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2018-03-06 08:13刘晓青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审美能力小学音乐

刘晓青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合唱教学,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探讨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审美能力;有效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合唱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当前,许多教师还没有对合唱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的合唱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学生也对此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此一来,容易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所以,为了可以更好地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要实现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教学体会对此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小学音乐课堂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只有教师的能力较强、素质较高,才能够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对合唱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且要合理地设计合唱教学。除此以外,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合唱歌曲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其在学习合唱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1],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唱歌欣赏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合唱具有的较强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合唱属于一门集体表演的艺术,必须要获得不同声部彼此间的良好配合,促使各个声部彼此间能够达到统一协调,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完美地演唱整首歌曲。所以,为了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合唱技巧与合唱方法,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在合唱过程中把握良好的呼吸节奏,掌握科学的基本的呼吸方法。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握科学、准确地控制气息的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能够科学地运用气息。如果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方法存在错误,那么教师就要对其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更多节奏与音准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不同声部彼此间的灵活转接与连贯,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充分发挥器乐的作用

器乐在合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器乐的作用,实现对合唱的辅助教学,如此一来,才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宏观方面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音高与音准。例如,学习二声部的歌曲《送别》,教师引导学生分声部参与演奏练习。在学生初步地了解不同声部彼此间的音准与音高以后,再引导学生实现对不同声部彼此间的合奏练习[2]。如此一来,练习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步骤性,从而使得合唱教学更加有效。

四、科学调整学习的难度

在合唱过程中,通常都会存在多个不同的声部,如果教师将所有同学进行分組,然后使其演唱不同的声部,会导致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产生不同声部间的串音现象。所以,在合唱教学中还要注重处理学生的声部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把不同的声部改变成同度,对合唱的难度进行合理调整,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参与到合唱学习中,使得合唱教学更加高效,使得各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领悟能力等都具有极大的培养价值。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教师要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合唱技巧、充分发挥器乐的作用、科学地调整学习的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合唱教学的整体水平,进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37.

[2]袁英.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6(24):234.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审美能力小学音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