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研究综述

2018-02-25 17:23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异化隐喻人类

曲 春 玲

(河南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Pi》)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创作的一部反映人类生存的经典小说,描述了一名印度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奇幻故事。该小说于2002年荣获英国布克奖,2012年被搬上荧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宗教信仰、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特点、生态学、隐喻、精神等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

一、宗教信仰

宗教源于人类对于安全感的本能追求。《少年Pi》的宗教色彩浓厚,涵盖了如宗教多元主义思想、宗教融合、理性与宗教的关系等诸多主题。在艰难的漂流过程中,主人公Pi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凭着与大自然的不断抗争,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执着追求,逐步加深了对宗教内涵的深刻理解。因此对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地体会西方的精神文化。

梁洪新[1]根据文化符号学理论,在社会文化、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符号和教义角度,分别解读名字、动物等元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能使读者加深对小说主题、结构及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融合。小说《少年Pi》拥有真实与想象、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两个宗教主题,其中宗教和想象是对科学理性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2]。宗教与科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主人公Pi正是源于对宗教和科学的深刻理解,才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旅程[3]。

党伟[4]认为作者信奉宗教多元主义,主人公Pi皈依三种宗教的历程与希克的宗教多元主义思想完美契合,并指出文学作品对于传播宗教哲学思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潘琛[5]以后现代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指出主人公Pi的世界观是典型的后现代观点,对真实的看法就是人为主观的解读,Pi的宗教信仰是空洞的,他其实就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无神论者。

二、主题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作品主题进行了探讨。张建红[6]以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为依据,从叙述方式、动物与人之间的隐性对话及漂流故事的描述等复调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小说多元融合的主题。石颖和方艳[7]认为小说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以此来体现人需要信仰、需要对生命敬畏这个主题,并认为通过对神话主题、神话人物的直接复现或反讽性变形,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而这种神话艺术手法的自觉运用,使小说在精神内涵上饱含着对人精神危机的反思与对走出危机的不懈探寻。卓然认为小说中的一系列名字构思独特,富有创意,而命名行为揭示了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强大能力,名字及命名行为具有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揭示作品主题等一系列作用[8]。

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能够加深对小说《少年 Pi》的理解。阿力更[9]以《少年Pi》和《老人与海》这两部皆含有生存、宗教和自然观这三个海洋性主题的小说为例,对小说中折射出的多重宗教主题和宗教观念进行对比,探究了两部作品所展现的生态环境、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以及所倡导的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杨开翠[10]认为小说《少年Pi》和《白骨》中错综复杂的人类和动物关系,充分展现了现代人类的生存异化状态,并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这一主题入手,对现代人类病态的生存状态和异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和否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人物形象

小说《少年 Pi》中的人物有主人公Pi和老虎理查德·帕克。在神话故事和宗教文化中,老虎象征着权力、力量、公正、勇气,在文学作品中却被赋予了邪恶和毁灭性力量等特征。梁洪新[1]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老虎理查德·帕克展现了主人公Pi的勇敢、虔诚与邪恶、黑暗的双重人格。张妍瑜[11]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和症候概念,针对故事中存在的众多疑问,逐次对老虎的人物特征、角色身份以及存在与否进行辨析,对老虎理查德·帕克表现出的人神同性进行深入探讨,最终找到了主人公Pi“塑造”老虎的真正原因。老虎这个角色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叙事特点

小说《少年 Pi》具有魔幻现实主义和多种叙事的特征。朱茜[12]认为作家思想中的移情想象力与魔幻现实主义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作品带有后殖民性质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叙事艺术与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技巧高度统一。熊薇薇[13]采取定性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小说中的各种象征进行比较,阐释了科学与宗教、理智与想象力之间的关系。于景梅[14]试图从宗教观、故事场景和寓言式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对小说主题思想进行深度解析,认为宗教信仰能引起人们对人类生存价值和人性的思考,而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则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孙瑜和魏立明[15]从作者、叙事圈套、拼接和互文三个角度解读小说,认为三层叙述结构、碎片化的拼接、套中套故事的叙事策略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映射出主人公Pi对宗教信仰的思索和对人性的拷问,促使读者采用理性的眼光,对虚实的世界和人类的精神困惑做出评判和定位。孙岩[16]运用里蒙·凯南的叙事理论,从读者阅读、文本聚焦、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对其叙事技巧进行分析,认为多重叙述技巧相互融合、共同作用,展示出小说无限的张力和意义,使故事内涵更加丰富,并使读者陷入深刻的反思,从而带来强烈的阅读体验。王晓梅和李晓灵[17]认为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再现了世界中镜像化主体的建构过程,在西方固有的怀疑论调下对人性的主体实质进行深刻剖析,最终提出了神谕和理性相结合的人类救赎之路。

