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目标式教学,促小学体育课有效

2018-03-06 08:13胡龙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胡龙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有目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性。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目标驱动、促小学体育更有效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目标驱动;有效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落实目标,课堂教学才有效。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体育课堂上做什么、怎么做等课前缺乏全盘考虑,教学缺乏指向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体育教学的总要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爱上体育、积极快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下面,笔者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并简单论述。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目标教学的前提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目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标设定的是否合理,是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性的关键。为此,体育教学中,教师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方面,设计整体的教学目标,让目标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利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快乐体育运动的主动性。

如,教学“支撑跳跃——站在箱子上,向前跳跃”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到“跳箱子”这个内容的难度系数以及学生的动作灵敏性。为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是兴趣的激发,把激发兴趣作为目标的第一要务,这个目标的确定,也是情感目标的确立。其次,“跳箱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动作要领”,教学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就是“跳箱子”的动作要点以及动作技能。对于方法和过程目标应从怎样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怎样组织学生训练等来设计,教师更应在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创新教学理念,将目标设计为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完成。

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构建体育有效课堂

目标教学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从课堂的过程和模式上看,目标为主题的教学,课堂的流程为确定目标—实现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实施。为此,目标的确定是有效课堂的前提,那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才是有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目标教学的应用,让内容更系统,方法更得力。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目标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逐渐落实。

如,“跳跃活动”的教学时,在课堂之初,先利用猜谜语的方法,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给出谜面“身体像个小豆点,摇着一条黑尾巴,从小就会吃蚊子,长大变成吃虫蛙。”让学生猜出谜底——小蝌蚪。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读儿歌,边念儿歌,边做跳跃的动作活动。如,引导儿童边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屈膝蹲蹬地,脚掌着地身不摆”,边模仿小兔子跳跃。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激活课堂氛围,尤其是模仿兔子跳的活动的开展,为“跳跃活动”的主题教学的顺利展开和发展儿童的跳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评价学习效果,利于目标完善和推进

评价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有效评价的运用,及时、有效、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的兴趣,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促使体育教学目标的落实。

评价,可以针对某一个环节、某一个动作、某一个学生的表现、某一节课的总的目标的落实情况,采用针对性、多样化的评价,评价教学活动的得失,评价学生的参与的态度和情感,评价体育运动掌握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为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为此教学评价应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习目标的落实,促进有效课堂的实现。

如“篮球”的教学时,开展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环节,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环节的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合作过程中的互动情况而进行评价,如某某同学积极参与、哪一个小组获胜,给以“小组合作配合奖”等评价,促进学生的参与性更高,激发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再如在“运球”的教学中,开展50 m运球比赛,就比赛中每一小组的而每一名成员之间的互动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等进行评价;对与运球的动作技巧是否真正掌握等进行全面评价,升华教学主题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贯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上突出“双主”作用是关键。尤其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开展体育活动的前、中、后,都应根据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导学”任务和训练的活动,助力目标的实现。

如“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应分析“接力跑”的过程中,由于速度太快而容易摔倒,交接接力棒不当等问题进行反思,力避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怎样交接接力棒才能使接力棒不掉落,并组织学生多次试验,验证自己的设想的正确性……教师的指导应具有针对性,促使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师的指导应兼顾层次性,对不通过层次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也是目标式教学的主要策略。如“障碍跑”的教学中,不同学段的“障碍跑”的教学,应设置不同的障碍物,如低年级的障碍物的放置较高年级的障碍物的放置既要牢固、也要距离近,而高年级的以身体协调能力为主,注重平衡性……“因材施教”,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理念,更是落实目标教學,促进学生全面每一个学生都发展的主要途径。

目标教学,首先应设计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开展相应的活动,并采用多样化方法、层次教学、激励性评价等,落实教学新课改,优化新课堂,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的主动性,发展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勇锋.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

[2]张冰洁.浅谈主题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6).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