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体育旅游文化开发及对策研究

2018-03-04 06:44徐宇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太极拳武术河南省

□ 徐宇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体育旅游文化的兴盛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河南省丰富的体育资源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或刚起步阶段,虽民族传统体育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旅游业而言要迟缓一些,但近几年其快速开发的趋势已初见端倪。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武术表演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作为特设的比赛项目,使世界各地摄影师的镜头聚焦河南,河南武术给世界各地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奥运会为河南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一个契机,应该把奥运效应长远发展下去。2009年河南省确立了 “旅游立省”的战略,极大地刺激了河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体育旅游业在新形势的指引及旅游价值取向的转变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逐步改变的体育休闲需求,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增进不同区域间的友谊与合作,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河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对体育旅游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和解决现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河南体育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河南省有旅游景点477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48个,郑州的黄河游览区、焦作的云台山、开封的包公府、鲁山的石人山、新乡的森林公园,西峡的漂流等,这些都为河南开展县域体育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009年河南省强力推进‘旅游立省’战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旅游立省”的各项战略措施正稳步实施。事实证明,“旅游立省”战略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必将推动河南这个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河南省不同区域体育旅游的开展差异很大,许多景区逐步树立旅游开发品牌意识,利用体育赛事为自己造势,将赛事打造成品牌,诸如云台山景区独家承办CCTV-5现场直播的 “云台山杯”U-17中国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通过此平台,了解云台山并到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此外,焦作市举办的国际太极拳比赛,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云集温县。2008年,焦作市体育局共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64项,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内容。焦作能迅速转变为全国知名景区,体育比赛和旅游景区结缘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体育赛事,在吸引各类体育爱好者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焦作旅游业提升,旅游业的壮大又反过来投资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加强旅游开发部门与体育部门联系,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诸如激流皮划艇比赛、攀岩比赛、射击比赛、垂钓比赛等体育比赛类旅游项目。景区开展体育健身、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娱乐,让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能进行互动体验休闲型旅游。综上所述,体育与旅游联姻势在必行。2012年全国第七届农运会等大型赛事将在南阳举办,这些都是体育与旅游 “联姻”的契机。

近几年,河南省体育旅游项目发展具有如下转变:(1)项目性质特点:从注重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向大众娱乐休闲项目转变,2005年后大众性项目开发所占比例明显增加;(2)项目类型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继承;近几年针对性开发了适宜不同年龄段参加的运动项目,有适宜青少年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适宜老年人的门球比赛,适宜于各年龄段人群的篮球、登山、自行车比赛等,近年河南省大力开展拓展训练;(3)地域特点:经济发达的城市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平顶山和安阳体育旅游开发较好。

2、体育旅游文化品牌开发

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已经形成了部分成功品牌:少林武术和陈式太极,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来学习交流,宣传了河南武术文化,可以更好借鉴大力发展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搞活体育旅游业。

2.1、少林武术品牌开发

自1991年到2008年,郑州市已成功举办7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2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武术节对于加强国际间武术交流和发展、提高郑州的国际知名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促进了河南省体育、旅游、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举行的第7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吸引了世界五大洲的26个国家和地区、71个武术团队、662名运动员。2004年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有62个国家的1970名运动员参赛,2006年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河南郑州隆重开幕,共有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支团队的200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吸引了多内外许多体育明星的到来。2009年8月,NBA巨星奥尼尔和网队老大哈里斯来到少林寺;2010年4月,武术馆迎来中国男篮主力队员王治郅、王磊等人。

2.2、陈家沟太极品牌开发

国际太极拳年会,是由地方人民政府举办的国际性太极拳界学术理论研讨、技术交流切磋活动,宗旨是促进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增进国际国内太极拳届的团结和友谊。我国传统武术的交流、培训、比赛等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体育旅游的体现。通过武术的传播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因为喜爱这项运动而来到中国,或体验学习,或旅游观光,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武术本身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处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已先后成功举办了6届太极拳年会,每年吸引来自美国、德国、韩国、瑞典等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2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拳、旅游。焦作市打出的宣传广告是“焦作山水,太极故里”。自 1992-1998 年,前五届(1992、1993、1994、1996、1998)在太极拳发祥地温县举行。2000年第六届年会改名为“中国·焦作(温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2005年8月在焦作市举办的“中国·焦作第三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149名运动员参加,隆重的开幕式和十万太极拳人穿越太行山活动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2.3、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

河南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繁多,有名扬天下的“少林禅武文化”、“仰韶文化”等,还有开封“宋代蹴鞠”、“踩高跷”、“划旱船”等民族传统体育。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根据其内容及活动性质,可将这些体育项目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和节会类、养生类等6大类型332个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无论在民间还是在繁华城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活动,参与人数非常多,既活跃了广大民众的业余生活也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心,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观看、参与,并且体现了体育和文化以及旅游的融合。

