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色及有效落实

2018-03-06 19:44付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读书活动

付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变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样表述:语文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应体现出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参与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以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开展了主动而活跃的探索。下面就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色及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的话题,分享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色——在细与理中求实求真

人教社专家已从从编者角度详细介绍了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色,这里不再赘述。在此,笔者仅结合自身的试教经历略讲三点感受。

1.实施步骤更细致

统编本新教材把每次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都有具体实施步骤的指导。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相结合:每册三个活动有主有次;每次内部活动又有主有次。并将活动步骤进行了细致的安排,这就更具指导意义也更具操作性。如七上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主要活动是组织文学社团,辅助活动形式有“讨论”“班刊”“讲座”等,与此同时主要活动在活动设计上明确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筹建文学兴趣小组;二是小组成立并举办交流会;三是班级布置文学角,由各个兴趣小组承担;四是创立班刊,同样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兴趣小组中。在具体的步骤中,教材给出了详尽的活动建议,如在第四步创立班刊中,就给出了包括如何成立班刊编辑部,如何确定班刊的整体框架,班刊编辑部根据什么设立编辑小组,如何策划分配任务等建议。教材编写突出具体的活动步骤,指导较为详尽,为综合性学习搭起脚手架,活动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大大的加强。再如在七上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中,主要活动是“调查问卷”,辅助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资料搜集”等,主要活动在活动设计上明确步骤,填写调查问卷,对照搜集资料,发现问题,交流讨论。有的还以“方框文字”形式对每项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这样细致的编排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对于学生的活动也更具有指导意义,使综合性学习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2.理性思维更鲜明

另一显而易见的变化是活动的设计更具有理性思维色彩。一方面体现在资料的选用和组织上,如“少年正是读书时”中引用图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柱状图来获取信息,并用问卷调查形式让学生了解自身阅读状况,再通过小组讨论,将个人的问卷与他人进行对比,在这一过程中了解自身阅读存在的问题,其中很多对比项都是以量化形式出现,例如阅读时长、阅读本数等指标。这类资料的插入使得活动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維。另一方面体现在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上,如“有朋自远方来”中的评价表,从“听、说、信息搜集、合作”四个维度分别列举了三个评价指标,并将评价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化无形的能力考查为有形的指标评定,为综合性学习效果的真实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路径。这种用理性思维来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方式,是符合当下“跨界”思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再说,这些图表、评价表等资源是实施步骤中的内容,有了这些图表和评价表,学习实践就有可能落到实处,就有助于学生求证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听、说、读、写的锻炼,更有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3.助读资料更多元

统编本综合性学习的助读资料呈现出多元的特色,“资料夹”的内容很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不仅帮老师和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减轻了负担,还扩充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有效拓展了学习空间。有的资料,对活动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如七下“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资料夹中的“活动计划”“活动海报”,直接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过程的模板;有的对活动内容有纵深的拓展,如“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中“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网络上流传的一组孝心漫画”;“少年正是读书时”中“名家谈读书”的资料补充,对读书方法做了一些分享,等等。这些资料形式多元,除了传统的文字段落,还有图表、问卷、海报、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给以“读文”居多的语文学习补充了大量“读图”内容,使学生更直观高效地获取信息。同时,充分考虑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插入漫画等内容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是学生真正喜闻乐见的材料,对于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有极大的帮助。这些助读资料多以混合文本形式出现,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同一主题之下共同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指导综合性学习过程开展、主题挖掘、兴趣提升的重要载体。

二、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落实——在“扶”与“放”中成“事”成“人”

那怎样用好统编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呢?本着“教材内容我选用、教材内容我改用、教材内容我补充用”的原则,结合新课标对七年级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在“扶”与“放”中帮助学生成“事”、成“人”的主要思路。

1.“扶”得有格,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一是资料运用需要“扶”。如七上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材提供了三则资料: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名家谈读书。其中资料一提供的是近六年来国民阅读率指标和国民图书阅读量指标的柱状图。学生直接通过数据的对比,能够得出“少年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这一结论。但老师还应有必要的“扶”,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通过比较图一、图二可以从中获取新的信息:虽然未成年人的阅读率远远高于成年人,但图书阅读量却相差不大,说明未成年人的阅读量远远不够,有阅读行为却没有坚持大量阅读的人不在少数;未成年人的年均阅读量也不大,最高值约8本,2015年甚至呈下降趋势。可见,青少年阅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想办法通过提高阅读兴趣,来增加阅读量。对于资料二的问卷,如何填写、收集、整理,也需通过老师的“扶”来帮助学生最终达到优化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品质的目的。并借助“资料夹”中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的混合文本,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endprint

