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策略探究

2018-02-26 23:24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香读书校园

王 林 静

(山东省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山东 威海 264200)

建设书香校园是现今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当今社会已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读书求知,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可以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以读书为载体,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阅读内涵。

一、“书香校园”的基本内涵

有些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具体实施中,片面地将“书香校园”理解成读书活动,这种做法过于形式化、模式化,导致建设效果不佳。因此理清“书香校园”的概念,分清它与读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理解和探究“书香校园”的建设。

较早提出“书香校园”概念的是朱永新教授,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他认为,“书香校园”指的是在校园内创建浓厚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终身习惯,从而为发展书香社会奠定基础[1]。“书香校园”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以校园为主体,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愉快、和谐进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全体师生的共同进步。创建书香校园是目前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一。随着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的不断深入,具体实施中还涉及了诸如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等内容。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丰富阅读资源,营造阅读氛围,促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乃至书香社会的形成。

二、建设书香校园的积极价值

个人的精神素养与其阅读积累息息相关,通过建设书香校园,能够帮助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获取知识,增添智慧,提升个人品格,从而影响甚至改变人生的发展。

1.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需要书香文化来充实精神力量。中小学生正处于个人素养养成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读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丰富课余生活,完善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品德、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读书的知识积累。建设书香校园能够帮助教师增强文化底蕴,培养优秀的教师品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生活。同时通过与学生共同阅读,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而且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有助于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3.对学校的影响

建设书香校园在改变个人的同时,也改变着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符合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深化校园教学特色的探索,是推进学校德育的措施。通过建设书香校园,能够构建学习风气浓郁的校园环境,凸显出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打造学习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4.对家庭的影响

建设书香校园具有扩散的效应,师生阅读能够带动亲子阅读、家庭阅读,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阅读中,对社会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读书,能够丰富人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升品位。

三、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策略

建设书香校园,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堂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学校、家庭携手联动,以活动促文化,将书香氛围深入到家庭乃至社会中。

1.建设学校文化

(1) 加强硬件建设,增强物质保障。硬件建设是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的根本基础,学校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营造书香氛围。加大对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力度,改善硬件设施,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完善管理制度,为师生阅读提供方便;设立多媒体阅览室、电子借阅室等,构建多元化阅读模式,为学校师生创造更宽泛的阅读空间和范围;教室内可配置书架和学习活动用具橱柜,摆放图书和各类学习活动用具,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取用。

(2) 搭建读书平台,拓展读书渠道。搭建立体、动态的读书平台,拓宽可视、可触的读书渠道,是营造良好校园读书氛围的关键。学校应定期开放图书馆,为学生办理借阅卡,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爱书、还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在班级内设立交流书架,教师组织学生将各自的书籍放到班级图书角,与其他同学共享,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校园内定期开展图书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将书籍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进行流动,书籍互换,感悟共享,拓宽学生的读书渠道,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完善校园网络平台,资源网络化、交流信息化,为学校师生搜索资料、交流读书体会提供方便。

(3) 优化校园细节,营造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渲染学习气氛,激发读书的热情。学校要充分优化校园细节,利用好学校走廊、楼梯等空间,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承载知识内涵,充盈活力与智慧。学校可建设文化走廊,在走廊布置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如文学、艺术、自然、科技、环境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内容,拓展知识面;充分利用楼梯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在每级台阶侧面以及楼梯两侧墙壁附上激励名言,让学生在上下楼的同时也能够受到启迪与鼓舞;在校园的展板和板报上展示学生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学生读书的情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开发课程资源

(1) 课内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如果没有课内的自主阅读指导,几乎不可能完成[2]。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将导、读、诵、演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精彩的课堂空间,但种做法却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虽然有些教师会采取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模式教学,但只是把自主阅读变成了“自由学习”、“自愿学习”[3],课堂氛围仍显混乱,教学效果受到制约。

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阅读时间过长,学生容易走神、浮躁,但阅读时间过短,以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又无法完全理解书本中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课上教师要调控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反思问题的难易程度,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体会。通过课内自主阅读,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关键信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2) 延伸课本教学,扩充阅读知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都是以课本教学为主,但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好课本知识,还应该针对课本知识进行相应的扩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阅读量。在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之余,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入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这样既不占用学生时间,又吸引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3) 指导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从零开始的。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开设导读课,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在各班级安排每周一次的导读课程,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读书方法加以指导。导读课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向学生推荐的书目以精炼的童谣、注音童话故事一类的图文并茂的图书为主,引导学生拿起书本,去体验并喜欢阅读带来的体验和乐趣,得到一些相应的启发和收获;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逐渐加深阅读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推荐一些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书籍,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辅助学生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

3.开展阅读活动

(1) 读。学校可开展晨诵、午读活动,每天早上课前30分钟组织各班学生进行文学诵读,中午辅导时间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自由阅读;定期举行读书节、晒书会、图书漂流等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教师协助学生成立读书社团,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技巧、阅读收获等。

(2) 写。“写”包括写字和写作两方面:“写字”指的是学校要把中华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中,注重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学校可将写字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安排固定的写字课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教材、教案,保障学生的书写练习;举办书写活动,评选并展示学生优秀的书写作品;定期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中华传统艺术之精髓,在翰墨中陶冶情操,积淀书香。“写作”指的是由阅读带动作文写作,由写作提升阅读能力。现在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望而生畏,所以要达到由写促读的目的,阶梯性写作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阶梯性写作就是把习作要求按照不同年级划分。低年级阶段偏重于字、词、句的训练,稳固基础;中年级阶段偏重于片段的训练,形成清晰的条理,言之有序;高年级阶段偏重于整体篇章的训练,多角度观察,掌握多种表达方法。

(3) 绘。绘本是以图像为主,配以文字叙述出一个故事。这种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更符合孩子的认知需求和语言习惯。学校可在课题体系中加入绘本课,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绘本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观察力;在中高年级开设创作绘本课程,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官,提高自我认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情商。

(4)演。演指的是戏剧表演。角色意识是一个人必要的精神需求,在社会中,随着时空不断变化,人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通过表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掌握读书技巧的基础上,学会沟通和交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健康心态。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以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为主的课本剧;组织学生将文学作品编排成音乐剧、舞蹈剧;开发如京剧、川剧、秦腔等传统地方剧目;开展诗文诵读为主的广播剧;编排小品、相声等传统语言类节目等。

4.家校联动共建

建设“书香校园”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还应该扩展到家庭。家庭和学校要以孩子为纽带,深入沟通和交流,让书香文化从校园走向家庭,再由家庭助力校园。

(1) 亲子阅读,营造书香家庭。亲子阅读不仅适用于幼儿阶段,对于中小学阶段同样重要。中小学阶段是自我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指导者,对孩子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布置家庭亲子共读任务。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将阅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相结合,并帮助孩子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家校活动,共建书香文化。学校要定期举办家校交流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思路和教学要求,支持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组织亲子校园文化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总结读书方法,交流阅读体会。通过家校联动,把校园文化延伸到家庭,使家庭与学校联手,共建书香文化。

目前,我国的“书香校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建立书香氛围;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提升文化素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阅读活动,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1] 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5(6):3-13.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8

[3]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J].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书香读书校园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