3、河南省体育旅游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6月,河南省实施“旅游立省”战略,要求各省辖市合理利用资源,更快更好地打造品牌,实现旅游立省战略目标,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集养殖、采摘、餐饮、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游客在这里可看到民俗表演、农业观光、休闲娱乐、野外拓展训练等。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增多,发展老年体育旅游对河南省的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焦作云台山,接待了很多来自于北京的老年团体,如何合理开发,适应老年人的运动需求,让他们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成了旅游业开发必须考虑的问题。河南省体育局社会体育中心每年开发群众体育赛事有上百项,一些项目(登山、自行车、健身跑等适合普通群体的项目)和景区合作开展,效果很好。有些民间团体也在自发组织一些户外活动。2012年,由国家农民体育协会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将在南阳举行,应充分把握机会,大力开发大众性体育旅游项目。

体育旅游文化是体育、旅游及文化产业的完美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形式,但是很多情况下,体育与旅游文化“神合貌离”,往往因缺乏合作而流失了大量市场。河南景区曾举办一些体育赛事,为河南体育与旅游联姻趟出了新路。但这只是局部的成功,缺少面向大众的市场运作,没有形成品牌。景区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来丰富旅游的内容,项目设置可以来源于农民的生活,参与性强,既是竞技,又是表演,也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在传统的游山玩水式旅游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情况下,用体育赛事来丰富旅游及文化内容,是一个新的思路。河南省体育与旅游联姻,要做到“三结合”,即把竞技体育项目和大众健身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体育表演项目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体育竞技、体育表演和大众健身与节庆活动及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紧密结合起来。

2010年7月,“郑汴洛焦”旅游推广联盟成立。旅游联盟的成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中,把河南旅游推向全世界。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四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中原旅游线路的最佳目的地。按照“平等协作、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共建、信息互通“的原则,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共同开发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实现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联盟的成立为河南省体育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

综上所述,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奥运会武术文化的宣传、“旅游立省”战略的提出、大众性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逐步增多;河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体育和旅游如何联姻问题、正确培育和引导河南省的体育旅游文化事业发展问题。政府应把体育与旅游及文化产业的结合纳入发展规划,广泛发展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体育运动赛事,并促使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快速联手。

4、河南省体育旅游合理开发的对策

4.1、建立“一个中心多点辐射”的区域化体育休闲旅游文化圈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行各业的中心,加强周边旅游景区的合作,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多点辐射的区域化旅游资源共同体,相互提供旅游便利条件,可逐步实现市场共建、资源共享、客源互动的合作目标,形成以某一重大赛事举办地为中心向区域进行辐射,大力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实现多边共赢。应以郑州为中心向周边体育旅游发展较好城市展开,形成“一小时体育休闲旅游都市圈”,诸如:安阳、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地区。

4.2、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体育旅游文化专业性强,部分体育旅游产品危险性大,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体育旅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要求同时兼备两大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除在体育专业设置休闲方向或在旅游专业强化体育知识教育外,一些国内院校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新增体育旅游文化与运动康复等特色专业,为未来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为了使体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建议高校旅游系或体育系开设该专业,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一。目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已经开设了体育旅游专业,培养体育导游。

4.3、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体育旅游产品促销力度

首先,省政府、体育旅游管理机构,体育和旅游相关部门及企业可联合目标市场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大力推介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与客源地之间达到信息有效沟通及反馈;其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举办或参加与体育旅游相关的节事活动,并邀请体育与旅游方面专家、政府官员、名人、记者等参加,这些做法都能起到很好的推销效果。另外,要注意对各种传播方式(如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的利用,并可制作一些专题视频或栏目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宣传,如河南电视台定期举办的“武林风”节目以及少林寺武术文化的网络宣传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4、借鉴或总结优良的体育旅游开发经验

2010年在合肥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安徽有关方面结合体育大会比赛项目推出7条体育大会体验观摩游线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省内少林武术、太极拳品牌及云台山开发的成功经验都应加以总结和借鉴。应根据区域特点,开发出游人喜闻乐见、参与性高的体育旅游产品,适应不同旅游者的新、奇、异的需求,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休闲旅游,区别于普通的观光游。例如,组织游客参与体育竞赛、分组对抗、设立奖品等形式,以吸引游客的兴趣点和参与热情。

4.5、根据不同的体育旅游文化需求开发多样的休闲项目

研究认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社会特征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情况有差异,如何调动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旅游的积极性,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学特点,主要体现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比如越野、营地拓展游戏等;根据中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学特点,主要体现更多的团队合作和拼搏精神,比如:定向活动、破冰等;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学特点,主要体现更多的休闲娱乐功能,比如:登山、太极拳等,如铜山湖、南湾湖等景区,有山有水,植被丰富,可以进行长跑、游泳等比赛;龙峪湾、神农山、白云山等,可以组织登山比赛。

猜你喜欢
太极拳武术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中华武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