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

2018-03-06 08:13郭大来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郭大来

摘 要: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教学,既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提升全民健康体质上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改善传统教学现状,进行创新教学,有效且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挑战。从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精心分组,丰富模式变化;设置情境,提升课堂效率;分层施教,全面兼顾学生和细化评价,完善教学体制五个方面对于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进行了浅显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传统教学中,体育课堂似乎就是一个固有的形式:上课整队—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整队下课。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变得麻木,毫无兴趣。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用了简单的变换队形方式,效果显著。

传统的队列基本都是四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乏味,再加上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更是不喜欢成不变,为此,我开展了变换队形的教学形式。我先从最简单的队列队形变换开始,以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创新激情。体育课上,我说:“4列横队,老师有些看烦了,咱们来变换一种队形,好不好?”学生立马来了兴致,个个说着“好好好。”“可是,老师并没有想好,咱们该如何变换。你们说说,给老师点灵感。”学生很高兴,积极地想办法,出主意,每节课我都会尝试学生提出的一种可行的队形进行排列,这样不仅每节课都有新花样,而且学生的想法被实践,学习的兴致就更高了,体育课堂上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好转。每次我走进操场,他们早已列好队形精神饱满地等待着我,明显的,他们对于体育课的关注度和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精心分组,丰富模式变化

小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巧妙地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的分组是实现高效小组学习的前提和保障,那么如何分组呢?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其一,自由组合。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日常的交流互动中,学生总是与和自己性格相符、兴趣相投的学生聚在一起。课上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目的就是让学生和自己喜欢的、关系好的同学在一起,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保证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

其二,互助组合。自由组合相对来说不具有均衡性,有时候很容易出现一组体质都强或者一组体质都差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实现。互助组合,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优弱情况、技能掌握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综合考虑,调节各组人员的组合,使得组间的学生有强有弱,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体质强、技能熟练的学生可以给其他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为他们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

其三,分层组合。分层组合是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标准,表现为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能“就近发展区”得到提升与发展。

三、设置情境,提升课堂效率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需要。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会让学生的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能有效掌握体育技能,又能提升克服困难的精神,一举两得。

四、分层施教,全面兼顾学生

传统“大一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视同仁”通常会忽略学生个体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别,导致一堂课下来,吃不饱的吃不饱,吃不了的吃不了,影响班级学生的全面提升。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我采用了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先按照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科学分层为优、中、差,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切实地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能潜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细化评价,完善教学体制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申套卜.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教”与“玩”的结合[J].读与写,2015.

[2]周海燕.常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