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语文本位 彰显言意本色
——姜树华老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点评

2018-02-26 06:50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0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教者事例自然段

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26000) 特级教师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这类文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的比例较小,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散文、小说、诗歌等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因为如此,这类文章就有了独特的教学价值。在这一节课上,姜树华老师带领学生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设计了大量颇具特色的语言实践活动,对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凸显文体特点 注重理性启蒙

说理文语言朴实、凝练,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层次清楚,思路明晰,因此是对儿童进行理性启蒙的好材料。在教学这一课时,教者依据说理文的特点,既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文字充分感受,又引导他们“跳出”具体语言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教学有了理趣。

选取典型事例阐述道理是说理文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除了注意引导学生研读说理事例的针对性、代表性、概括性外,还根据说理文层层推进,表达的意思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特点,引导学生梳理整篇课文的层次,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教者在这堂课上引导学生关注道理和事例的关系、文章的逻辑结构等,使课堂呈现出了一定的理性色彩。其实,不仅仅是说理文,几乎所有的课文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理性启蒙教育的资源。教师在启发学生感悟作品形象、意境和情感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探寻文字背后的东西,做到情理相融。

比较表达异同 咀嚼语言汁味

比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淬炼思维。就语文教学来说,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异同,鉴别优劣,从而对文本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者根据教学需要多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有词语的比较、段落的比较和语言特点的比较等。在学习同是说明道理的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时,教者启发学生在对比中思考这两段话的不同点,使学生明白了这两段话的细微差别。在学习第3自然段中关于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事例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同样内容但叙述得较为具体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说理文语言的概括性、凝练性。在这节课上,教者精心选择比较的点,并且目标明确,使学生充分领会到了语言的丰富与奇妙。

读写有机融合 促使言语“生根”

只有通过运用,言语才能扎根。在平时的教学中,形象化的、描述性的表达训练比较多,而概括、简练的表达训练则比较少。本节课上,教者先是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把握说理文举例概括简练的特点;接着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当堂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时,教者先让学生试着选择人物,然后练习概括地表达人物的事例。同时,通过教师的即时点评和学生的评议,学生懂得人物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而对人物事例的呈现则应该简洁明了,需要对原来的故事进行取舍、概括。通过这样的练习,读与写实现了“无缝链接”,学生尝试了一种与平时习作不一样的表达方法,懂得了概括性表达的价值和作用。

悉心指导朗读 体悟别样意蕴

平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一般较为笼统,只是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缺乏对不同内容、不同文体朗读时的差别化指导,从而造成了许多学生无论读什么体裁、什么内容的文章都是一个腔调。

在本课教学中,教者非常重视朗读指导,并根据文体、文字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指导学生读第一小节中表示时间漫长的“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时,提醒学生注意读出时间的漫长、连续不断。在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中说明道理的话时,引导学生改变平时的朗读习惯,注意读出说观点的味道,要求把道理说明白,态度要坚定。在指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概括介绍事例的内容时,教者引导学生努力读出画面感。这样的朗读指导,体现了说理文的特点,深入而贴切。学生在课堂上读出了不同文体、不同文字不一样的意蕴。

总体说来,姜树华老师注意从儿童出发,从文本出发,关注学习过程,坚守儿童本位,教出了说理文特有的“味道”,凸现出了语文课的本色。学生在这一堂课上得意、得言、得法,获得了“看得见”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者事例自然段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秋天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美丽的秋天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