五、生态学

生态批评旨在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说《少年 Pi》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从生态角度对作品中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意义重大。

王晶晶[18]试图以深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从异化与回归自然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通过审视人异化于自然,人异化于社会(他人)和人异化于自我这三类异化行为和现象,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异化产生的根源所在,进而探寻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态道路,即回归到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认同。张晓芳[19]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旨在探寻小说中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主体间性关系,试图从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角度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社会最终的和谐统一。

王坤宇[20]认为小说是一个关于人类与动物、自然关系的寓言故事,具有三个层次的生态含蕴,即在人与动物、自然的互动过程中,人与动物之间形成了主体间性关系,而自然则成为人的信仰。在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地位。张春霞[21]分别从两个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解构批判。主人公Pi在与动物和自然的交流互动中,克服了人类狭隘的中心意识思想,并最终成为一名生态主义者。信念和生态整体主义观念是主人公Pi得以幸存的关键因素,而人类与自身的异化制约了人与动物、自然间的和谐共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2]。李莹[23]通过对现代社会中人类成长、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等各种生态问题进行反思,探讨了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等生态主题,认为精神追求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六、隐喻

小说《少年 Pi》中充满了大量的想象和隐喻,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所隐含的精神和哲理发人深省。

解华和汤立媛[24]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信仰三个层面的隐喻出发,围绕人类生存状况这一主题,对小说中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解读,力图阐释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认为这是一部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的小说,充满了人类对文明、宗教、信仰以及生存的深刻反思。赵星天[25]认为主体和他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契合布伯的“我和你”理论,人和动物的互动隐喻象征着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交流,而主体和他者之间只有给予足够的理解、尊重和包容,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交流。

余红[26]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创造相似性隐喻——名字隐喻和角色隐喻,这两种隐喻不仅是语言层次的具体体现,还与认知隐喻思维密切相关,该隐喻不仅能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而且还能启发读者对人性和生命进行深入思考。杨汝福[27]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内运用语气隐喻理论,解读小说中语气隐喻所体现的人际功能和意义。小说交流双方对语气隐喻的选择是不同的,这种选择有助于塑造交流双方的人物角色,揭示双方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话语权势。

马玉萍[28]以小说中Pi兽性变为人性为线索展开讨论,分别从背景、空间环境及主题等方面对作品中的隐喻伦理特征进行研究,加深读者认识。黄曼[29]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中的隐喻和反映的伦理学问题进行评价和反思,认为作品中的重要隐喻与主要伦理道德相呼应,少年 Pi的形象体现了斯芬克斯因子的一体两面,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之间的抗争是长期过程。师艺荣[30]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和环境伦理学原理,深入探讨了主人公Pi的伦理观发展过程,逐步向读者传递出环境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即人类一定要保护自然环境。

七、精神

《少年 Pi 》这部奇幻冒险的小说体现出对人性及伦理观念的深入思考。Pi的人生经历对人类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即在面临困境时,必须坚定超越逆境、追求光明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旅途中不断创造新的希望[31]。小说蕴含了东方与西方、科学与宗教、人与自然等多重二元对立,充满了对西方优于东方论的质疑、对科学至上观念的挑战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学说的拆解等观点和理念[32]。李丽[33]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展开研究,将神话、神话原型与小说建立联系,对人物、意象和叙述方式等与原型的共性关联进行剖析,并从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三个角度分析这些神话原型的置换变形、神话故事的仿拟等写作技巧,来表达他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类的思考。

猜你喜欢
异化隐喻人类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