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新型师徒制建构

2018-02-25 17:23刘文忠程淑粉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师徒实训室艺术设计

刘文忠,程淑粉

(信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师徒制是手工作坊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由于这种培养方式具有门户意识过强、知识更新过慢、创新意识不足等弊端并没有被现代学校教学所接受。在高校实践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适合学校教育的新型师徒制模式逐渐被构建出来。新型师徒制是在传统师徒制基础之上去芜取菁、革故鼎新的有益探索,它强化了知识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延续了技能传递亲手相授、传帮带的方式,是师徒间提供专业知识传递、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生涯帮助、职业心理支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作用的二元制教学关系的总称,外部的制度规约与内部的心理契约是新型师徒制关系维系的纽带。

2015年,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1]。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发展新型师徒制的现实意义有三:首先,发展新型师徒制是应对专业转型的重要策略。其次,发展新型师徒制是解决“国大匠少”“国强匠弱”“国富匠糙”等问题,培育“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出路。最后,发展新型师徒制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现实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创新与创意并举、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一专多能、多能多精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成为困扰地方高校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问题。要件、内容和路径等问题的化解会助推专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师徒制教学的“要件”是专业转型发展之“基”,“内容”是专业转型发展之“核”,“路径”是专业转型发展之“理”,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影响的缜密体系。

一、教师、学生、模式:新型师徒制建构的三大要件

顾名思义,师徒制发展既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式。教师、学生、模式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师徒制的三大必备要件。

(一)教师——师徒制建构的智库

教师是师徒制的核心要素。21世纪初的艺术教育火热现象催生出了艺术专业扩招、院校合并的局面,催生出了“学生多、教师少”或者“教师多,精师少”的问题。整合教师资源、增补教师编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导师的选聘方式应强调不拘一格。一方面,教师的学科背景、年龄、职称、学历、学术水平、专业素养、治学态度构成了师徒制教师能力的指标集合[2]。在高校合并、升格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新入职教师受过严格的科班教育,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有些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实践训练,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这些劣势因素制约了师徒制的顺利实施。在导师团队的结构组成上既要有“理论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常规组织模式,也要有“教授+工程师(高级技工型人才)+设计总监+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型组织模式。另一方面,革新导师的聘任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出路。可以采取“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客座教师”传统聘任模式。尽管学历、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技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导师选聘不能唯职称、学历论,应强化导师的综合素质,根据具体情况“唯能聘任”,杜绝“唯情聘任”“唯证聘任”不良聘任方式。虽然目前部分高校设计专业教师紧缺的局面难以扭转,但强调导师的精品化、优良化是实施好师徒制的关键。选聘导师既不是选“设备保管员”,亦不是选“学生看护员”,而是选择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引导作用的引领者、导航者。在导师上岗中坚持“评聘分离”的动态淘汰机制,即对一些不符合师徒制培养制度要求的导师采取末位淘汰,增强导师竞争上岗的压力感,提升师徒制培养的质量。

(二)学生——师徒制面向的对象

学生是教师面向的主要对象。目前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构成,其特点主要有:学生个性特征较强、心智不成熟、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自我约束能力差、懒于动手。部分地方高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基本素质与国内重点高校相比不占优势。文化素养薄弱决定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跳跃思维力、关联思维力、启发思维力、接受能力的薄弱。因此,面对上述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团队教学、个性化辅导的师徒制显得十分必要。

师徒制是小班组织结构下的精英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师徒制不同于导师制,导师制是标准班的集体引导式教学。从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来看,标准班人数一般为30~50人,每个标准班配备的导师制教师一般为2~3人,即每位导师制教师指导学生数约为10~25人。但是师徒制教学学生数必须控制在10人以内。小班精英化的培养模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师生间结成深厚的师徒友谊,强化学生创新、择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模式——师徒制维系的纽带

