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建议

2018-03-03 04:00董其勇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定向全科医学生

刘 娟,廖 娟,董其勇,金 梅

(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重庆 402160)

定向全科医学生是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简称。自2010年起,按《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重庆市共招收2010级-2015级定向全科医学本科生共约1 150人,培养任务全部由重庆医科大学承担,并按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定向培养计划实施。2016年4月21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要求继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完善定向全科医学生就业、履约管理等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定向全科医学生的招生录取培养工作,计划招收五千名左右免费医学本科生。而职业素质是定向全科医学生在执医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内在品质,直接决定定向全科医学生提供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在培养环节中系统地提升定向全科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本研究拟对目前定向全科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基础调研,总结教育成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重庆医科大学2012级-2016级共805名定向全科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7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9%。其中 2012级 236名(30.3%),2013级 251名(32.2%),2014级 96名(12.3%),2015级 100名(12.8%),2016级 97名(12.4%);男生 350 名(44.9%),女生 430 名(55.1%);城镇学生178名(22.8%),农村学生 602名(77.2%);汉族学生 600名(76.9%),少数民族学生 180 名(23.1%)。

1.2 研究内容

问卷涉及基本情况10项,分别为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每月消费水平、与父母的亲密度、父母对你学习的期望、父母对你日常行为的约束。职业素质4项,分别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临床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

1.3 研究方法

采用无记名自评式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素质各项指标,将学习中涉及职业素质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加以叙述,给出5种备选行为,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做法。每种备选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分别赋值“5 分”“4 分”“3 分”和“2 分”“1 分”,中等水平为3分,用作统计分析。每个班级集中一个时间,当场发放问卷,学生当场答卷,调查员当场回收问卷。事先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时要求统一标准。问卷收集后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学生各选项素质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因素,为定向全科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依据和有效对策。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这一问题,有352名(45.1%)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差,404名(51.8%)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仅24名(3.1%)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每月消费水平较低,有386名(49.5%)学生每月消费低于1 000元,339名(43.5%)学生每月消费为1 000~1 500元,仅55名(7.1%)学生的每月消费大于1 500元。同时,调查发现,有571名(73.2%)学生与父母的亲密度较高,且626名(80.3%)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期望也较高。进一步调查显示,有674名(86.4%)父母对子女的日常行为不怎么约束。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定向全科医学生具有朴实、节俭、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这既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

2.2 思想道德素质分析

从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情况来看,有767名(98.3%)学生在个人修养方面注意保持自己工作中的形象;681名(87.3%)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拒绝患者的宴请、红包或礼物;772名(99.0%)学生在伦理道德方面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民族、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同情弱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分数为4.2分,高于中等水平3.0分,以上说明定向全科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已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理论文化素质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82名(61.8%)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386名(49.5%)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好,145名(18.6%)学生的公共课学分未修满,148名(19.0%)学生的选修课学分未修满。学生实际选择平均分数为3.6分,略高于中等水平3.0分。在整体上,定向生全科医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习惯一般,学习动力不足,学校和教师应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转变这些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2.4 身体心理素质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90名(62.8%)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较好;306名(39.2%)学生有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597名(76.5%)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敢于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473名(60.6%)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好,能计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面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有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实际选择平均分数为3.6分,略高于中等水平3.0分,从此数据来看,定向全科医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2.5 临床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分析

关于定向全科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调查显示,95.0%以上的学生严格遵守时间;积极参加所有要求的学习培训;热心帮助同学,促进集体学习气氛的形成;尊重教师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并与其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工作态度严谨,准确报告核实临床资料与信息;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做体格检查或治疗时注意遮挡、减少暴露;能有效地与患者、家属、护理等人员沟通交流,知道何时倾听、何时发言。90.0%以上的学生能完整地采集病史、开具医嘱、书写病例、整理检查报告等并最终将其妥善归档;能用合理方法解决伦理、法律和职业方面的问题,比如医疗纠纷等原因引发的各种冲突。85.0%以上的学生能深入探究处理疑难杂症,并提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计算学生实际选择平均分数为3.9分,高于中等水平3.0分,说明定向全科医学生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宣传

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医学生免费教育政策。学生教学、管理等负责人要深入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开展形势报告会,充分利用微博、年级QQ群、微信、宣传栏和学报等媒介,促进定向全科医学生把握和理解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明确医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正确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感恩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让其及时了解国家实施定向全科医学生免费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定向全科医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题讨论会,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合理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增强学生对定向免费医学教育方针的认可与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会定向分配到基层做全科医生,服务对象是基层患者,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政策宣传,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完善培养体系

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应该具备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外,还应该拥有其独特的个性,目前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1]。进一步完善定向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定向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社会服务中的优势与功能。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科医学师资、骨干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参加深造培训,提高教学技能,推进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其次,要革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统筹安排临床医学课程与基础医学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进行多形式、分阶段的人才质量评价,改革考试方法,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考核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作业、专题讨论、学习笔记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终结性考核可以采取笔试、答辩与操作等多种方式,尽量让学生落实到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和医疗卫生主管单位的引导、协调、监督作用。此外,还要争取基层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增加定向全科医学生到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的机会[2]。

3.3 提高综合素质

为满足基层卫生机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人才岗位需求,必须联合学校、实习医院、政府和基层的各方力量提高定向全科医学生的综合素质[3]。首先,稳抓思想,针对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后将面对基层群众的情况,教育和引导他们艰苦朴实、无私奉献。其次,狠抓学习,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就业定向,他们不必担心毕业后找不着工作,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调查结果显示,有145名(18.6%)学生的公共课学分未修满,148名(19.0%)学生的选修课学分未修满。学校不仅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创新教育方法,可以将助学金按成绩划档以及建立用人单位助学基金[4],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调查发现定向全科医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身体、心理素质,但仍处于中下水平,这与李强等[5]的研究类似,且仅有39.2%的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教育,为基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

3.4 加强基层建设

相关部门对定向全科医学生违约原因及政策执行情况调查研究发现[6-7],不能继续深造、服务时间长、待遇低是导致学生不愿留在基层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状况,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生定向培养工作制度,同时,在要求学生在基层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应该对其提供必要的鼓励措施及奖励机制,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留得住”。比如对已经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定向全科医学生实行最低保障工资不得低于同一市县级医院同级别医生的待遇,并完善住房等相应措施;同时,他们在基层服务期间应提供到三级甲等医院培训进修深造的机会,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为已经履行合同的学生提供在服务期满考研优先录取、优先择业的机会,将基层表现优秀者推荐到上级医院工作[2]。此外,国家应加大基层卫生医疗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基层基础医疗环境,建立基层远程会诊平台并与三级甲等医院相对接,这样基层医院既可以得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指导,又可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基层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如何切实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医学人才是值得每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职业素质贯穿于定向全科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就不会有良好的成长历程。定向全科医学生是未来的全科医生,承担着基层患者慢病管理、疾病防治的职责。通过五年的全日制本科培养,定向全科医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临床技能等,需要定向全科医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的鼎力培养,也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田娟,严宜明.全科医学定向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初步构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5):720-722.

[2]王碧艳,吴琪俊.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的政策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5):34-38.

[3]周涛,王茎,董昌武,等“.多方共育”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安徽中医药大学订单定向培养农村中医全科人才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2):24-26.

[4]余梦.建立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7):118-119.

[5]李强,吴辉,杨萌,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自测健康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8):623-626.

[6]汪洋,张绍群,刘北忠,等.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意愿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5):2996-3000.

[7]胡丹,陈楚康,张超,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实施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60-64.

猜你喜欢
定向全科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