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刍议

2018-03-07 18:4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认同感倡议中华民族

潘 琳

(新疆人民出版总社,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引言

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建设倡议。所谓“一带”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强调沿线国家要共同努力,创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一同繁荣的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在现阶段已进入深入全面开展与实施阶段,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民族和边疆地区是非常有利的,各个民族地区都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共同开创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古往今来,沿线各民族通过丝绸之路开展各种商贸活动的这一过程,极大的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加快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与边疆地区都得到了更快更好地建设与发展。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可以说是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的一个全新举措,“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是建立在沿线各民族边疆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固的、密切的民族感情与民族关系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我国古代开展的丝绸之路促使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且历史悠久,对沿线各民族来说,丝绸之路都有着非凡意义。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更加需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整体发力,倘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各自为战、单打独斗,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就不可能得到实现。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实现团结一致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及民族大团结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各民族群众的力量、智慧汇集起来,团结奋进,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实现民主、文明、富强、和谐,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来展示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团结互助、繁荣昌盛的民族文化,将与丝绸之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弘扬至全世界。使其发扬光大,促使中华民族亲和力与感召力的不断提升,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认同得到提升,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软实力来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交往交融

我国古丝绸之路始于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逐渐发展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商贸沟通提供了有力平台。古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一条贸易之路,也可以说是一条文化之路。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沿线涉及到的国家、民族数量大,这就必然会存在多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可以实现真诚交往、和谐共处具有最直接、最关键的联系,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必须要消除长期以来所存在的种种疑虑、抗拒等消极情绪,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使“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要齐心协力,合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发展、文化包容开放的命运共同体。古丝绸之路在开展除了具有商业贸易的功能之外,还对其沿线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沿线各民族各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的“一带一路”可以说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延续及拓展,“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到的民族自治区以及民族省份相对较多。“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实施,将原本处于我国边缘位置的民族地区,推向了历史前台,成为打造全方位对方开放格局的前沿阵地。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与古丝绸之路一样,为我国多元一体化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与其他地区相同,“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与地区,都将在获得巨大机遇的同时,迎接更大的挑战,必将会极大改善以往墨守成规、发展缓慢的状态,各民族之间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感情,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团结互助的良好局面。

辩证唯物法本身就包含事物的互相关联和事物的发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不仅会形成诸多的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可能会激发沿线各民族之间新的利益矛盾,在我国西部地区,居住着我国相当一大部分的少数民族群众,他们与汉族群众杂居在一起,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都要把握好这一重大机遇,奋起直追,积极进取,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直至消除,让民族关系实现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局面。其次,随着我国各民族民族意识的日益增强,也将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族意识必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与完善而不断提升,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也许会激发其他民族的不满甚至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产生民族隔阂,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宗教信仰。“一带一路”沿线各民族与地区无论是在民族风俗还是宗教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这也是民族生活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深入开展“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在这些地区会逐渐实施诸多建设项目,必然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血液、新的活力,但也会给当地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处理冲突与纠纷,会直接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顺利的开展与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要想得到顺利实施与推进,首先要给予民族关系与相互交流给予高度重视。首先,在我国多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民族都必须具备个民资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深刻意识,相互之间不可分离,始终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坚决给予抵制。第二,不同民族之间要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相处原则,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坚决抵制与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大民族主义思想,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第三,每一个民族都要对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实际出发,不断努力,整合各方利益,在伟大祖国大家庭中,各取所长,相互扶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坚决抵制民族歧视、相互攀比、相互拆台的不良作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过程中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中华民族感情得到不断的发展与稳固,提高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

2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所形成的文化交融与认同,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民族文化能够有效的促进相关产业的产生于发生,不仅如此,在商业贸易方面,无论是在贸易规模还是贸易内容、格局等各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多元民族文化中,不仅存在着“差异性”,在某些方面业存在“同质性”“异质性”会促使产品差异化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产生及竞争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而“同质性”对于商业贸易形成“网络效应”,并且稳固贸易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建设过程中,对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来说,民族文化是推进商业贸易发展的动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补充经济方面的不足。

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创造、积累、沉淀、传承与演进,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文化认同是进行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础。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区域合作取得一定成就的地区,往往是那些文化认同较多的地区,例如东盟、欧盟等,这些地区都具有较强的文化凝聚力。容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的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引领作用,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所谓国家认同感,就是让每一位民族成员都对国家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可以说这代表了一种身份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需要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为背景,还要通过一定的政治、文化以及法律体制来保障国家认同感的实现。国家认同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等。“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全方位的促进国家认同的实现。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不同民族来说,“丝绸之路”文化核心的价值基础是民族群众之间形成的文化交流;民族群众之间团结友爱、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开展“丝绸之路”的最高目标。国家认同感能够促进“丝绸之路”精神的重燃,并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思想基础。

3 “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路径分析

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稳定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统一,而假如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处理不得当,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受到一定的阻碍,严重了还会对区域发展、民族发展及国家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高度重视并加强民族工作,强化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状态,进而促使中华民族及周边国家地区民族关系的构建和完善,保证中华民族文化在整体认同上的提升以及国家意识的全面提升。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应得到大力宣传与有效贯彻。民族关系融洽的前提是民族平等团结。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问题,每一个问题,无论大小都要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避免一切可能对民族感情及民族团结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发生。根据不同民族及地区的特点,积极宣传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促进民族间的互动,形成一种团结友好、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氛围。在不同的民族中,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要敞开胸襟,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从全局出发,创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保障“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顺利实施。

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民族意识,提升各民族的整体认同感。而针对民族意识上涨的势头,即不刻意打压,也不任其发展,谨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培养并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将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进行有效融合,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各民族之间更好的开展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统筹规划区域发展既民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持续保持沿线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及协调发展的愿景。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要重视民族关系与区域关系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求同存异,有效互补,互惠互利,整体推进,改变以往狭隘的地方利益,放眼于全局,有效整合各方利益,共商、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 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确保各方都能受益。

4 结束语

保证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的前提是要促进民族团结,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凝聚力,强化中华民族文化及国家的认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民族之间要形成互信、互助、互依的亲密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继而提升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及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其国家意识,共同致力于互利共赢、休戚相关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1] 刘永强.“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探讨[J] .法治与社会,2017(2)

[2] 丹珠昂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民族文化“走出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5)

[3] 崔海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4] 李伟、姚庐清.“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民族交流与核心价值认同[J] .齐鲁学刊.2016(1)

[5] 黄玉娇.“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中华幽囚传统文化底蕴及其现实意义[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0)

猜你喜欢
认同感倡议中华民族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