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2018-03-07 11:56王建方智文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学马克思主义思政

王建方 智文媛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太谷 030800)

引言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高校思政教育整合发展,可以全面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完善的理论依据。对于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来说,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核心内容,新时期也可以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教育围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进行改革和发展,需要树立全面的学生发展观以及实现最终的思政教育目标,处理好古、今、中、外的客观关系,充分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创新与整合。最大程度上发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价值。

1 以人文理论作为思政教育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人学。人学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现实生活现实性的研究理论,主要是探究各项客观事物发展现状的理论形态。从高校资政教育层面上分析,思政教育主要是研究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所提出的学科,旨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与人学理论观念不谋而合,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指导基础,并结合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构建思政教育理论基础,加强内外联系整合教育活动和实际活动,贯彻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内外兼修性能,实现德、智、能、心、身的全面发展,让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整合发展思想,创设新的思政教育局面。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所提供的基础依据包括:

1.1 人本理论

人类社会的出现,人本就成为了人类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也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需品。唯物主义理论下,人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不是抽象的事物,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发展中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人类发展需要在条框中解放出来,让人类的思想、行动得到解放,这就是人本理论,该理论在当今社会各个层面上都有呈现。

1.2 人全面发展理论

相比社会发展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表示人类的身体、智慧、思想、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全面发展还可以划分为个自由发展、协调发展、个性发展。是以人作为最终的发展点,通过各项方法确保人类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趋势,表达出了人们对个人完美追求的一种状态,让人体成为联合体,给人类自由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1.3 人主体性理论

创造历史活动当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个人的价值。自主性作为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因素,能动性作为基本内涵,而创造性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表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样化,而发展社会主体性是核心内容。马克思强调人是事物发展的主体,突出了人体主体性。

2 人全面发展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全面发展理论符合当今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从实质上说教育改革就是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人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政教育提出的要求有:

2.1 构建目标

在人学理论当中,鼓励人们可以自由化发展,而围绕人全面发展的课题,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树立教学目标、做好价值定位,推动教育变革。构建思政教育目标,围绕着全面发展理论,从而实现学生与社会的统一发展,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推动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发展,实现教育、智力、身体上的结合。

2.2 明确任务

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完美的追求。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全面发展设定为目标,要求人们的需求、能力、社会关系、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所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充分理解学生需求、关爱学生、维护学生利益、提高学生素质,贯穿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人员和接班人,这也是思政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思政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地位,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

2.3 创新内容

结合马克思全面发展理论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将培养人的独立性放在首要位置上。这就需要注重人主体的地位与作用,这也是当代高校改革中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客观发展需求,遵循人本主义和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全面化的发展目标,在追求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求同存异,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创造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满足学生成才、成长需求。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现实生活需求,保证教育内容符合学生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政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主体意识、坚强意志、奋斗精神,挖掘人才价值。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合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度不断提高,这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求高校思政工作结合新时期要求进行改革创新,融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3.1 确定学生全面、主体发展的教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背景下,想要全面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高校加强学生思想研究,并结合人学理论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

(1)根据任学理论核心,结合学生发展主体性,不断改善方法、提高主体意识、满足学生要求,突出人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任学理论核心和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2)以人为本需要重点突出“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而不是强调抽象、虚无缥缈的理论事物,人作为社会关系的结合体,也就是人不仅是发展主题将,同时也是被发展对象,需要我们在掌握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抓住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变化层面推动群众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要实现统筹兼顾,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协调做好各项关系。

3.2 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

古与今也就是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中与外民族性与男性关系。这样才能够处理好古、今、中、外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发展模式、变化特点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打破人文与科学主义间的队里,从而走向多功能、多元化的平衡发展。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贯彻主体性与社会化共同发展的趋势,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这就需要以主体性发展思想去衡量学生发展,将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主要的思政教育目标;

(2)科学技术发展对思政教育知识储备、知识更新提出了重要的要求,随着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普及度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方法也更加多样,这就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学理论核心,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主体;

(3)由于古、今、中、外文化激烈的碰撞,学生的思维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在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何保障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如何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打造我国现代化民族品牌,提高本土产品竞争力,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客观认识世界,让多元化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一脉相承。这些都是需要教育人员重点关注问题,但核心只有一点,就是以民族文化作为核心、贯彻人学理论、注重学生主体,从而实现最终的高校思政教育目标。

3.3 利用各类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创新

思政教育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形式、手段、方法,向学生传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等。所以教育与被教育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现如今,思政教育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对教育方法进行调整,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知识变得更具渗透性和吸引性。如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层面上,需要在整合思想、信念、道德教育等资源上,融入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世界观、生态观、国际意识、网络道德等各项内容,通过新的发展内容和教育内容丰富学生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此外,在新时期下,高校思政教育除了开展班会、党员活动等载体外,还需要采用文化、管理、活动、传媒等资源、手段,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需要我们贯彻人本思想、全面发展思想等,这就给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传统教育观,树立人学理论核心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模式,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思政教育核心思想,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

[1]白立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J]. 教育探索,2007(4):4-6.

[2]桑雷,方书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1(2):18-20.

[3]曾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西华大学,2011.

[4]胡樱.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5]王琦.马克思人学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J].前沿, 2012(23):46-47.

猜你喜欢
人学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花农精神:教育学就是人学——李保均长篇小说《花农》简评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北人学没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