二是细节设计需要“扶”。统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虽然都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活动步骤,但如果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步骤,可能收效甚微。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少不了老师在活动步骤细节上“扶”。如“少年正是读书时”步骤二要求:“小组展开讨论,找出大家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开出‘药方。”在这里老师的“扶”就显得十分必要。老师可结合下一个步骤的要求,引导学生探讨“读书计划是否合理”“阅读方法是否有效”“阅读兴趣是否持久”“阅读习惯是否良好”等几个共性问题。然后学生再根据这些共性问题分别分析原因,开出“药方”,讨论结束后自然过渡到第三个步骤。通过这些引导让活动层层深入,学生在阅读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向性明确,从而提高了综合性学习的质量。

三是能力培养需要“扶”。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力的培养,是要学生“会学”,而不单单只是“学会”。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中把听说读写能力具体化,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能力目标点及程度,并将基础能力落实到每次活动的具体能力培养点中,才能确保能力不断提高,避免目标在同一水平重复。老师在“扶”时,记得不要停留于补白的文字学习理解,而要在语文运用实践中总结、丰富方法性知识,提高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始终基于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时刻关注实现语文的效益。

2.“放”得有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是需要放宽活动的时空。综合性学习,不一定要在综合性学习之中进行,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任何时空里,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精力是十分有限的,而综合性学习较传统学习而言,学习辐射面更广,信息量更大,交互过程更频繁,呈现方式更多样,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掘语文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挖掘语文学习更大的潜力。如课堂上“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但“读书”的话题不应该终止,我们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放宽读书的时空。如每天早自习用20分钟进行“朝读经典”活动,让学生对经典熟读成诵;走进广播电视台录制经典诵读节目;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并提出明确的观看要求;召开阅读节等活动,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或开展主题阅读,等等。

二是需要放大展示的平台。“积而不发则淤”,综合性学习中充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甚至是突破创造的学习任务,由此而收获的学习成果最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能力,也最让学生珍惜。如果把學生带到课堂以外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启发、开拓视野、增长新知,还对下一步的学习产生心理需求上的内驱力。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师生通过主题活动、集中展览、主题展示、成果汇编、推荐评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定”,让学习在不断的激励下得到“可持续发展”。例如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的一位老师在开展七下“天下国家”这一综合性学习之后,学生明白了爱国应从爱校、爱家开始,于是化激情为行动,自发动笔给母校写了一首原创诗《你好,二十五中》,这位老师及时捕捉到这个资源,迅速把这首诗编排为全班参与的朗诵节目,并积极推荐到全校社团文化节上表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又如组织学生参加宜昌某报刊主办的“最暖心家书”活动,这些优秀家书一经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一所学校的单批关注量就达到12342人次,三个年级累计关注量超过3万人次,得到社会广泛好评。让语文学习化身为一次次精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学得与习得的融合。

三是需要放眼学生的未来。叶澜教授把目标分成显性和深层两个层面,显性目标主要以成“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深层目标旨在改变师生的生存方式,属于成“人”的方面(《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从叶澜教授的分类角度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的目标应当属于显性目标,它完成了对学生的成“事”的教育,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以提高,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应当属于深层(隐性)目标,它使学生成“人”,成为认知与情感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深层目标是通过显性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那么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既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需要,掌握必备的知识、能力体系和核心素养,又要求放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中成“事”成“人”。如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放手让学生组织活动、介绍自我、展示风采、完成评价等;在“少年正是读书时”中放手让学生分析数据、整理问卷、组织讨论等;在“文学部落”中放手让学生走出课堂,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等。学生在活动中始终是主体,任务由学生合作自主完成。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他们为了完成某项语文活动,常常会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学生们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团结协作,进而形成了群体的思想火花。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或者分歧,老师最好只给出建设性意见而非决定性意见,让学生去讨论沟通,达成共识,让能力和思想在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习得受益终身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与积极的价值观。

在使用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最后充分地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在“语文”这一核心前提下,进行跨学科、跨时空、跨方式的整合,引导学生从“学”到“用”,并在“学得”和“习得”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读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