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3 04:00张俊丽贾丽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注意力教师应中职

张俊丽,贾丽平

(烟台护士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0)

在中职课堂中,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思考、质疑和积极主动的实践,很难真正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中除了积极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和质疑,学生能对教学内容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也是积极参与课堂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分为两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集中的、有特定目标的理智思维活动,具有目的指向性并且需要学生靠意志努力来坚持;无意注意是一种无特定目标、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是自然而然发生且不需要进行任何意志上努力的注意方式[1]。若一味强调学生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疲劳,造成学习情绪低落;无意注意与刺激物本身和学生自身状态有关,仅依靠课堂上的无意注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维持时间相对短暂。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更新教学观念,合理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 重视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由其感兴趣的事物或突然出现的事物所引起的注意即为无意注意,它的产生无须学生刻意通过主观方面的努力。无意注意利用得当可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并且对新知识点记忆持久牢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2]。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无意注意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内容。因此应避免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无意注意因素,如教师穿着应简单大方,教室布置要相对简洁。

什么事物比较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呢?一般认为强度大的、突然出现的、对比鲜明的、新颖的刺激比较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另外,变化运动的、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也比较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3]。

如何合理利用无意注意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意注意力下降后,应设置有效的刺激诱发有利的无意注意,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在讲到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时,为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突然的变化来吸引学生不自觉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课件中的重、难点处加入相应的动画、声音,或者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忽然停止讲课,低头的学生就会下意识抬起头来,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回到教学上,此时再讲授重要的知识点,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课堂中,教师应避免音量过小和声调过于平缓,平稳的声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听课兴致,进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师讲课时声音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有意义的无意注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适当变换语调、音量和语速,通过这些变化,借助有效的无意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重视有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

无意注意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但是无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因此学生不能仅依靠无意注意来完成整堂课的学习。要完成系统的课堂学习,还需要依靠自身的有意注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有意注意的引导和强化,具体措施有:提出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为完成一个具体的小任务。教授新的内容前,教师以问题或任务形式列出新知识要点,并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听讲,能促进对自身注意力的有效调控,可快速有效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是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的有效手段。此外,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课堂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定期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对于进步学生给予及时肯定。积极的学习情绪有助于有意注意的保持。

课堂中多组织难度适中的相关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获取直接经验。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发挥榜样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避免各种形式的学习干扰。

3 交替使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实现高效课堂

一般来说,中职教师更关注学生上课有意注意的情况,忽略了课堂无意注意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这两种注意方式运用得当,都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可以考虑交叉使用两种注意方式,两者互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随时间推移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课堂教学初期,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上节课学习内容或课间活动中,思维活动仍处于调整状态,并且趋向于集中,教师可采用有趣的导入方式,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引导学生由对新课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随着时间推移,课堂中期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转化为最佳状态,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此时教师应在学生有意注意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完成重、难点的教学。课堂中后期,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有意注意后,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思维活跃程度下降,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采用适当的措施,如结合教学内容引用有趣的事例;组织小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究,使学生参与教学的状态由有意注意转向无意注意。临近课堂结束,教师总结概括,可提醒学生保持有意注意[4]。

4 结语

在中职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改革都是苍白无力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本,掌握学情,抓住学生学习规律,灵活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用相关心理学理论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教师要做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心理指导者,科学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高效投入课程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莫雷.20世纪心理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周艳.“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地理课堂上的巧用[J].学园,2010(22):75-76.■

猜你喜欢
注意力教师应中职
让注意力“飞”回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