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辅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2018-02-24 11:55储余晖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圆锥圆柱

储余晖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城东小学,安徽 六安)

“空间与图形”知识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几乎每学期的教材中都含有图形教学的内容,传统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多结合实物、模型或者图片进行教学,这种演示存在知识迁移的局限性,很难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的知识转化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能形象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实现点与面、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等互相转化,使枯燥无味的图形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化抽象为具体,建立几何概念,形成空间观念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几何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具体思维为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把复杂的图形内容形象化、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几何图形的正确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2014新版)第一单元11页“圆锥的体积”时,本身圆锥就需要靠想象力去理解,小学生的想象力又差,所以很难想象到圆锥的高是什么概念,再加上老师仅用语言描述,不仅繁琐,还可能讲得不到位。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先出示圆柱图和圆锥,并发现不同点,屏幕上演示圆锥上,底面缩小为一个点时是圆锥底的圆心,点击圆锥顶点拉到底面圆心间的虚线,让学生清晰的、明了地知道这就是圆锥的高。这样的教学,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清楚明白地理解圆锥高这一概念,并且在上底面缩为点的过程中,还穿插让学生观察了图形的变化,建立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体验“圆柱—圆台—圆锥”的变化及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为高中学习“圆台”打下铺垫。

二、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变化过程

小学数学强调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几何图形具有静止、抽象的特点,这与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形象生动相矛盾。运用多媒体技术,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使用多媒体展现动静结合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使课堂充满活跃气氛。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变化过程。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2014新版)第一单元P8“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对于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化圆为方”过程中各部分的关系难以理解,甚至会导致对体积计算公式的不理解。这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可以把一个圆柱体,平均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用红色表示,另外一个部分用红色圆柱表示,在此之后,把这两个部分分别各自分四个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依次将16、32等分的方法切补,让课堂上的学生观察,就会发现当分成的份数越多,就和长方体越接近,在这个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圆柱的底面和高,长方体的底面和高的闪烁,让学生建立圆柱每个部分和转化成为长方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动态演示将那些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地理解概念,弄清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三、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靠形象化的思维来对事物做出判断,抽象思维水平低。利用多媒体辅助图形教学,展现几何图形结构,及时有效地对几何形体知识进行分解、组合、分析,化难为易,也可以把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变为图、文、声并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4“圆的面积(一)”时,传统教学学生动手操作圆的32等分、64等分很难去实现。以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很难想象出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接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老师所说的化圆为方的方法,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渗透极限的思想这一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先将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这4份合起来拼接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一个圆等分,16等分、32等分……并进行拼接,学生可以形象地发现圆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经过多次的演示,学生自己就会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最早的那个圆的面积是一样的。这时候我会问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和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系?从而轻松地导出求圆的面积的公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很好地突破“圆的面积”这一课的重点、难点,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演示一些物体的测量过程和测量方法,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测量和画图,比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二单元P26-P27“角的度量(二)”时,教学难点是采用量角器量角,量角需要“找”“方位”等一系列操作性技能技巧问题,加上量角器本身有内外两圈,刻度相反。解决什么情况用内角方便?什么情况下用外角合适?让学生观察,再一步步讲解,最后再一个个指导由于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不易看懂。而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量角的过程,特别是具体操作中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量角器“O”刻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及如何使用内外圈等问题须就迎刃而解了。

四、培养综合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开始接触空间与图形,而图形又是抽象的,我们应重视学生在几何初步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观察,利用多媒体,通过动静差异,可以凸显观察目标,优化观察效果,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P28“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更好地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表示的是什么形式。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产生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6格理解成两个格子中间的空格是6格。而这样利用计算机“动”的优势,辅之以“顿”的功能,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再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二单元“对称轴与平移”P25“平移”,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动能静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理解力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空间与图形”,老师主要是创设情境模式,依靠思维去认知新的数学内容。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知识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数学中出现的抽象概念、定义不能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六单元P85“圆”用游戏“给爸爸选自行车”,有4种形状自行车车轮,三角形的、正方形的等,这时候有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了,自行车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的地方,而不是装在其他的地方呢?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演示爸爸骑4种不同自行车的情况。

学生在形象而且有趣的自行车动画中发现:不一样形状的自行车轮子,在行驶的过程中它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首先来说三角形的自行车就会在原地不动,而正方形的轮子起来很费劲,虽然能够走动,但是费力气,椭圆形的自行车轮子在行驶的过程中,它的速度很慢,慢的让人很难接受,圆形自行车的轮子,在行驶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前进,而且行驶起来很平稳的,那么圆形车轮可以快速前行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圆形车轮中心到车轮外圈各个部位的距离是相同的。这样就很容易就理解了圆心、半径的概念和意义。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纳、思索。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P88“组合图形的面积”时,不仅讲授几何图形中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技巧和方法,更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一方面向学生形象地展示所利用的翻折法、割补法、旋转法等,另一方面能利用电脑的活动性、灵活性启迪学生灵活快捷地思维。这样通过运用多媒体把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具体地再现出来,不仅丰富了数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再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第六单元62页“认识角”第一课时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关系,在屏幕上线出现一条线段,而且让学生明确看出线段的两个边缘存在两个端点;让线段的其中一个端点向一侧“无限”延伸,形象地显示出射线和线段的不同,射线是一端有端点;最后使线段的2个端点同时向2侧“无限”延伸,让学生意识到直线是无端点的。如果是这样的演示,就会让学生很形象地感觉到所要学习知识的内容,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什么是直线,什么试射线,而什么又是线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及不同之处。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果想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创设的情境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方法的创新、理解的创新、思考的创新、解决的创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五单元48页“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先在屏幕上出现“如果想搭建一个长方形,需要使用几根5cm长的小棒,为什么呢?”还有就是让小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再用多媒体详细的展示出来,随着画面不断变化,展示了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cm),5×2+3×2=16(cm),(5+3)×2=16(cm)。最后通过观看总结得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促进了学生自觉参与教学的活动,同时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掌握,更好、更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想。

实践得出,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综合素质,发挥多媒体优势,不断改进教法,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方式带学生进入一种欢乐,奇妙的境界,更容易让学生爱上“空间与图形”让大家都真正地爱上几何图形。

猜你喜欢
空间与图形圆锥圆柱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用白板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尝试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