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慢走 感受亚得利亚狂想曲

2018-02-27 18:59杨诗源
旅游 2018年2期
关键词:克罗地亚老城达尔

杨诗源

萨格勒布 不像首都的首都

我们这一路是从雅典出发沿着巴尔干半岛由南往北走,希腊的建筑十分质朴,一进入克罗地亚,那种拥有一片橘色坡顶的典型欧洲小镇再次跃入视野。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走出车站,第一感觉就是整座城市干净整洁,没有行色匆匆的行人,也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一切安静悠闲,很难相信这是首都,它低调地向人们展示着克罗地亚另一种美。

夕阳下的圣马可教堂。

萨格勒布的制高点是萨格勒布大教堂的两座尖塔,从城市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它。我们向着大教堂尖塔方向步行,找到一家名为Heritage的餐厅。这是由三个年轻人经营的迷你餐厅,小到店内外一共只有三张餐桌,最多能容纳10个人用餐。店内墙上张贴着一张手绘“克罗地亚美食地图”,上面标注着克罗地亚各处特产,包括松露、kulen(胡椒味的腊肠)、奶酪、橄榄、南瓜等,而餐厅的玻璃柜中也有实物展示。餐厅提供一种类似开放三明治的简餐,以新鲜的克罗地亚特产为食材制成美味。

有意思的是,餐厅虽然迷你,工作人员却十分注重和客人的互动。每呈上一道菜品,工作人员都会详尽地讲解食材来源、生长环境,让客人明白这道珍馐的与众不同。比如他告诉我们,这个看起来和其他香肠区别不大的kulen,是取材于一种品种特殊、生长于克罗地亚西北部的猪,用多种香料精心腌制、晾晒一年方能食用。几位工作人员像是餐厅的“向导”,把每一道菜都当成了特殊的“景点”,生动地讲述是这一餐最好的作料,让人意犹未尽。

修建在湖水上的S形木栈道。

沿着餐厅门前的道路往前走,就来到了城市的心脏——耶拉契奇总督广场。17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山坡上的老城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于是政府在山下的泉水边开辟了一个新的集市。后来,以这个集市为中心逐渐发展成萨格勒布的下城区。广场以克罗地亚民族英雄耶拉契奇命名,他曾带领克罗地亚人民反对奥匈帝国、争取民族独立,广场中央就是耶拉契奇英姿飒爽的塑像。广场周围是整个萨格勒布最为时尚热闹的街道。

周末时分,整个广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集市,出售着各种克罗地亚土特产、农产品以及有趣的小玩意儿。一边逛,一边还能去各个摊位免费品尝新鲜蛋糕、种类丰富的火腿或蜂蜜。广场一端的舞台上有当地乐队表演助兴,歌声热情奔放。

耶拉契奇总督广场后面拾阶而上又是一片广场,多拉茨市场(Dolac Market),这里绝对是吃货的天堂。Dolac意思就是“胃”,它是萨格勒布重要的菜市场:在一片鲜红色的遮阳伞下,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芝士、香肠、鲜花……满足萨格勒布人“胃”的需求。这个热闹的市場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卖菜的都是萨格勒布周边农场的农民,瓜果蔬菜也都是自家种植,现摘现卖。在这里旅行者可以体验萨格勒布本地人的生活,红色的遮阳伞也成为了萨格勒布的城市标志之一。旁边还有一个海鲜市场,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各式海鲜。我们买了一盒覆盆子、一包无花果拿着边走边吃,超爽!左拐右拐,就到了特卡尔契奇大街。

特卡尔契奇这条开满纪念品店的购物街,则有一个血腥的名字——血街,游客多半会来这里淘一些克罗地亚特产。但是这里的“血”和“血拼”却没有半点关系,是因为这里的历史充满了流血冲突。萨格勒布起源于两座相邻的小山丘,中间以一条小溪为界,东边拥有大教堂的区域名为卡普托尔,西侧被称作格拉代茨。两地居民为了沿河摆摊设点以及争夺水资源而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士兵的鲜血把横跨两岸的桥梁与河水都染得鲜红。19世纪中期,两个区域握手言和,合并成为现在的萨格勒布,而原来的小溪也由明到暗,变成了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但“血街”名字被长久保留下来。

