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2018-03-04 21:50杨海蒂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方志敏题干英雄

杨海蒂

作为生长于江西这片红色土地的女儿,方志敏是永远屹立于我心中的一座丰碑。

我曾三上南昌城郊的梅岭,无限崇敬地瞻仰庄严肃穆的方志敏烈士墓。墓碑正中镌刻着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毛泽东曾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而真正了解到方志敏的“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是在今年清明时节,在我走进横峰后。

位于赣东北、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的江西横峰县,是著名革命老区。与毛泽东、彭湃一道被公认为“农民大王”的方志敏,也是饱读诗书之士。

十六岁时,他挥就自况自勉自励的对联:“心有三愛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后来他分别以松、竹、梅、兰为四个儿女取名,其心志高远、心性高洁可窥一斑。

青年时期他求学上海,担任过《民国日报》校对;他写作的白话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在上海,他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领导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到江西后他创办“文化书社”,创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出版《青年声》周报和《寸铁》旬刊。身为党政军领导人的他,还曾亲自编写话剧《年关斗争》并登台演出。

出众的文学艺术才华,加上理想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气质,使他气度超群卓尔不凡。他三十来岁就担任国民政府江西省委委员兼农业部部长,正可谓青年才俊“前途无量”。然而,为了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他毅然决然踏上“革命”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横峰县葛源镇,峰峦交织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方志敏在此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创造出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率领起义农军开展游击战争,提炼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首创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建立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一年内连续打退国民党军多次“进剿”。

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我来到横峰葛源,踏着革命先驱的足迹,走进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方志敏故居前,有一棵他亲手种下的芭蕉树,神奇的是,八十多年来,这棵芭蕉树年年春天发新绿。我轻轻地抚摸着它,想象着当年他在树旁是怎样的英姿勃发、笑如朗月,心底一阵阵发痛。在列宁公园,他也兴致勃勃地亲手植下了一株梭柁树,传说那正是月亮里吴刚永远砍不倒的桂花树。他是那么的热爱生活,那么的富有生活情趣。他住着一间阴暗简陋的屋子,所有家当就是一张挂着土蚊帐的老式架子硬板床、一张破旧办公桌和一把破损木椅,与赣地普通农夫住处无异,只有墙壁上糊着的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的《红色东北》报和英文报纸,提示着房间主人的非同寻常。他曾在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念书,能直接无碍阅读英文报刊。

1934年,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病痛在身的方志敏临危受命,出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去开辟新苏区并迫使国民党变更战略部署。这是“小马拉大车”的极其困难的军事行动,但方志敏誓言“党要我们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历时半年多、行程五千余里、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二十多天后,他的队伍弹尽粮绝。本来已经突围的他,认为“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非要亲自接应后续部队,仅仅率领着十几名警卫人员,又返回敌军的重重包围圈。

这个至情至性的硬汉子,这个舍生取义的大丈夫,不幸被俘。国民党士兵从他身上只搜到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敌人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个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全部财产只有两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

撼山易,撼英雄难。在狱中,方志敏严词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不屈。他声明:“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他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很多人目睹了他就义前的情形:举止磊落,巍然刚毅,视死如归。

暮春四月,葛源杜鹃花开,漫山遍野,撼人心魄。我来到方志敏烈士纪念馆,为这个赤诚忠勇的先烈、清贫自守的领袖、灵魂圣洁的英雄、雄才大略的伟人、人格伟岸的革命家,以及所有牺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大山静默,林风轻拂;我深深鞠躬,泪洒衣襟。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0月5日,有删节)

阅读文章,完成1~3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随笔以“永远的丰碑”为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象征方志敏那永不破灭、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含义深刻,感情浓郁。

B.方志敏与毛泽东、彭湃一道被公认为“农民大王”,但他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草莽英雄”,而是饱读诗书之士。他分别以松、竹、梅、兰为四个儿女取名,凸显其心志高远、心性高洁的禀性。

C.中国革命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理论经验。方志敏根据赣东北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了党的最早的苏维埃政权。

D.撼山易,撼英雄难。文章赞美了方志敏那巍然刚毅、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赤诚忠勇的先烈、雄才大略的伟人、人格伟岸的革命家,并批评了当下一些人恶搞英雄、贬损英雄的行为。

【解题思路】

2018年高考,继续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重点,凸显高考育人功能,增加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文学类文本《赵一曼女士》。题型继续沿袭2017年高考题型。试题以一道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而客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是综合性选择题。题干多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为主。解题过程中,可遵循以下三步:1.从内容和手法挖掘题目含义。如本题的A项,内容是赞美方志敏的英雄壮举,修辞手法是运用了比喻。2.根据题干内容定点精读。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内容,在文本中找出对应的段落进行精读。以本题为例,B项定点精读第4、5段;C项定点精读第8段;D项定点精读第12、13段。一般情况下,如果读得够细,稍加分析判断,就可以得出答案。3.观点、情感具体分析。在文本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命题时会故意夸大或者曲解。如D选项,“批评了当下一些人恶搞英雄、贬损英雄的行为”,无中生有,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故意夸大。

【参考答案】

D(文章并没有批评了当下一些人恶搞英雄、贬损英雄的行为。)

2.文章中说方志敏“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本題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完成这一类型的试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二是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需要注意的是,做这类型的试题时,应先把采分点写出来,再结合文本阐释,切记!

【参考答案】

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毅然踏上革命的道路;为了抗日救亡,临危受命;不幸被俘,舍生取义。②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建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开展游击战争,提炼出十六字战略要诀;首创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建立红十军,打退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③出众的文学艺术才华:小说《谋事》在《觉悟》副刊发表并入选《小说年鉴》;创办“文化书社”,出版《青年声》周报和《寸铁》旬刊;编写话剧《年关斗争》并登台演出。

3.文章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三点入手:一是作品主题,人们怀念英雄,铭记英雄,继承英雄遗志;二是人物形象,英雄虽然远去了,但英雄的形象已深深印在脑海中;三是艺术手法,过去与现实相结合,相辅相成,使情节丰满完整。

注意做探究题时要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使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效果得到应有的尊重。

【参考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方志敏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方志敏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涵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猜你喜欢
方志敏题干英雄
数字算式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英雄
方志敏向死而生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