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不能想当然

2018-03-02 19:28吴奇
师道(人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内海量阅读海量

吴奇

“海量阅读”这个词,网络显示是出自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的《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韩老师2000年开始试验,被称为小学生课内海量阅读创始人。

韩老师对“课内海量阅读”是这样解读的:“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2.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我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课内、海量、阅读。

一轮实验下来,低年级阅读量每学期近20万字,中高年级平均每学期达到100万字。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10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实验,中年段的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第一轮的高年段,达到每学期160万字的阅读量。

如此“海量”的阅读,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能全力专注于阅读。因此第一轮实验下来,我同时实现了“增量”和“减负”两个目标,获得了语文学习的高质量。

对“海量阅读”的质疑

相比数、理、化、史、地、政等学科,语文界最喜欢“创造”新名词,比如真语文、正道语文、绿色语文、诗意语文、智慧语文、青春语文、简洁语文、阳光语文等“某”语文。

包括“海量阅读”在内的这些新名词,在网络搜寻中,能给概念下定义并解读的微乎其微。

新名词提出之后,尤其是被媒体报道后,跟风学习的多,大多表现在总结文章中、课题撰写中,但质疑的少,反思的少。

韩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课内海量阅读”实验的方法和成果。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研究和推广这种教学观念,对于医治多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的痼疾、对于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艰难宗旨和实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渺茫目标,对于推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之所以如此评价韩老师的“海量阅读”,理由如下:第一、“海量阅读”为青少年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阅读速度及广度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海量阅读”改变了“阅读理解”教学的传统观念和做法,让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

网上几乎全部是这样赞成的文章。不过网上也有标有“反思”字样的文章,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反思。试举几例。

“有老师统计过,韩兴娥在一节课上能让学生有声朗读达三十几次,读各种文字的总量能达到一万多字。”我的思考:现在,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水平,仅用两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学完教材。但如何以读为本,让课堂在原有基础上更高效,学生学得更愉悦的确是一个研究的问题。韩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对“读各种文字的总量能达到一万多字”这样的统计,意义到底有多大呢?

值得赞赏的是,韩老师的海量阅读还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就是要带着学生坚持读完一本本有厚度的书。比如60多万字的《上下五千年》,韩老师领着学生来回读过两三遍,将书中的故事和文言原文烂熟于心,这种功力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短小的选文,六年里,没有让孩子读一本有挑战性的大部头,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培养学生读有深度书籍的时机,最终的结果是:大量的中文系本科生都缺少读长篇的耐力。

对“60多万字”的《上下五千年》,老师领着学生“来回读过两三遍”,就能将书中的故事和文言原文“烂熟于心”?难道学生都是神童吗?

于永正老师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阅读,“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陶继新老师也表达相同的观点说,我想韩兴娥的学生在初中高中的后劲会更大。

“学生在初中高中的后劲会更大”,理固亦然,然缺乏有力的数据证明。从2000年开始,2006年结束。对这一轮的学生的跟踪调查,不知韩老师做没做。对学生升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是否搜集些学生的反馈。

事实上,和国外一些优秀教师相比,我们缺乏对学生长时期的跟踪调查。如此,没有“质”的海量阅读只能说是数量上的“海”。

何谓海量?词典里有三个义项:1.指很大的酒量。2.宽宏的度量。3.泛指容量很大(即像海一样的容量)、数量很多。

当“海量”是一个形容词形容数字时,是指不确定的多的数字。用“海量”来修饰阅读,好处是能形容人读书之多,坏处是容易让人畏惧。

“海量”作为一个形容词,有夸张之美,但作为阅读“目标”则不妥。从阅读内容看,能不能达到海量?从时间上看,能不能保证?从精力上看,能不能专注?

