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风”思想在传统水墨花鸟画中的表达

2018-03-07 18:41栗丽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花鸟画水墨中国画

栗丽鑫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1 水墨花鸟画的创作传统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门类。“水墨”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具有素雅的特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审美性,特别是在写意绘画方面,毛笔和绢纸作为水墨花鸟画的表现工具,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因此中国绘画语言便愈加丰富和多样。

水墨花鸟画的萌生与确立,来源于中华文化中对朴素、自然之美的崇尚。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不断延续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门绘画艺术。

水墨花鸟画,主要运用高度概括、夸张的手法,既写主观感受,又与观者共鸣。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意在笔先;造型上似与不似,强调写神;构成上,计白当黑,以少胜多;表现上,以书入画强调笔意。

初唐时期,花鸟画在宫廷中很盛行,代表画家有汉王李元昌、滕王李元婴、江都王李绪、嗣滕王李湛然,这几位画家都擅长画蜂蝶禽鸟。在花鸟画家中,薛稷擅长画鹤,姜皎则擅长画鹰。现存周肪《瞥花仕女图》中有花鸟画作为背景,从中也可看出这一时期花鸟画风格。唐中期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画家,这一时期突出的画家是边鸾,边鸾的脱颖而出是花鸟画走向繁荣时期的一个转折点。

花鸟画在南北朝时有所发展,随后进入五代时期,这个时期是水墨花鸟画的一个过渡时期,画风从注重写实转变为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时期突出的画家是徐熙,徐熙是五代南唐时期杰出的画家,他是野逸花鸟画派的代表。花鸟画独立成科于唐中后期,而后兴起于宋代。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貌也都有所不同。在宋代出现了以梅兰竹菊为代表题材的水墨花鸟画,为宋以后的绘画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至明清时期,写意花鸟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期的代表画家徐渭擅长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把水墨画中的气韵美表现的酣畅淋漓,在中国水墨花鸟画发展历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风”思想

“和风”一词来源于和谐,最早的有关“和”、“谐”二字的记录载于《左传•襄公十一年》 :“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和”文化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的内容,“和”分为以下几方面:1.自然与自然的和谐;2.人与自然的和谐;3.人与社会的和谐;4.人内心世界的和谐。

关于“中和”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礼记•中庸》,书中记载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主要是以“仁”为本的和谐观。对于“仁”的理解,历代的思想家认为人要修身养性,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表达的真、善、美的境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亲和。

“和风”之美,在生活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从历史上来看,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这一哲学观一直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并促使事物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从审美上看,“和风”之美是对中和之美的反应,而中和之美则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映照,“中和之美”对中国后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留下的这份思想遗产也被后人世代相传。从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看,“和风”之美在古代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发展与相互交融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3 和风思想在水墨花鸟画中的表达

俗话说画品见人品,一幅作品中往往包含了画家的道德、意志、学问、性格、爱好和修养,所以中国画要求画家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研究,而这正是中国画与其它画种的不同之处。

中国早期偏重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的美学思想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人内在世界的和谐,当我们退回内心,把自己内心的冲突化解并通过艺术的途径表现出来,从而锻造出平和怡然的心境,成为艺术的重要目的。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独特审美。中唐以后,受到道禅哲学的影响,中国艺术呈现出和风景象。和谐的中国美学规范,发展到近代,更偏重表达人内在心灵平和。

构图,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一幅好的作品都会体现:起、承、转、合四个要点。董其昌《画旨》中写:“古人运大轴,只三四大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甚多,要以取势为主。”布置水墨花鸟画构图时也遵循这一原则,画面中有一个大开合,在大开合中又会支生出小开合,画面中的细碎之处以及小开合则应该有所取舍使其统一在大开合之中。

“和风”中的“和”联系到水墨花鸟画构图中则与画面整体构图的和谐是一致的。

写意精神,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纵观中国绘画历史,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极其注重写意精神的,注重把握对象的神韵,一幅作品能表现出意境方可称之为好。而八大可以被称作是“中国写意画第一人”,现代美术家范曾先生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国画与哲学和文学是紧密相连的。文人画有三大要素:修养、天资、技巧,对应到中国画中则是思想、传统、生活。

水墨花鸟画中讲究笔墨为上。而其中的用笔颇有讲究,具体来说,绘画过程中行笔不可太快,太快则笔浮于纸,易于虚飘又不能太慢,太慢则迟滞,要做到快慢适度又譬如用墨,用墨不可太干,太干则枯燥又不能太湿,太湿则漫湮,要干中带湿,枯中见润,中国画用墨就是以“枯润”为妙。另外在中国画的造型上,譬如齐白石先生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很明确地道出了一个有关绘画的造型审美追求问题,这个“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就是一种中庸的美,究其源,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中和之美”。

水墨花鸟画依托其朴素无华的笔韵,借助“水与墨”在绢纸上的融合,凝聚成一种和美的虚灵境界,表达画者的内在情感。这种表达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中庸的和谐美,亦可看做是“和风”之意韵美。选择学习中国画注定是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行程。作为年轻的一代,学习传统并超越传统,关注自身以及绘画语言的变化,是创作者的基本态度。在此基础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探索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语言的不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如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异常迅速,人们往往被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就称为“碎片信息”。而这正是身处当下社会人们所需要承受的,但这些信息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个人生活会被碎片知识打乱,而人们不得不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至于能不能恢复碎片知识之前的状态就不得而知了。但同时它也有一些正面的影响;碎片知识有时会不经意带来艺术方面的灵感,这也是艺术家积累素材的一种方式。

在艺术创作中,为人的质朴与平常心很重要。“画品如人品”,在画好画之前要做一个好人。当浮华之心可以回归自然之时,方可进行创作。

[1] 李梦生.左传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697.

[2]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3] 董其昌,《画旨》[M] . 浙江: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01-01

猜你喜欢
花鸟画水墨中国画
中国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水墨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