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 翡翠般的世界遗产

汽车行驶在克罗地亚北部高低起伏的山间公路中,葱郁的森林、陡峭的岩壁和漂亮的农舍村庄一路相随,沿途有种奥地利乡间的错觉,只是空中密布的乌云和时下时停的雨,令我们变得忧虑。

离开萨格勒布后的第一站是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这是克罗地亚内陆地区的最特别的所在,早在1979年就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名字有些难记的国家公园,完全被茂密的森林覆盖,曲曲折折的溪水和跌宕起伏的瀑布连接着大大小小16个翡翠般的湖泊,因此这个公园通常被简称作“16湖”。

安静的斯普利特港。

虽然乘坐的是最早的巴士,抵达时已经有不少游客在排队购票。我们寄存好行李,买票进入。因为天气阴沉沉,刚进入普利特维采湖区,我们并没有那种见到久违美景的兴奋感。黑压压的原始森林空气清新洁净,散发着浓烈的植物芬芳。参天的树木间隐约透着光影,寂静得只剩下林间鸟鸣和自己的呼吸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高低不一的16个湖泊。这些湖水沿着山谷呈带状分布,湖水之间由一条蜿蜒的水路相连,由于之间的高度差,中间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游览16湖有多条路线,所花的时间各不相同。我们是从2号门进入,再从P1码头乘船经P2到P3码头,吃饱喝足后,沿着无人的栈道一路走到岩洞,然后穿过阴森的山洞走到1号门附近的观景台,沿着S形的路线环湖绕山而行,时而爬上山顶,时而行至谷底,慢悠悠地走了三个小时。流淌的溪流和倾泻的瀑布,让平静的湖泊多了一些灵动感。我想,这就应该是普利特维采湖群的魅力吧,有喧嚣,有静谧,虽然没有无与伦比的奇美,但是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直到走过最后一个观景台,大雨如期而至。endprint

扎达尔 在亚得里亚海的柔波里

从无限绿意的普利特维采湖到亚得里亚海边的扎达尔不到2个小时,克罗地亚的旅程随即进入高潮。穿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座被海水包围的小镇跃入我的眼帘,克罗地亚美丽的海岸线就这样不经意间地出现。

扎达尔的大巴总站位于新城区,距离老城有一段距离。车站外是一些朴素的现代建筑,路上行人很少,前往老城的公交车上只有我们两个人。预订的酒店就在老城区的中心,正对着古罗马的遗迹,推开窗就可以望到亚得里亚海。可我们没有缘分如此轻松地欣赏这一切,整座城市被一层厚厚的云笼罩,海水也黯淡无光。

扎达尔老城建在一个海角半岛之上,三面被亚得里亚海包围,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人居住,曾作为达尔马提亚的首府,经历过东罗马帝国、威尼斯共和国、奥地利帝国和南斯拉夫的统治,历史的喧嚣退却,两千多年的文明留下了各自的印记。扎达尔集历史与风情于一身,扎达尔人在这座城市沧桑外表下过着安稳惬意的生活。

放好行李,走出房间,整个老城非常安静,雨后的石板路泛着亮光,没有如织的游人,也没有喧闹的餐厅,只有当地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教堂前的残垣断壁上悠闲地聊天。不远处就是深邃的亚得里亚海,海岸没有沙滩,只有一条不到1公里的步行道。沿着海岸笔直往前,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来到著名的“海之风琴”和“向太阳致敬”。从公元前的古罗马废墟到中世纪修建的教堂,扎达尔并不缺少历史古迹。在保留古城特色的基础上,扎达尔逐渐开发吸引当代人的元素,“海之风琴”与“向太阳致敬”应运而生,这两个现代的景观也成为扎达尔区别于其它海滨古城的一种重要标志。

“海之风琴”是当地建筑师Basic的杰作。在海岸边的广场地面有一排排圆孔,通过管子与通向海面的多孔石阶相连,每当海风吹过,会发出类似管风琴一般低沉的声音。“呜呜……呜呜……”随着风浪的大小,声音也会变换着节奏时高时低。而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镜面,这就是著名的“向太阳致敬”。它同样出自Basic之手,由300块太阳能板拼接而成,白天收集太阳能,而到了太阳下山时,“大镜面”就会亮起,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上演令人眼花缭乱的灯光秀。