“海量”是目标,这个目标是不确定的,按照人们美好的愿望,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可以类比地说,人生是有限的,但书籍是海量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海量的书籍,是必然失败的。

没有质量的海量阅读,只能成为写文章或搞课题的数据。阅读所获得的效果如同海市蜃楼一样美丽,但是虚无的。

阅读固然需要数量作保证,但更需要浸润式的阅读。从阅读到见成效是个漫长过程,如同种子成长一样,总想立竿见影的阅读是急功近利的。“海量”,如果是纸上谈兵,就会沦为噱头,就会成为“政绩”的花冠。

对课外阅读的认知

课外阅读的好处、必要性,毋需赘言。笔者认为课外阅读的关键因素是内驱力、时间、资源而不是海量阅读。

对课外阅读数量的要求,这只能是对数量的限制。因人的阅读能力、资源、时间各异,不可能一刀切,只能提一个最低限度,其实,这也需要科学论证的。

要想达到“海量”这个阅读目标,没有充裕的资源(书籍)、没有时间做保证、没有精力做保证、没有内驱力(阅读之心)做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

单举时间而言。学生的时间,大家可以查看各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大多学校都规定在早晨6点左右到晚上10点左右,有的高中生可能到夜间11、12点。我们可以算算学生步行、骑车、坐车、吃饭、写作业、锻炼、娱乐、发呆、休息等时间,除去这些还剩多少时间来阅读?我们不能忘记各学科的作业量,还要考虑学生周六日还要上各种培训班。没有“海量”的时间作保证,“海量阅读”能实现吗?

真正的有质量的阅读,不仅仅是读,还要有思考,还要有写。读需要内驱力、精力、书籍、时间,思考和写也需要内驱力、精力、时间的。缺乏一个因素,别说是“海量阅读”就是一本书也很难读完的。

也许,人的一生有可能做到“海量阅读”,但一时、一段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呢?

张以瑾在《书非“有用”不能读也》一文中谈到:据说在人有效的生命时间里,如果每周读一本书,一个人到终老顶多能读3000多本。

张以瑾的化解办法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持续不断地读,从中得到收益,找到具体的成就感。比如“为做事的阅读”。作为身在媒体的教育工作者,这两年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关注颇多,在业务上也有意识地走向了教育数据分析、互联网智库建设等转型地带。于是就阅读了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尼尔-库克耶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和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的奇迹》。

何兆武在《上学记》里说,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

对中小学学生而言,设置课外阅读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学生在读书,能够坚持读书,就没必要在数量上有限制。阅读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把一部经典读一辈子,信受奉行,总会比当两脚书橱更受益。能够把一本经典读一辈子,就是了不起的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较轻,这是播下阅读种子最佳时期,所谓的“海量阅读”也许还有可能进行。等到中学,学生学业负担加重,“海量阅读”只能是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只能是望而止步的。

中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适切的特点,一要适度,给孩子留余地,留潜力,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二要适合,我们不能要求统一的阅读模式,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指导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方法;三要适时,什么时间段去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恰逢其时,才能事半功倍。

前文笔者说过,“海量阅读”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学生一听说“几百万”,在学业负担重的当下就会觉得阅读量太大。如果我们把数字换算成“本”,一学期读几本书,一学年读几本书,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自然会减少,阅读的兴趣就会增加。

学生一年到底读几本书,这要结合中国国情而定,要结合校情、家庭情况、居住地居民阅读情况以及学生个人情况来定。

根据最新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达到了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70%的农村儿童只拥有11.1%的儿童读物。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0%,较2015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较2015年增加了1.15本。(摘自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把数字换算成书,每本书按10万字算,一年才读3.6本;12年才阅读43本。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本至100本书应当是合适的。

课外阅读可以制定出一个能够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实现一个一个小目标,最终完成大目标——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课内海量阅读海量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海量快递垃圾正在“围城”——“绿色快递”势在必行
海量阅读丰富文化积累互动评改助力轻松写作
基于海量阅读提高学生英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五好育入开出灿烂之花
内“学”外“用”,演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精彩
一个图形所蕴含的“海量”巧题
语文课内外阅读链接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生海量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