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8-03-04 06:44陈苗淼卓倪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南宁530008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课外体育教师

□ 陈苗淼 卓倪(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8;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8)

1、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资金、制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独立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显现出制度性和滞后性的问题。学生的文化基础偏低,学习主动性较差,然而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此,有必要分析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全面了解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1、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分析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是工作枢纽,要顺应教学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管理目标和责任,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然而,当前的部分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存在职责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对体育工作存在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各级管理机构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难以实现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管理。

1.2、体育课程教学课程设置分析

一些独立学院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严重缩减体育课程教学课时,在大一阶段设置有体育基础课、大二阶段设置有体育选项课、体能课等辅助体育课程,然而在大三、大四阶段却没有将体育作为必修课程进行设置。

在体育课程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大多设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而足球课程基本没有开设,这主要是受限于独立学院的场地、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和制约。还有些独立学院开设了游泳、健美操体育课程项目,然而对于体操、武术、太极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设则较少,主要是这些体育项目本身技术动作要求高、花费时间多等因素,逐渐使学生淡化了对这些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折射出体育传统项目的落失现象和问题。另外,还有部分独立学院开设了越野、拓展、定向、器械健身等新兴的实用性运动项目,受到一些学生的欢迎,然而还开展得不够普遍。

1.3、独立学院体育场馆设施分析

独立学院体育场地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前提,是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的必要物质条件,大多数独立学院都设置了标准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然而,大多缺少标准田径场、健身房等综合性场馆设施,并缺乏对体育场馆的投资维护,显现出独立学院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问题。同时,从独立学院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程度来看,一些独立学院的体育场馆设施存在半开放或不开放的现象,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浪费的问题。

1.4、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力量分析

稳定、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保障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课程发展的人员保障和支撑,在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多数独立学院组建了体育教研室,聘用专任体育教师,并初步形成了固定与兼职并存、自成体系的师资队伍,然而男性体育教师明显多于女性体育教师,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同时教师的体育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问题。就年龄结构来看,体育教师大多为20-40岁的教师,成为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从学历来看,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相对较低,高学历的体育教师较少。从职称来看,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大多数为助教职称和讲师职称,讲师之上的高职称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1.5、独立学院课外体育教学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较好地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部分独立学院采用组建体育社团、体育竞赛、运动训练队等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丰富开展。然而,也存在部分独立学院课外体育活动单一、场地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课外体育俱乐部,无法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目标要求。

1.6、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分析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检验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应当体现出科学性、导向性和可实现性,当前大多是以技术考核为主,而理论考试、学习态度的考核较少;在考核中过分关注技术技能的评定和测试,而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思想态度培养较少关注。

2、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探索

2.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

独立学院应当把握自身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定位,考虑到与普通高校的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此,独立学院要充分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念和思想,加大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资金投入,提升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体育教育成为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关注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需求,面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达到树德育人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进步。

2.2、合理开发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独立学院要注重对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乡土体育课程内容和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开发。如:可以合理改编24式太极拳体育教学内容,使之搭配合理发力、进攻与防卫的技巧、双人配合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内在涵义,进而增进对24式太极拳的思想体悟和动作理解。还可以开发本土化的体育项目,如:临近海边的独立学院可以开发沙滩体育项目、海上体育项目;靠山的独立学院可以开发定向越野、登山等体育项目,并开发和引入新兴的体育项目,如:啦啦操、轮滑、滑板、山地自行车、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电子竞技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达到休闲娱乐、健身的功效。以龙舟体育项目为例,可以向学生传递和渗透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和悠久文化背景的传统体育文化,了解龙舟运动的基本理论,掌握龙舟体育运动项目的各项技术,如:划手技术、鼓手技术、舵手技术及技术配合等,并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较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另外,还要考虑到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不懂得科学锻炼常识的现状,要针对性地提供体育保健与健身知识等设计,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合理预防,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包扎、搬运、猝死、中暑、晕厥、筋挛等急救处理措施,能够初步掌握紧急急救术的施行办法等,还要使女生端正体育运动的审美态度,正确的辨析健与美,不能以瘦论美,使自己的身体呈现出虚弱、病态的不良状态。

2.3、优化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要转变单一化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结合不同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开展多样化、针对性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现出其实效性和创新性,如:情景教学法、能动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讨论法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减少和克服体育运动的心理焦虑感和恐惧感,产生体育课程的“乐学”心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找寻到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较好地提升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建构独立学院远程体育服务网站,将丰富多样、直观生动的体育视频展示于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需求,进行网上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学习,较好地提升体育示范课的直观性和标准性效果。

2.4、实现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互动式发展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课程要建构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探索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互动式发展的途径,突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制教学,采用开放的、探究的、组合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体育社团与体育课程,组建体育社团联合会外部管理机构,使之纳入到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之中,由内设不同的部门,即:竞赛部、宣传部、培训部、外联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的锻炼时间的互动、使用场地的互动、考核方法的互动,较好地促进独立学院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社团活动的融合。

2.5、组建课内外体育俱乐部

要探索独立学院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单一的课内教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整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加强独立学院的体育俱乐部制度建设,并推行“混合——分层”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尊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差异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较好地避免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教学的脱节现象,实现课堂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2.6、提升独立学院体育师资力量

要完善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力量,优化体育教师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使之结构合理而稳定,并以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入高素质体育人才,组建具有较强科研、教学和训练能力的师资队伍,更好地推动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发展。

总之,要加强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合理开发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采用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并通过组建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互动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课外体育教师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小满课外班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西藏高校引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