在古城西北的角落里,几乎聚集了全城的游人。大家要么坐在台阶上吹着海风,聆听海风琴的声音;要么围着“大镜面”徘徊,琢磨其中的奥妙。我和Amy也找到一处最佳视野,心里默默想象着晴天时的场景,静静地等待夜幕的到来。

随着天空变暗,夜幕拉开,海滨广场越发的热闹。阳光转换成了光电,巨大的玻璃板变换五彩的灯光,海风琴也附和着发出深沉而不规律的响声,人们聚集在玻璃板上拍照留念。大海、海风、灯光、琴声、人影交错在一起,共同演绎着人类与自然、大海与黄昏的美妙乐章。

从海边回到古城,我们又冷又饿,但是为了吃到经典的达尔马提亚菜肴,坚持挑选一家能品尝本地美食的餐厅。终于在老城的一角找到一家。这是一家充满当地乡村风格的酒馆,装潢很有特色,古色古香。达尔马提亚的海鲜、火腿、橄榄油和葡萄酒特别出名,我们样样不拉点了一桌。的确,这里的菜品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出色,尤其是海鲜拼盘,味道鲜美,恰到好处。

杜布罗夫尼克狭窄陡峭的小巷。

心满意足走出餐厅,“向太阳致敬”处玩耍的人群热情不减,而古城内却形成鲜明对比,除了一些营业的餐厅灯火通明外,其它店铺已经漆黑一片,夜深人静的街巷空无一人,扎达尔的夜晚是如此的宁静迷人。

斯普利特 戴克里先的荣光与哀愁

斯普利特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达尔马提亚地区第一大海港。斯普利特长途汽车站紧邻港口,岸边的棕榈树和码头停靠的游轮,让这里比萨格勒布和扎达尔有更明显的海边度假气氛。我们订的公寓位于古城的另一侧,需要穿过城市的海滨大道。午后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热闹的海滨大道反着亮光,右边是戴克里先宫斑驳的宫墙,左面是湛蓝的海水,慵懒的游人坐在海边聊天或发呆,海风扑面而来。

毫不费力找到租住的公寓。说是公寓,我觉得更像一家小酒店,有前台、会客厅,还有数间客房。房东是一位中年男子,脸上挂满笑容,热情友善,不厌其烦地介绍房间的各种设施,并在地图上帮我们标记上景點和推荐餐厅,临走的时候还不放心地留下电话号码,方便我们随时联系他。大概在克罗地亚,越往南人就越热情。

窗外就是古罗马皇宫的残柱颓垣,我们马上到古城溜达。戴克里先,古罗马帝国皇帝,曾经在帝国政权岌岌可危的时候,接手了这个烂摊子,靠着一腔热血与自己的能力,帮助帝国暂时走出危机。戴克里先不惜代价,从希腊和意大利搬来石料,在亚得里亚海边修建行宫,戎马一生的皇帝将自己的皇宫建造成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塞。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豪华宫殿也逐渐被抛弃。几百年后,随着斯拉夫人和阿尔瓦人的入侵,大批躲避战乱的难民纷纷涌入这座城池,在皇宫废墟上不断地修建了房屋、商店、教堂,慢慢的,行宫演变成为一座中世纪的城市,也就是今天的斯普利特。

在老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共有金、银、铜、铁四座城门,无论从哪个方向跨过毫不设防的城门,你都可以进入这座举世闻名的古罗马遗址之中。与其它宫殿或世界遗产不同,戴克里先宫没有被独立保护成一个景点供游人参观。相反,狭窄光滑的石板路两侧,建筑层层叠叠,布满了餐厅、商店、咖啡馆、酒吧和旅馆,与古城不搭调的现代房屋堂而皇之地立在高耸挺拔的古罗马建筑旁,本应突兀荒诞的存在,却意外的和谐,历史与现代、破败与繁荣自然地融为一体。这不是一个博物馆,而是一座活着的城市,就像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样,戴克里先宫只是斯普利特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古城的中心是圣杜金教堂,也是整座城市最热闹的地方。最初这里是宫殿的花园,戴克里先去世后,便被安葬在这里。一百多年后他的灵柩被移走,原来的陵墓也被改作教堂,成为达尔马提亚的宗教中心。教堂前的四方形小广场上塞满了游客,尽管人来人往,但并不嘈杂,人们更乐意围坐在台阶上听歌喝咖啡,仿佛四周的繁华世界与自己无关。endprint

