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重构探讨

2018-03-06 23:56张运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重构时期

张运萍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新时期思政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大多数教育者以及相关学生的支持,思政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对了解国家发展历史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有关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对此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根据目前我国思政教育中缺少的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使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

1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时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首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拥有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与各大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同等的价值,并且随着长时间的灌输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我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有所改变,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一定联系

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思政教育中进行重构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能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并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能搜索到与思政有关的内容,例如诗经中废寝忘食,一心为公等。除此之外,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与当代思政教育也有一定联系。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并且通过不断的发展在我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思政有关的思想体系。

2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原因

2.1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1)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已将达到成熟的地步,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中包含了前人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因此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保证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并且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例如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我国高校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信息的发展,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强学生的思想多元化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以此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缺少的一部分。

(2)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缺少还表现在对继承传统文化上缺少一定的责任意识。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各高校中学生的使命更加艰巨,他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人选,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因此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现阶段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由于缺少对高校学生的使命感灌输,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一定缺失。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有一定关系。

(3)除以上两点外,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思政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少还表现在对弘扬现代思想文明这一方面。尽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所有的思想文化都能在当代社会中所运用,因此在大多数思政教育中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都局限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因此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根据现代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进行创新。

2.2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思政教育中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可以将其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由于内容建设主要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联系,因此长时间以来,我国思政高校思政教育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学生传输。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有较大的缺失。同时在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中,由于资金的缺少导致在师资、硬件建设中都有一定缺失,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更多表现在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其次中国近代发展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扔处于落后阶段,从而对我国国民心理整体具有一定影响。这样心理的产生使我国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怀疑态度,因此在思政教育中有所缺失。最后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少主要原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例如大多数思政教师都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

3 高校思政教育中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3.1 完善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度逐渐加强,国家领导习近平书记曾在北大论坛会中提出我高校学生应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积极担任党与中国建设发展的使命。因此现阶段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缺失。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教育人员要积极完善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部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使我国思政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符合现阶段党和国家对中国高校教学的要求。在相关缺失内容补充方面,要以爱国思想为主加强高校学生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意识,在思政课堂中为其树立仁爱诚信、和谐友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使高校学生不断在思政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在思政教育中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也要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对党与国家的建设发展联系起来。

3.2 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新时期背景下为有效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快速接受,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政教育有较多联系。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优秀的文化都值得教师在思政课堂中传输给学生,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因此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将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有较深的理解。教师要积极将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精髓向学生灌输,使他们在思政课堂中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3 提高我国思政教育教学方式

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新时期背景下为重构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内容,也需要将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所提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加强我国思政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目前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较受教师与学生欢迎的广播、信息化等教学传播手段。有利于加强我国思政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采用学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理解能力的比赛等,都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重视。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借用网络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建设,首先目前学生在学习阶段离不开对网络技术的使用,因此信息化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快速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必要性。

3.4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期背景下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政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师都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因此要使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都高校思政教育中有一定困难,首先学校应积极对高校思政教师进行培训,为其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政课堂中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各大高校也可以加强教师结构建设,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培养专门的教师,拓展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思政教师也应积极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了解,丰富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不断实践教学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

4 结语

根据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目前思政教育中缺少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弥补,能够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首先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长河不断发展中留下来的历史产物,是长辈为后代留下的思想结晶,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发展传统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在新时期下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缺少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

[1]荆奥棋.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与时效[J].文教资料,2017(22):117-118.

[2]罗文芳.关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重构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4):187.

[3]崔玉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演变与发展趋势[D].太原理工大学,2017.

[4]陈国庆,陈祥敏.新时期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7(4):31-33.

[5]夏雁军.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缺失与重构[J].林区教学,2016(12):55-56.

[6]韦英.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5(1):140-141.

[7]刘婷婷.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5(1):6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重构时期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