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排除传媒语言负面影响的策略

2018-03-07 18:4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负面影响用语变异

张 超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奠定青少年未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基础的活动。根据笔者的观察,在大学期间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偏弱,比如口语表达不流畅,书面表达语病多等,常与其中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基础不扎实有关。可见,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抓好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功,将有益于学生终身。面对当代传媒语言的负面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排除,也是扎实学生基本功的工作之一。

张超(2015)曾指出,当代传媒语言对中小学生语文应用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一)快速扩展学生视野,扩大语言表达范围;(二)提供良好语用范例,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消极影响包括(一)不规范的网络用语误导中小学生;(二)广告修辞用语误导中小学生;(三)成人化传播内容致中小学生用语过早成人化;(四)电脑的应用导致书写能力下滑。于根元(2007)强调,“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但是主要要学校的教育影响社会”,也即,学校语文教学对于当代传媒语言的影响要占据主动地位,对于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固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而对于消极的影响,教师则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排除,以免影响学生的基本功。那么,有哪些策略可以排除现代传媒语言的负面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 注意引导学生识别现代传媒广告语中的变异修辞用法

现代传媒广告,包括电视立体广告和户外平面广告,常见一些对正体语词进行变异的修辞用法,如:

(1)《西海都市报》2003年某期广告版标题:“碟碟不休”(谐音成语“喋喋不休”)

(2)《青海广播电视报》2003年第26期B4版:“确保您100%下斑”、“女人下斑刻不容缓”、“轻松下斑100%”、“患者100%彻底下斑”和“下斑24小时热线”(为一种祛斑美容胶囊所做的推广销售广告,以“下斑”谐音“下班”)。

(3)《生活文摘》杂志栏目标题:“性福时光”(用“性福”谐音“幸福”)。

(4)《西宁晚报》2003年6月9日:“寻`眼'启`视'”(为某药店的眼药所做的广告,基于“寻人启事”文体名称变异)。

(5)某户外平面广告:“给你点颜色看看”(宣传油漆、涂料等)。

(6)某户外平面广告:“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冰箱广告)。

例(1)(2)(3)均以谐音的手段,将正体词中的某字换成了能体现广告目的的字,可实现表达上的新颖简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实现了修辞上的成功。例(4)对文体名称“寻人启事”进行谐音变异,也能实现新奇的修辞效果,让人更有印象。这些广告用语,在修辞上可以说都是成功的,但是,这种谐音变异用法,对于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却可能造成不好的示范,导致学生理所当然地写别字。例(5)中没有出现换字的异化用法,但明显将生活中的“给你点颜色看看”中的“颜色”意义由虚转实,实现对油漆涂料的宣传,修辞上也的确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中小学生对“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正确理解。例(6)广告词是对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的变异化用,也能在修辞上实现让人记住的效果,但也会影响中小学生对原词句的识记。

对于以上这些变异修辞用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修辞的本质,要注意向学生呈现原形与异形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原形和原义的基础,变异的词形和意义也就不可能实现,更不可能给人以新奇的修辞效果。通过正体和变异体的对比,着重学习和掌握正体,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异体用法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注意引导学生识别当代传媒广告中的生造词

语言应用实际中,有一种生造词现象。所谓生造词,就是现行语言词词中并不存在,使用者自己随性生造出来的词。这种词一定程度上影响语义的传统,对语言交际造成一定的障碍。

平时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广告,所用之词就纯属生造,如:

(1)奢宠你的胃

(2)奢享超大空间

(3)奢阔尺度,三代居的理想居所

以上三例中的,“奢宠、奢享、奢阔”都是生造词,明显是以生僻博眼球的广告手段,但这种生造词,让人一时难以理解,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受众接近广告目的意义的隔阂,同时还会对中小学生造成很不好的示范。一些学生看过广告,就可能在自己的语文应用中想当然地把这类生造词当作汉语中既有的词汇来使用。

对于这种生造词,教师应当尽可能多搜集,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接触到的广告生造词,要尽可能搜罗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生造词,是不规范的用法,要坚决抵制。

3 注意引导学生识别成人广告的危害

有一些广告语言,本质上是针对成人的,所以用语上往往有不适宜少儿的内容。但广告在大众媒体或户外广告位置展示,在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范围,学生难免就会受到影响。如:

(1)你有二房吗?(房产广告)。

(2)不要让男人一手掌握(丰胸产品)。

例(1)中的“二房”,明显在借用“二房太太”之意义来影响人们的认知,从而实现广告效应。这种应用,对成人来说,或许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但对少年儿童的三观影响却难免负面。调查中笔者就发现,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十分熟悉“二房”“二奶”等概念,不排除就是受到了这一类广告词的影响。

例(2)明显有性暗示,完全成人化的表达,纯粹少儿不宜的用语,但呈现的媒体是少儿也会接触到的。对于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广告词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示。调查中笔者发现,有初中男生恶作剧地用手抓女生胸部,口念“一手掌握”,很明显源于这种广告词的负面效应。

除了以上这种广告,还有现在屡见不鲜总是不断重复播放的电视购物广告,其中一些针对成人的消费品的广告,不断出现挑逗的画画,撩人的广告词,对于心智不成熟的中小学生,负面影响不可小视。据江波、李闽(1998)和苏怀、余非(1998),早在1998年,就有福州9名中学生投书《福建日报》,呼吁电视购物广告不要用不健康的镜头刺激青少年感官,要给青少年一个干净的荧屏。由此可见,很多中小学生对于成人化的传媒广告,特别是有性暗示的传媒广告,持有排斥态度。不过由于心理认知发展水平有限,中小学生能像福州这9名学生那样主动排斥这种广告的还不多。

由以上可见,对于这类成人广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识别,并且明确告知里面传达的信息的不可模仿性,让学生知晓如果模仿可能涉及到的法律红线等,用增强学生防控意识的办法来减少不可避免要接触到的成人广告。

4 引导学生开展传媒用语调研实践活动

对于现代传媒的影响,作为信息时代的人类自然是无法避开。这种情况下,与其谈避,不如引导面对。为此,中小学语文教师不妨让学生直接面对铺天盖地的当代传媒广告,户外实景的,电视立体的,报纸平面的,网络媒介的,无论哪一种媒介形式的广告词,都可以让学生云搜集,然后教师引导整理和分析,看看这些广告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差的。经过客观研究分析,学生得到了科学研究的奠基训练,也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好的语文应用手段,当然也能增长识别广告用语好坏的能力,增加自身的审美鉴赏力。

总之,面对当代传媒语言的负面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识别现代传媒广告中的修辞用法,识别广告语中的生造词和成人化内容,并组织开展一定范围的传媒用语调研实践,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受到一些不规范传媒用语的负面影响。

[1] 江波,李闽.对不良电视直销广告说不!——福建中学生投书报纸呼吁净化电视直销广告[J] .新闻记者,1998(12).

[2] 苏怀,余非.电视广告不得偏离文明轨道——从福州九名中学生的来信说开去[J] .党建,1998(11).

[3] 于根元. 广告语言概论[M]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3.

[4] 张超.当代传媒语言对中小学生语文应用的影响研究[J] .2015(09).

猜你喜欢
负面影响用语变异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变异危机
变异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礼貌用语大家学!
变异的蚊子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