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8-03-04 06:44王书芳藏威李国金刘冰李仁仁衡水学院体育系河北衡水05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校园文化

□ 王书芳 藏威 李国金 刘冰 李仁仁(衡水学院体育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其高尚的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而且需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向上。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的高校师生参与最多,同时也最有有活力,最具有创造力的一种文化。以健身和娱乐为内容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重智育、轻体育根深蒂固的观念始终存在,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学生和学校不重视体育,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以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为出发点,重点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在塑造全面发展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河北省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河北省高校体育文化的相关建议,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服务,为完善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服务,使高校体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建设的伟大使命,是我国发展的生命力,是社会建设活动的主力军,同时也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变化,使得各国人才的竞争不仅局限于知识的竞争,更需要具有创造力、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健康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通过走访河北省多所高校了解到由于学业、课外锻炼、就业现状等原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通过文献表明仅有32.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处于健康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学生亚健康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到了大学四年级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对比8所河北省高校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随着学生经济条件、营养状况的不断提高,但学生的体质状况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一些指标反而出现下降的状况。其中,超重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多,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已将近所调查人数的21.92;大学生视力情况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大问题,大学生课余时间过多的被网络游戏、手机视频等占用,使得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视力水平逐年下降,大学生出现近视的比例达到64.8%;第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尤其在一部分高校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不高,存在着学生仅仅为了体质健康测试而进行短时间的突击训练,一旦测试结束体育锻炼即停止,学生锻炼得不到持续的保证,没有把体育锻炼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体育锻炼持续性不强,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学生耐力跑的不及格率为17.67%,2016年不及格率为19.39%,而到了2017年耐力跑的不及格率上升到了20.86%。

河北省高校体育课的课程大多数在一、二年级设置公共体育课,同时还要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等体育锻炼,保证了一、二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较稳定,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基本能够保证。而到了大学三、四年级并没有设置公共体育课,由于缺乏有效体育锻炼体系与监督,同时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因此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与强度不能得到保证,而自身的锻炼意识不强,加上升学、就业等压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仅占五分之一左右,使其身体素质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21.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期,将由学生时代向进入社会的过渡,存在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困扰大学生心理问题,学校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培养其智力、体育等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2、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形态,包含了多种的文化形态,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相应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同样包含了四种基本形态:一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体育环境和体育设施情况;二是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各项规范和准则;三是行为文化,包括学生的行为和教师行为;四是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校风、学风和人际氛围等。其涵盖的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2.1、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影响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最外表的层面,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多表现为实物的形态,主要包括体育设施的建设等。体育设施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基本保障,高校的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凝聚和展示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等,对广大的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高校体育设施、场地等是广大师生进行锻炼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2.2、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制度、行为层面上的影响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丰富了校园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需要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和持续性,同样需要制度的约束和指引。因此,高校体育部门应建立以提高大学生体质为目标的体育锻炼的制度与规范建设,以此来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层面的有序性与合理性。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他们所处校园环境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行为习惯,高校体育在行为层面应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知识,从而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2.3、高校体育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其首要功能就是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大学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不同于其他学科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它不以强制性手段使学生接受教育,而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的多方合作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共同提高。所以高校校园应该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来感染、熏陶师生,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并内化成自己的体育信念、觉悟和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途径

校园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发展的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所以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高校相关部门在体育基础建设的同时应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互动,为学生提高良好的运动环境与氛围,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第二,高校体育部门领导应重视体育制度的建设,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这对于良好的校风养成和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规范;第三加强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导向、凝聚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提议观念,的指引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第四,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建设,使高校大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对于社会道德观、教育价值及体育教育本质的理解。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等终身教育的内容。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校园文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