教堂旁是一个通向地下的大门,这里曾经是戴克里先出入皇宫前往港口的通道。这个并不宽敞且有点昏暗的地下通道,遍布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商铺,除了那些历经沧桑的石头外,已经很难找到过往的辉煌。从地下通道的另一侧走出,便是另一番景致:平静的海面微微泛着波浪,湛蓝的天空嵌着几片云朵,人们在露天的咖啡馆里享受阳光。这种由海水、蓝天、阳光所带来的轻松气氛,构成了达尔马提亚最迷人的风景。

傍晚时分,我们登上可以俯瞰老城和海岸的圣杜金教堂的钟楼。与以前攀登过的狭窄幽暗的教堂钟楼不同,圣杜金教堂钟楼采用半封闭的设计,四周除了石柱没有一面完整的墙,层间跨度很高,悬空的钢铁楼梯陡峭狭窄,海风从四面涌来,身处其中令人头晕目眩。爬到顶层,极目远眺,亚得里亚海的海岸曲折绵长,层层叠叠的红色屋顶依次向远方的青山展开,在落日的暖光中,这些颜色争奇斗艳,十分迷人。与欧洲很多古老的城市不同,这里没有整齐完美的规划,房屋的建设也有些随意,不太美观的高楼与残破不堪的罗马城墙有些格格不入,但这又从另一方面诠释了斯普利特独特的气质。

当天空变得一片漆黑,斯普利特并没有因此回归平静。阑珊的灯光下,热闹的气氛点燃了城市的夜空。光滑的石板路,反射着街边店铺的灯光,出来散步的人彼此打着招呼。老年人坐在露天的餐厅里喜笑颜开,年轻人呼朋唤友来到海边推杯换盏,游人们聚在广场听着悠扬的音乐,斯普利特好似被时间遗忘,一如往昔。

杜布罗夫尼克 古城墙包围着的美

迎着清爽的晨曦,告别千年古城,一路往南前往杜布罗夫尼克。这是我们在克罗地亚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有些人,会因为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而喜欢上一座城市,而我只是因为一张照片,就义无反顾地选择这里。拜伦曾感叹这里是“亚得里亚海明珠”,萧伯纳则把这里描绘成“天堂”,太多的人赞扬过这里的美,所以我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希望杜布罗夫尼克能为克罗地亚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清晨,杜布罗夫尼克的老码头。

长途巴士穿梭在巴尔干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一侧是深邃的大海,另一侧是峻峭的高山,耳机内播放着《克罗地亚狂想曲》。罗马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威尼斯人、土耳其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都相继踏足过这片土地。经过五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杜布罗夫尼克,汽车站位于城市的边缘,四周没有太令人惊艳的风景,与普通的欧洲小镇没有太大区别。

前往古城的巴士非常拥挤,塞满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还好,只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老城的西门。下了车,看着川流不息的游人,我有点不知所措,那一瞬间我怀疑是否在国内的某个热门景点。的确,重新修复的杜布罗夫尼克,靠着旅游业逐渐又发展起来,成为克罗地亚的旅游名片。《权力的游戏》的热播,更让它越发的耀眼。可想而知,每天有千千万万的游客来到这座被古城墙包围的美丽城市,而你注定要与熙攘拥挤的人群做伴。

很多人会选择住在老城边的山坡上,不过我们还是一心向往古城内的生活。在这个喧嚣的古城里,一旦转进小巷子,便瞬间安静了下来。我们气喘吁吁地拖着行李爬上陡峭的阶梯,在一条干净的青石小巷中找到公寓。房间是个宽敞的阁楼,四壁是裸露的石墙,屋内一尘不染。打开木窗,钢琴声从对面传来,悠扬而欢快,令人陶醉。

