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18-03-07 18:41胡传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历史

胡传燕

(盘州市第十二中学,贵州盘州 553539)

众所周知,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们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面临升学考试这一人生考验,而且不久还要进入大学甚至踏入社会,这些都对学生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例,当高中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他们不仅需要将课本中的概念性知识理解记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进而为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所运用的大多教学方法是无法帮助学生们实现以上学习目标的,因此,历史教师就需要基于新课改,不断对有效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与创新,以达成预想的教学目标。

1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概述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期望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探究,进而促使学生高效地达成自身综合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具体到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引起了众多的关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大体上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其中时空观念即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史事进行分析的观念;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历史史料进行辨析,并且能够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和现实问题等;历史理解指的是能够设身处地地认识具体史事,并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历史解释即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和能力;历史价值观即指拥有评判历史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的能力。以上每一种核心素养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历史教师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而为学生综合历史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 基于历史教学语言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着重培养学生们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历史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增添助力,否则的话就会削弱相应的培养效果,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对具体的科学运用策略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2.1 准确使用语言,帮助学生准确辨析历史材料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的时候,其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所用语言的准确性,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表现出晦涩难懂的特点;要尽量地还原历史史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夸大;不能模糊时间的前因后果,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使用某些特殊历史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高中历史教师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帮助学生们获得准确的信息材料,进而对其中的事件进行准确而深入的辨析。

举例说明,当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到《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具体在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解过程中,其可以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却不能说“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因为两者是包含关系。高中历史教师只有运用准确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准确的信息,他们在具体分析某些题目材料的时候才能够做到准确辨析。

2.2 语言表述严谨,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理性分析

严谨科学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语言表述原则,但是通常而言,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都不太注意这方面,他们总是随着自己的习惯来对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描述,就很容易对学生们的理解造成混乱影响到他们的理性分析。据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述的严谨性,促使学生拥有理性分析的能力。

举例说明,当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到《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具体在讲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的时候,就需要做到表述严谨,即“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战争。”要注意其中“近代史”“农民阶级”等词语的准确表述。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楚而深刻的认知,进而在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可以从时代性、农民这一阶级等入手,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即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没有理论基础作指导;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联合镇压等时代背景等等。

2.3 丰富语言风格,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历史这一学科中,许多历史知识一般都不像理科的知识那样具有强烈的抽象性,但是同学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还是不免会遇到许多的障碍,不能够设身处地地形成合理的想象,主要原因在于许多的历史事件通常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在短时间里对其有一个形象的认知。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语言表述的作用,在讲解不同的历史内容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在准确想象的同时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

举例说明,当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外交关系的突破》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根据所讲的不同内容,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述风格,以加深学生们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认知。比如,在具体讲解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艰辛之路的时候,就要尽量做到表述简洁而突出重点,重点强调“重返”“恢复”等词语;再比如当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和意义的时候,其就需要作严谨凝练的表述,以促使学生们产生合理的想象,并对这一事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再比如,在讲述具体的外交事件,比如乒乓外交时,教师就可以在进行严谨表述的同时融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从而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中美关系的破冰趋势,进而加深对中美关系的准确理解。

2.4 融入教师感情,帮助学生实现正确价值判断

一般而言,高中生们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助益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说话及形式,并且能够在其中传达的优秀民族精神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在具体的表述过程中,其就需要适时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对学生们进行感情引导,促使他们对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举例说明,当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时的内容的时候,在从自身入手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的原因进行剖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一种哀痛的、怒其不争的语气来为学生们表述其中的某些原因。而当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外国列强的具体侵略过程的时候,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中法战争中《中法新约》的签署等,教师就可以将愤怒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语言表述当中,以引导学生们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大势所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其具体内涵入手,不断结合科学的历史语言表述原则探究创新性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 袁正敏.高中历史新课程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下),2017(09):171-172.

[2] 胡玉萍.论高中历史教学语言之原则与运用[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Z1):65-6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