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认知

2018-03-06 19:47顾文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交流

顾文伟

大量实践研究结果显示,阅读会对一个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借助阅读对自我人生修养进行改善,对人文底蕴加以充实,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亦应注意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既在课内,也在课外,即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学生课外自读名著的数量也应在5部以上,总字数不能低于150万字。为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使学生在课内带动课外、目标带动过程、方法带动思维、交流带动个性等多个渠道,实现更有效率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之中,笔者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面对课内教材文本时,没有太大的兴趣,却对课外的一些读物产生很高的热情。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当在于课外读物的兴趣感比较强。而在大量的课外读物里面,学生则往往可以获得教材无法提供的知识,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避免了单一教材的一元性与单调性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若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提升成绩、增加知识、培养兴趣、完善能力,就一定要从教材的有限篇章中解放出来,广泛地接触课外读物。按照美国学者科勒涅斯的提法:在外延上,语文和生活本就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语文,最终要面对的是生活,而课外读物恰恰是生活的最好说明,它集人情世态、自然风光、社会风貌于一体,可以让大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度,给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始终被认为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

二、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实情况

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了解到,高中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认知世界、认知自我,阅读需求较强,但是其所得到的阅读信息及相关阅读指导却明显不足。再者,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考试压力的客观存在,学生往往无法静下心来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转而以上网或者看电视来取代课外阅读。即使有志于阅读经典作品,教师的指导也是不全面的,采取简单安排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做法,无法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存在下述几方面问题,其一是过分依赖课内而忽略课外,其二是阅读目标不明确,其三是阅读方法不科学,其四是讲究单兵作战,而忽略了同学间的阅读交流。这几个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之时,才是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真正突显之际。

三、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建议

1.助力课外和课内相结合

我们应当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若是学生在课内可以利用范文教学产生一定的阅读、理解、鉴赏知识,则便可以在课外借助这些知识更好的广纳博收、拓展視野。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课内为中心,向课外进行适当拓展,无疑是课外阅读指导的前提。实际上,很多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正是因为有课内相关内容的引导所致。比如在接触到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后,大家对于词中的秋意之美会产生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想了解一下还有哪些经典作品在写秋景方面比较成功,此时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接触宋人范仲淹所创作的《苏幕遮·怀旧》,要求其利用自主阅读着重体会其中秋意的无限美好。另外,像学习到白居易代表作《琵琶行》以后,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便成为一个很好的补充材料,使学生对于古代乐器的认知、音乐的描写等加深了解。总的说来,这些课外材料同课内篇章息息相关,学生会因了解课内而主动探索课外,于不知不觉间增加知识面。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些选文只是节选,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教材之后,从选文拓展到全文,可谓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做法,对于学生能力提升也极有帮助,比如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边城》之类的文章时,全文的推荐会让学生带着教材所给予的兴趣感与有关疑惑,主动地探索下去,进一步了解林黛玉和翠翠等人的经历,以及其所处的历史与时代背景,这样的阅读引导方式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2.实现目标与过程相统一

明确一个或者数个目标,再以目标为引导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外阅读,达到目标和过程的统一状态,是课外阅读的又一要求。能够被高中生拿来进行阅读的文本内容几乎是海量的,而其所涉及到的体裁、知识、背景等也难以穷极,为此,教师更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发展阶段、兴趣特点等,对课外阅读的目标加以明确,这对于学生兴趣的维持、能力的发展将大有裨益。比如为了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意蕴的领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谈词》一书,且要求学生在阅读本书之后,说明自己的心得体会,重点分析书中某个章节,这无形中让学生增强了对阅读的兴趣。有学者指出:经典著作给我们开启的是一条可以穷极一切可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其感知的影响是将遍及终生的。事实正是如此,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果辅之以教师目标明确的引导,将会让学生如饮醇醪、如登春台,尽享文学带来的无尽美感。另外,教师亦应在目标的感召下,尽量增加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像按照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规定出具体的阅读指导数量,并开列出供学生择选的参考书目,以便保证学生既有明确的目标指引,又有一定的自由度。

3.强调方法和思维的协调

俗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方法,使方法和思维相协调,不失为课外阅读指导的上策。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讲过: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书存在走马观花的问题,读的时候速度很快,匆匆过眼,可是合上书本之后,却印象模糊,不知所云,难以有真正的收获与感悟,这样的读书方法需要调整,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既不舍弃略读的速度,又应当有精读的选择,二者相结合,才能保证既有效率,又不失思维的介入。比如在阅读《红楼梦》一书时,因为高中生时间有限,全文精读不易做到,教师便可以指导其略读整体,而对其中的经典回目段落进行反复咀嚼。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的是,阅读不是独立存在的学习方法,按照教育家陈垣的说法:有阅读的体会而不随时整理,时间长了便会发生遗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之后,还需要让其将阅读和整理即记录结合起来,多记多写,动手动脑相统一,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笔重要的财富。

4.关注交流带动个性的意义

阅读能够塑造个性,而这个塑造的过程,却离不开彼此的交流,单打独斗式的阅读,只会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住。为此,教师出于引导学生广泛深入进行课外阅读的考虑,便需要采取多种有效办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交流与协作,像举行阅读心得沟通、阅读成果共享、阅读方法座谈等,均有较强的可行性,使学生得到相互的启迪,用他人之智慧,助力于自身发展,使得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切磋的过程中,提升阅读深度与广度。再比如像举行经典篇章朗诵会的办法,则能够让学生从感情熏陶的角度,共同受到经典作品的熏陶,使之在阅读中易于产生统一的话题,交流起来将变得更加顺畅,有利于自我素养在群体阅读的氛围中迅速进行。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课外阅读无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需要全面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方法,尽可能在保护其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下,使之利用课内带动课外、目标带动过程、方法带动思维、交流带动个性等多个渠道,实现更有效率的课外阅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发展历史中,充溢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作者通联:江苏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