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教育”办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8-02-26 23:24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育人

林 淑 贤

(厦门市寨上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9)

厦门市寨上小学地处厦门西港,石湖山畔。外来人口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82.97%。依据外来人口子女现状,学校紧紧抓住“举书法文化旗,走特色发展路”策略,抓住“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一书法教育本质,浓墨重彩打造书法文化,走出一条属于学校的办学特色之路!如今的寨上小学,校园景色墨香怡人,书法文化内涵丰厚,文化氛围浓郁厚实,学生养成教育成果显现。

从2016年9月起,基于校情,学校提出自觉教育理念。从办什么样的学校、成就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思考出发,践行以自觉向上的精神文化育人、自主参与的环境文化育人、自律自立的行为文化育人、自我完善的课程文化育人,创建自觉教育办学体系。

一、自觉教育理念的提出

自觉,是自己认识到应该而且心甘情愿地去做。生活中的“自觉”,是指主动用自己的意志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要求。自觉与自发相对应:自发是未经有意识的思考,强调客观实在性;自觉是经过思考的,强调主体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从校名看,“厦门市寨上小学”的“寨”是基地、是安身立命的家;“上”是美好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校名蕴含着办学目标:学校自觉向上发展,师生自觉向上成长。“寨上再上,自觉向上”的口号水到渠成。

从教育角度看,教育的制高点在于自我教育,而自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自我教育。自觉需要教育和培养,它区别于自发、顺其自然的成长。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能事半功倍。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正所谓“自觉心是进步之母”。

自觉教育,其核心在于育人,对不同的教育个体产生自省自悟、自律自立、自制自治、自主自信等不同程度的教育效果。践行自觉教育,以学生自我意识唤醒、自主能力发展、自信品格养成、自强精神树立为主要目标,以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平台,以教师教育自觉为关键,以学校文化管理为保障,围绕“学校使命自觉、教师教育自觉、学生成长自觉”,实现全体师生从自然成长走向自觉成长、自信成长,建构适合每一位师生发展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

二、自觉教育办学体系的构建

1.办学目标

学校推广和践行“自觉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指向学校自觉向上发展、师生自觉向上成长。

2.教师培养目标

学校成就“自觉觉人”的教师。“自觉”,强调教师对自身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清晰认识,“觉人”则强调担当、责任与使命。一个自觉觉人的教师,应具有三方面相互联系的自觉:专业自觉、文化自觉、教育自觉。以自觉培育自觉,成就自觉向上的学子。

3.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自觉向上的学生,从向善、向美、向学三个维度,立体构建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善:用善良的心对待一切;向美:发现美,欣赏美,更要创造人生的美;向学:立志求学,好学之意。

自觉向善,培养必备的道德品格——有责任、乐友善、守诚信、能坚持。

自觉向美,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好身心、好志趣、好习惯、善思考。

自觉向学,培养实用的知识能力——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好口才。

三、自觉教育办学体系的践行

1.自觉向上的精神文化育人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标志,是一所学校特质、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精神文化育人的路径。

(1) 校训:“横平竖直,立身做人”。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包含三层涵义:写字始于一横一竖,横平竖直;做事就得一板一眼,善始善终;做人就得曲直有度,堂堂正正。

(2) 校风:向上向善。自觉向上、正直善良,是全体师生做人做事的标尺。

(3) 教风:爱生善教。热爱学生,擅长教书育人。

(4) 学风:尊师好学。尊敬师长,热爱学习。

(5) 校歌:《快乐童年》。

(6) 校徽:正中的“竖”,是书法的基本笔画,代表做人做事正直向上、有始有终的基本原则,是校训“横平竖直,立身做人”的基本体现;“Z”为寨上小学开头的第一字母;弯曲的“Z”则寓意为做人做事要曲直有度,要灵活变通,但始终都要以“正直向上”为核心;书法笔画构成一个“上”字,意为:天天向上,代表积极进取的精神;校徽整体形似一个“书”字,代表学校正在创建以书法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红色寓意积极向上、热情正义,黄色寓意谦逊祥和、包容互助,绿色寓意春意盎然、富有生命力;外圆表示和谐、团结、圆满;“1914”是学校创办的起始年。

2.自主参与的环境文化育人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潜在课程,师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干净整洁、和谐生态、文明有序的校园润物无声。一方石、一处景、一条廊、一块碑,都在静静诉说着几千年厚重的文化传承,彰显着潜移默化的浸润功能、育人功能。

(1) 书圣王羲之塑像:学习先圣,让自觉向上的兰亭精神世代相传。

(2) 名帖欣赏:中国十大名帖,让师生们心慕手追。

(3)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墙:做人要懂孝顺、知悌敬、能忠诚、守诚信、懂礼仪、知廉耻,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

