创作”的美好心情。

不管怎样,只要我们熟知并掌握了儿童诗这种文体特点,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陶醉在儿童诗的节奏韵律中、意境想象中、读写创作中,我们也一定会沉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唱响低年级儿童诗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主旋律儿童诗项链
滋嘎嘎做项链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丢失的红宝石项链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