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思考与路径

2018-03-03 04: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优质校企院校

魏 敏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背景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遴选100所高职院校建设骨干高职院校,可谓示范校建设的二期工程。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建设200所优质高职院校[1]。从“十一五”到“十三五”,跨越十几个年头,从“示范”到“优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没有改变,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越来越明确。但深究各阶段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工学结合主要强调从教学层面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在办学层面探索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模式的创新,而产教融合则是在管理层面强调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从“结合-合作-融合”也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关系越来越密切,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从各省公布的已经立项的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名单来看,例如安徽共建设16所,其中原国家示范院校入围3所(共3所),原国家骨干院校入围3所(共5所),其他院校10所;湖南共建设16所,其中原国家示范院校入围4所(共5所),原国家骨干院校入围3所(共4所),其他院校9所。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家继续扶优扶强的政策没有变,优先支持基础条件好的院校率先突破,大部分原示范、骨干院校因为基础条件好顺利入围新一轮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然而也有部分原示范或骨干院校没有入围优质院校建设名单,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优质院校建设项目传导一种不进则退的压力,指明成为示范校、骨干校并不是永久贴上了标签,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被后来者取代。

2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内涵

从内涵和建设标准上看,优质高职院校相比示范校和骨干校更加强调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质量提升转变。例如《行动计划》指出要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办学层面输出技术型劳动力,要与时俱进,在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上打开思路,一方面要通过高端合作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开发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对接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使专业水平获得国际认证;另一方面也要把我们好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办学经验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支持物流、物联网等产业以及如中医药、电子商务等特色和优势产业。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把产教融合作为优质高职校建设的主线。事实上有些地区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呈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一方面受制于学校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且滞后;另一方面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共同参与的机制体制尚未成熟,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行动计划》提出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就是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兴奋点”,使校企合作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通过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吸引企业支持学校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良性循环,成为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有效手段[2]。

3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内容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机制体制创新、一流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特色文化建设等[3]。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在选择建设任务时应该既注重全面又重点突破,选择的侧重点应依据学校优势和发展水平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和民营经济比较活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比较深入;中部地区则应该从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找到突破口,从而增强办学活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应注重专业基础实力的提升,坚持围绕专业建设,调整结构,改善条件,提高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从内在逻辑上分析,专业建设永远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基础和起点。没有一流的专业何谈一流院校,专业的好坏,决定了学校的特色和质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建设不了高水平的专业,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4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点和思考

4.1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申报成功的基础

从各省立项建设的优质高职院校名单和评审条件来看,学校目前的基本办学条件是申报成功的基础,如师资队伍的数量是否充足,生师比是否科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等基本办学条件是否达标,如果这些基本办学条件都不合格,何谈优质[4]?此外,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或骨干专业等体现专业建设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体现内涵实力的指标数量也十分重要。

4.2 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是申报成功的关键

首先,应注意建设目标的制订要符合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制订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但是也不能制订过低的目标,已经完成的工作或已经完成验收的项目就不要再作为子项目或目标来设定。制订的目标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和标准,切忌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最好是在现有基础上“跳一跳,够得着”。也可参考同类标杆院校,通过认真对比分析,找准和标杆院校的差距,立足实际,突出创新和发展要素,增加量化指标,合理制订建设目标,并通过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论证,不断优化完善实施方案。其次,实施方案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切忌说大话、空话。最好增加一些量化指标作为考核标准,例如某骨干专业要建设多少门精品在线课程、多少优秀教学团队,横向技术经费达到的标准,分年度目标、实施方案和项目经费要条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再次,资金的预算安排要合理规范,并尽量向增强软实力和内涵建设方面倾斜。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要符合预算安排,不要轻易改变资金用途,如确实需要改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备案,以免项目验收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3 具备特色和亮点的子项目是申报成功的助推剂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项目,依赖全校各子项目,只有每个细胞组织健康,整个机体才能强壮。子项目的选择要紧扣高职教育热点,抢抓信息化建设重要机遇,尤其要在信息化教学方面下功夫,推动“互联网+课堂教学”。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引领,加强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考核上把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起来。

4.4 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是项目推进落实的保障

一是要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指导工作。配齐建设执行组、经费保障组、督导考核组等下设机构,负责各子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督察工作,确保规划合理、管理科学、实施有力。二是要加强制度保障,制定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完善经费审计、绩效考核及监控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建立完整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整改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两者并不矛盾,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质高职院校代表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教学整改则是实现学校内部质量自我保障的手段,可将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和标准纳入学校发展目标,通过绩效考核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找出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并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懿,王军.关于“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思考[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32(1):52-57.

[2]夏晓青,吴书安.基于法理角度探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1(6):53-56.

[3]孙淳.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办学现状调查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2):67-73.

[4]黄姣华,佘雅斌.基于数据平台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构建[J].高教论坛,2017(5):89-92.■

猜你喜欢
优质校企院校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