(4) 百草园:在六年小学生涯的课余闲暇,至少认识百种植物。

(5) 历代法书碑刻:提供学生学习篆刻、拓片、临摹、仿写的实践空间。

(6) 汉字发展历程和舞台墙:传递汉字发展历程与悠久历史。

(7) 书法家故事和书法家励志良言:励志故事与励志良言,字字珠玑,世代相传。

(8) 海量阅读区:开放闲适的阅读区,让书香飘满校园。

3.自律自立的行为文化育人

(1) 学校使命自觉。学校使命自觉,在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于顺应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于顺应校情顺势而为,理解师生诉求、创造成长平台、相信师生进步、成全师生发展。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格局下,尊重师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舞台。激活个体,梯队前行,实现学校内涵式提升。

管理文化自觉。用追求教育理想的情怀,用自觉觉人的育人言行,做身教和言教合一的表率,做知行合一的表率,做“服务自觉、引领自觉、责任自觉”的表率。坚持“样样能落实、件件有反馈、天天能坚持、日日有长进”,从微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多样化发展,营造全体师生竞相生长的春天。

评价激励自觉。建立“自觉之师”评价体系,明确并完善各教师岗位的职责和自觉导向,完善实施细则与操作流程,建立多层面、多维度师生评价激励体系。

放大并欣赏每位师生的闪光点,设置“最佳备课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课件制作奖”、“最佳提问奖”、“最佳作业设计奖”、“最佳评课稿”、“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激励表彰,营造“自觉觉人”的教师文化。

(2) 教师教育自觉。一是专业自觉。建立“一体两翼”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研与科研——实现自主发展;培训与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借力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各类平台,自觉研究教育,自觉从“教书匠”向“教研型”转变,从“教研型”向“研究型”转变,在工作中体验事业价值、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自觉将自己的发展体验与学养修为上升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二是文化自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教育的内涵。学校成立教师读书论坛,读哲学类书籍培养大气,读文学类书籍滋养灵气,读专业类书籍塑造底气。在阅读各类书籍中修身、修心、修德、修业、修境界。三是教育自觉。培植课程实施能力,明确教师在“备、教、批、辅、考”五环节中的教研厚实、备课落实、教学扎实、反思充实、评价常态的行为自觉。在课堂观察评价中,关注师能向生能转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体现和落实自觉教育。

(3) 学生成长自觉。一是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平台。立足自我管理的学生成长,把学生定位为管理和学习的真正主人,组建责任指向清晰的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如: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学生用餐管理委员会、学生阅读管理委员会、学生习字管理委员会、学生三项评比督导队等校园志愿者队伍。大到晨诵、两操、午间习字,不同场所0~5级音量控制,小到过马路、过天桥、礼貌乘车、餐厅排队打饭等,把管理、教育和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自觉成长。二是完善“自觉向上少年”评价体系。明确“向善、向美、向学”的评价标准和奖励细则,建立可晋级的评价机制,开发寨上自创自成体系的“上娃”系列奖品,培育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在个体激励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示范班”、“海量阅读班”、“书法先进班”、“大课间优秀班”等团体表彰,激发集体荣誉感。三是建立《寨上小学一日常规》、《寨上小学行为规范》、《寨上小学班级管理细则》,形成体系,明确规矩,学有榜样,使学生的言行举止迈向文明。四是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促进学生习惯养成。3月学雷锋活动月,4月读书节、体育节,5月艺术节,11月科技节和心理健康月,12月书法节。校外游学活动常态开展。

4.自我超越的课程文化育人

课程体系是学校育人和办学的基本载体,既要关注共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1) 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关注国家课程实施的三次校本化:课程标准的落地(学校)、教学目标要求和方法的具体落实(学科组)、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策略(教师)。重视细化课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设计等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的具体落实。

(2) 活动课程开发。借力社会资源,丰富科学实践类、传统文化类、现代艺术类、爱心社会类、体育竞技类、读书文学类六大类学生社团活动平台,探索社团走班选课模式,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3) 特色课程建设。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包括:书法课程,武术课程,经典诵读课程,海量阅读课程,一年级入校课程与六年级离校课程,“好习惯益终身”德育课程,学生自主管理课程,校园文化讲解及礼仪课程。

践行自觉教育,培养师生自觉向上的意识,唤醒并激发每一位师生自觉向上成长的内在动力,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自律走向自治,从自省走向自悟,从自谦走向自爱,从自立走向自强,从自主走向自信,在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信成长。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