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四步 激活思维

2018-03-06 18:04邵长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期

邵长城

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如何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转化为高中生的学科素养,将理念层面的素养转化为个体发展素养,对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优化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探索作用。我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探索的突破点,形成了以小说教学设计为抓手,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学生朗读为辅线,通过构建思维支架、搭建思维载体、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维高度四个步骤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现以《品质》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初读全文,抓住小说要素,构建思维支架

我们知道小说包括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也可以说一直是小说教学的六字真言,也就决定了小说教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学生的头脑里必须首先有这个思维基础。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在鉴赏小说时,不仅能够明确小说诸要素,还要要善于发现三要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把小说要素融合在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小说整体之中。

在《品质》的教学设计中,分析哥斯拉人物命运时我这样设计:在文中多次写到了格斯拉的店铺,格斯拉店铺描写其实就是小说的环境,我们今天就学习透过小说的环境描写来解析人物的性格命运。

这个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以三要素为切入点的小说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格斯拉店铺描写之后,发现店铺的环境变化,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对人物和主题表达会有什么作用奠定了思维基础。这样学生就抓住了环境这一要素,也为学生搭建了鉴赏小说分析人物、把握小说主题的思维支架,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品读语言,剖析小说人物,搭建思维载体

小说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理所当然地成了小说阅读的重点。

在《品质》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是:

透过店铺描写的语段,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格斯拉?

①可以是语段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②注意圈点勾画,读出自己的理解(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这样在学习《品质》的过程中就很好地搭建了分析人物的平台。例如,学生通过“陈列了三双靴子”一句抓住“体现着各种靴子的本质”“模范品”“靴子本质和灵魂”等词语,能够分析出格斯拉技艺非常的精湛,正如作者所说,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再例如:皮革“沁人脾胃”的味道,不仅说明了他在工作,我们可以想想他手里拿着沁人脾胃的皮革,那工作状态;也说明皮质好,这个词语还形容美好的事物。与前面“黑洞洞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尽管他生活的条件艰苦,但是他并没有感到苦,相反让我们感觉到他很享受。最后在学生自由思考发言之后我设计了问题:请根据大家的回答,分析哥斯拉的人物形象特点。

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人物语气,如在:“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我让学生读出哥斯拉的语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重读“可耻”,声音要低沉一些,以便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思考,读出味道。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进一步概括中,通过对人物性格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通过诵读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体验。

第三步:悟读细节,揭示小说矛盾,拓展思维深度

如果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有些人物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现象之间存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常常是有意的安排,体现着作者特殊的用意。因此,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这样的矛盾现象,并由此进一步追根问底提出“为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高效训练。

《品质》的教学中,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的故事。

在分析人物性格之后,我顺势抛出:请大家沉静下来思考一下,“顶好的手艺,”“做了顶好的靴子”,但是却遭遇了“顶坏的命运”,每一种结果的背后都隐藏着诸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内因,格斯拉命运悲剧的个人原因都有那些呢?

通过对于哥斯拉矛盾人生的分析,学生可以看到手艺精湛、对于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爱到没有自己的哥斯拉其实还是有缺点的:只知道脚踏实地,却不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适应社会。同时,还让学生归纳出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学会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抛出问题:大家的体会都很深刻,那么你心中的《品质》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品质。

为了让学生的问题更有条理性我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提示和引导,所以设计了小提示:小组讨论,注意答案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首先必须以条理为基础。

使得本课解读内涵丰富而又富有理性思考,教学设计各个环节步步为营又层层深入,从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开始,一步步走向文本深处。

第四步:赏读文本,联系社会现实,提升思维高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他们的审美能力还限于初步的、浅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并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达到视野融合,提升思维的高度。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认为:“适度的年龄得到适度的小说的理解,教学远离高端理论,要有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出示当时的社会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我设计的问题是:通過学习格斯拉故事你认为文中的“品质”的内涵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到这里的品质不仅仅是鞋子的品质还有哥斯拉的“人品”,甚至还包含着对社会品质的思考。我就顺势追问学生:如果你是哥斯拉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在思维的高度上进一步提升:由物到人、由人到社会,由理论层面再到实际层面,由认识层面到反思层面不断深入。

小说如没有理性思维的参与,就刻画不出真实的艺术形象。所以,小说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形象思维的魅力,还须认识理性思维的意义,进而有意识地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潘菽的《教育心理学》中说,阅读文艺性作品“只靠形象作用对课文进行分析综合毕竟是比较粗糙的,仍属理解的低级阶段。……阅读中,在掌握具体感性情节后,必须及时引向抽象思维,进一步掌握课文结构,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理解水平。”可见,小说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只要我们抓住训练学生思维品质这条主线,在学生阅读中,搭建支架,构建平台,沿着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高度的方向,小说教学就一定可以高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通联:山东东营市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