安顿好一切,我们将路途的疲惫抛之脑后,迫切地前往山顶,希望第一时间看到杜布罗夫尼克完整的美。在老城北正上方的山顶是欣赏老城全貌的最佳去处,乘坐缆车4分钟就可以到达。站在山顶高高的十字架旁,熠熠生辉的赤红屋顶被古老的石墙完整地包裹起来,探入波光粼粼的湛蓝色大海,海平面尽头白色的游艇越行越远,只剩下一座座苍翠的小岛在阳光中若隐若现。屋顶的红、海水的蓝、游船的白、树木的绿,相映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渐沉,暮色苍茫,眼前的一切被红日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橙色,与老城层叠的红瓦融为一体。伴随着天边最后一抹光影的消失,璀璨的灯光照亮岛城,老城又开始了另一种繁华。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地方可以一下子打动人心,而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必然是其中的一个,它柔情之中不失冷艳,妩媚之中又不失典雅,美得恰到好处,美得与众不同。

杜布罗夫尼克正好是我们此次旅程的终点,所以决定不再匆匆赶路,在这里好好放松。伴随着清晨的鸟鸣醒来,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我们不舍得多睡,回到老城纵横交错的小巷之中。杜布罗夫尼克以南北纵向的中央大道为中心,向南北蔓延出若干的小路,如同巨大的蜈蚣,狭窄陡峭,幽深寂静。这时候大批的游客还没有到来,所有的店面也都没有开张,餐厅服务员不慌不忙地整理着桌椅,年轻人坐在青石台阶上喝着咖啡,上学的孩子一路小跑着奔向学校,步履蹒跚的老人拎着菜篮子缓缓走过,小城如同换了一副面孔,完全没有前一天的拥挤和嘈杂。我们穿梭在古城上上下下的街道间,逛累了就找一个街边餐厅坐下来,点上一杯咖啡,看刚刚醒来的老城,看匆匆过往的身影。

已进入秋天,杜布罗夫尼克的天气还是那么的炎热。上午逛了一圈之后,中午回公寓睡了一个午觉,等太阳西斜,我们登上城墙,从另一个角度看杜布罗夫尼克老城的模样。这座保存完好的城墙,从7世纪开始就矗立在这里,是亚得里亚海东岸一座难以逾越的屏障。绕着城墙走一圈,整个老城尽收眼底。城内不同时期的建筑紧密簇拥,红色的屋顶层层叠叠,教堂的圆顶和教堂的尖塔镶嵌其中;城外湛蓝的亚得里亚海泛着波涛,大大小小的游船进进出出。当年,杜布罗夫尼克就是凭借着这座城和这个港口,一直在亚得里亚海与威尼斯争夺海上贸易控制权,而几个世纪后这里仿佛没有太多的改变。

从老城正门的城墙上下来,街灯慢慢地亮起,金色的灯光洒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夜色笼罩的古城变得更加魅惑迷人。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不大,我们喜欢穿梭在幽深的街巷中,不用考虑方向,也不用考虑旅游攻略的介绍,就是随意地走,总能在某一个隐藏的角落发现惊喜。

TIPS

克罗地亚不属于申根国家,但是如果持有效的申根两次或多次签证,可以免签进入,180天内停留不超过90天。

克罗地的货币是库纳(Kuna,货币代码HRK),1 EUR 可兌换约 7.39 HRK,与人民币兑换汇率接近1:1。在机场、市中心和各旅游城市都有货币兑换店可以兑换。此外,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商业银行(PBZ) 旗下的ATM 可用银联卡提取现金。

克罗地亚各主要旅游城市之间交通非常便捷,不仅往来长途巴士很多,还可以选择乘坐飞机、游轮等,火车反而不是很方便。乘坐长途旅游巴士一般需要另行购买行李票。

亚得里亚海沿线的城市物价比首都萨格勒布要高,像杜布罗夫尼克的价格与西欧国家物价相当。

当地很多著名餐厅都很小,好的餐厅一般都需要提前预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克罗地亚老城达尔
漂洋过海
春回老城
办公新选择 达尔优EK871双模机械键盘评测
老城之梦
“开挂”
钟摆来帮忙
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