科学的模式是构建师徒制的纽带。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师徒制组织模式中应强化以兴趣为线索的分级引导、分类组织。师徒制实施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门诊导引、兴趣选择、多向流动”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根据导师专业技能特点并结合不同的专业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导师工作室。就传达设计专业而言,可以设置如品牌识别与形象研发、包装造型与装潢研发、信息传播与界面研发、广告创意与媒介研究、图书设计与创意绘本研究等导师工作室。首先,让学生在不同工作室中轮习,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工作重点,熟悉不同导师的教学风格。此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最为心仪的导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度情况采取多项流动的方法,避免学生仅学一家产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的问题。总之,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师徒制教学是灵活的、动态的、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僵化的。

二、立德、传道、授业:新型师徒制教学的核心内容

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能力素养构成来看,德性是人才之魂,技能是人才之本,德才兼备是人们衡量人才质量的普遍价值标准。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革,其价值目标和归宿仍是授人以业。因此“立德、传道、授业”成为艺术设计新型“师徒制”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立德是师徒制教学之魂

探讨设计教育与德性培养的话题,可以将问题回溯到设计与社会的关系上来。设计是关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的创造活动。无论是哪个时代、何种设计风格,其目的都要服务于设计的目标功能。实现这些功能的合理乃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设计师应肩负的社会道义。社会责任实现的过程是设计师德性、伦理的塑造过程。对设计师德性、责任感的塑造是师徒制教学的灵魂,无德的设计师即使创造的作品再多也只能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废品。正如维克多·帕帕奈克所言:“设计者——策划者对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工具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不仅要对差的设计负责,还要对没有履行的责任负责:由于抛弃了责任,没有发挥创造才能,他要负责;‘没参与’或者‘敷衍了事’,他也要负责。”[3]61因此,在师徒制教学中应强化德性教育,强化设计师的负责任意识。

(二)传道是师徒制教学之本

传道涵盖知识传授、技术训练、能力培养三个层面。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设计史、设计原理、设计批评等内容。

对于设计师来讲,丰富的创意能力和娴熟的实践技巧缺一不可。具体而言,技术训练的内容包括草图的快速表现、设计软件操作、效果图精细绘制、模型精致制作、图像拍摄调整等等。技术的掌握与提升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的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训练。

能力培养是指在师徒制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独立创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过程把控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设计沟通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设计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在师徒制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方案。低年级学生培养应强调“厚基础”的能力培养特点,即应逐步强化低年级学生的造型基础、设计基础等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对材料、造型的感知能力培养。中年级学生培养应注重“精专业”的能力培养特点,即强化中年级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训练,让学生根据就业导向目标开展专业学习。高年级学生培养应注重“强创新”的能力培养特点,即培养高年级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使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稳步提升,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师徒制教学体系。具体来讲,“造型基础训练”作为必修内容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训练的主旨是使学生掌握造型方法、造型内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基础设计技能训练”面向二、三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就业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专业课学习,并根据就业方向在训练内容、重点上有所侧重。其目的旨在对专业技能进行专项训练。“综合设计与提升训练”面向三、四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集中针对自主创新项目、社会设计项目、设计竞赛项目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综合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意性创新训练”主要面向高年级艺术设计类学生。主要以专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项目设计为对象,使学生沿着设计调研、设计策划、设计创意、设计实施的设计链完成设计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面对的设计对象是实际市场和客户,而不是虚拟课题,以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学习态度十分必要。工匠精神即一类职业造物人对待造物的价值观念与态度,这种态度涵盖了甘守造物过程的寂寞、对待造物的精益求精、以造物为荣的工作风格的总和[4]。在日渐浮躁的年代,严谨、坚持、耐心、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核是设计专业学生成才成功的利器。

(三)授业是师徒制教学之旨

无论人才培养方式如何变化,“择一业而立天下”是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授人以渔”是教师的责任担当。师徒制中除了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外,还应培养学生视职业为事业的工作态度。设计师应该能够耐得住寂寞、承受得起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麻烦,能够经得起客户的指责,听得进别人的建议,这样才能够习惯设计行业的工作状态,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能、学有所用”,使人才培养对准国家需要、企业需要和社会需要。要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团队组织能力的培养,多对学生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的辅导。要使学生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积极创业、自主创业,变“找饭碗”为“做饭碗”,最大限度地更新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

三、实训、交流、顶岗:新型师徒制教育的必循路径

新型师徒制是种全新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式,相对于传统师徒制,它保留了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也吸收了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的长处,革除了门户意识、秘而不授的狭隘教学诟病。就其实施方式而言,应有实训、交流、顶岗等路径可循。

(一)实训制——实践技能的培养

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途径,也是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方法,常有校内实训和工厂实训两种形式。就学校教育而言,多数是以校内实训为主。根据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实训一般有专业基础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专业提升实训三个阶段。专业基础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材料、形态、结构的感知与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它需要设置头脑风暴实训室、材料与形态实训室、基础绘图实训室等教学空间与之配套。专业技能实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应该配备包装材料实训室、印刷工艺实训室、模型打印实训室、动画影像捕捉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专业提升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项目的创意、定位、开展与实施的驾驭能力,应该有品牌策划与研发实训室、包装设计实训室、书籍设计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等[5]。每个专业的实训室要有专业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保证实训过程的规范高效。

(二)交流制——设计视野的拓宽

学生可以在导师推荐下,通过设计见习或交换访学、留学的方式,拓宽设计视野。这种方式对于师徒制来讲,可以打破团队内部固化的思维模式,激活团队活力、丰富教学内容,使师徒制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

国际互换留学生是中央美术学院师徒制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的本科生“3+1”“2+1+1”项目、研究生“1+1+1”双学位学习方式给互换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平台。如在肖勇教授工作室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可以申请到丹麦、芬兰的合作院校参加三个月或半年见习,或出国留学一年。在寒暑假,学生可以在国内外合作的设计公司实习工作。工作室内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同做一个项目,使得不同层次及对象的设计思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的学生间彼此碰撞,摩擦出更大的创意火花。

(三)顶岗制——设计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顶岗制是指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技术课程学习,且具备了扎实的设计创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设计工作之后,到专业对口的设计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以提升专业获得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工作习惯、感受企业文化的一种设计实习方式。在顶岗实习中,企业有机会考察实习生并择优“预订”实习生,破解企业人才招聘更新难的问题。顶岗实习是实现设计教育与社会生产的高度融合、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发展、校企合作双赢的有利举措。德国是获得这种顶岗实习回报最大的国家。在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模式下,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留在企业学习实用技术,只有少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对实践技能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知识。在“双元制”模式下,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知识、工作思维、职业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是德国的“德国制造”“德国工匠”在世界赢得口碑的秘密所在[6]。

近年来,部分地方高校在师徒制建设方面做出了较为出色的成绩。比如,以工艺美术为办学特色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以开放办学为理念,大力引进社会精英资源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该校在不同的工艺美术领域聘请不同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导师,例如聘请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益阳小郁竹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宗凡、醴陵湘瓷代表性传承人黄永平等老师作为导师代表开展师徒制授课。这一模式有效地革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艺传承、理论研究等研究内容,在实践对师徒制发展之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外,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师徒制模式也可圈可点,学校作为法人成立设计公司,把承接到的社会上的各类设计项目,按照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能力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学生参与导师设计项目的实施,导师作为项目的设计总监对项目的实施负有责任。在这样的模式中,学校利用项目获利补助师徒制的运营费用,师徒在参与项目中提升实战能力、获得项目补贴,实现了双双受益。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与知名教育机构德稻教育合作,引进国际一流大师参与设计教学,以“大师班”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设计教育品牌。

当前设计学已经成为艺术门类下的一级学科,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因此,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实践型艺术设计人才成为社会的期待。虽然,新型师徒制被引介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出现了诸如资源不足、制度缺乏活力、组织模式僵化等问题,但只要从艺术设计的教育本质出发,重视师徒制构建的要件、内容与路径之间的关系,上述问题必会迎刃而解。相信在国家产业转型、“工匠精神”培育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师徒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会越来越焕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师徒实训室艺术设计
唐僧师徒再就业
《星.云.海》
《花月夜》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