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组织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及能力影响研究

2018-03-07 18:41陆梦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成员大学生活动

陆梦怡 陈 露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是由大学生自发组织、自发参与、自发管理的一种特殊学生组织,是除学校党团组织领导和指导下的学生会以外的任意组织。当代大学生对个性追求越来越高,对参加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贴近自己的价值观,加入一个对自身有益的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总体来看,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是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其性质大部分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自组织因为缺乏规章制度、没有学校官方支持,使得大学生自组织的发展存在着价值导向的误差以及成员管理松散、流动性强等问题。因此,如何让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在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下发挥正能量、健康有序地发展,并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及能力产生积极地影响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摸清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的问题,梳理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对大学生心理及能力的影响作用,据此提出相关的引导策略,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参加高校大学生自组织,促进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健康长远发展。

1 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发展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快速发展,成为高校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各方面都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处于发展初期,,且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种类繁多,鱼龙混杂,既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本研究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问题:

1)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的活动缺乏新意,且管理对成员的约束性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对自组织活动没有统一计划,影响了社团的发展,也导致有些创意想法与活动难以实现。

2)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成员的主动参与热情有待激发。从问卷分析和访谈结果来看,有部分成员参与活动积极性并不高。其原因主要有: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乏味;活动缺乏新意与创造性;与成员兴趣需求不符等。

3)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活动经费管理混乱。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经费管理混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费缺乏,活动地点不固定,活动资金来源大多为成员AA制或者赞助商赞助等。经费管理混乱以及自组织管理不到位,导致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发展步履维艰。

4)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管理者及成员流动性强。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的不稳定性导致了组织流动性强以及延续性弱,阻碍了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健康发展。由于管理者缺乏经验与能力,成员缺乏热情与时间,活动水平缺乏吸引力,很多成员在自组织中留存时间较短,管理者迫于压力也是变换频繁,这就导致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团队凝聚力差,难以持续发展。

2 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及能力的影响分析

2.1 对心理的影响

将调查问卷的12至15题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计算得KMO值为0.704,可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解释的总方差,共得到三个主成分:

1)第一主成分:素质提升。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够增加学生对自身需求的认识,照顾到大学生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第二主成分:人格发展。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的发展丰富了大学生活,促进大学生智力能力全面发展;参与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参与志愿服务型自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自组织氛围融洽,从无形中会感染每一个自组织成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第三主成分:情绪控制。参与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是大学生克服负面情绪的方法之一,通过转移注意力,在高效自组织中获得尊重与存在感,从而平衡心态。根据访谈结果,大学生通常会通过与他人沟通来缓解情绪,参与高效自组织为其提供平台,更好地疏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2 对能力的影响

将调查问卷16题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通过计算分析得KMO值为0.706,可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解释的总方差,得到三个主成分:

1)第一主成分:沟通交往能力。参与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对大学生最大的帮助是拓宽朋友圈,自组织轻松自由的氛围有助于培养沟通能力。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大多数都表示参与自组织能交到好友,拓宽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平台。

2)第二主成分:应变抗压能力。大学生参与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提前融入团体,为以后步入社会加入社会组织打下基础,提高环境应变能力;大学生参与高校大学生自组织,能加强自我认知,根据自身情况形成独有的抗压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

3)第三主成分:创新实践能力。调查结果显示,首先,参与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的大学生在自组织内部都有平等的话语权,自己的创新性想法有时也会得到内部管理员与成员的认可,这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肯定,会无形中促使其产生创新意识并勇于表达;其次,大学生基本都参与过自组织活动,这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3 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健康发展的引导策略

3.1 高校加强监管与疏导

对于那些管理有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自组织,高校应采取鼓励扶持措施,对其进行宣传,并进行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对于那些管理混乱、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自组织,应该坚决抵制,并做出整顿。我们应以因势利导的态度对待大学生自组织,疏导而不是禁止,引导大学生自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完善组织管理运行体系。

3.2 健全自组织管理机制,促进有序管理

自组织理论认为,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高校、社会等存在一定联系,通过不断与之进行信息交换来促进其自身发展。高校大学生自组织应加强宣传,在自组织内部,要加强管理者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自组织外部,应形成自组织自身的“推销”流程,形成高校大学生自组织的有序管理。同时,也应加强对大学生自组织内部经费管理,为有序开展大学生自组织活动提供帮助。

3.3 营造良好的自组织基础环境,增强凝聚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的满足对下一层次的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会产生影响,所以应该营造良好的自组织氛围,促进大学生在自组织内和谐相处。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自组织首先要建立规范可行的制度,营造良好的自组织制度氛围;其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树立自组织宗旨、明确自组织奋斗目标,加强社员之间的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和谐交往,从而促进自组织健康发展。

3.4 创新自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参与度

一方面,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内容上,要符合校园先进文化;在形式上要贴近学生需求,具有吸引力。通过自组织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可以为学生培养心理素质与能力提供平台,满足广大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断拓展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活动的范围。高校大学生自组织活动不一定仅限于学校范围,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不同高校大学生自组织之间也可进行内部经验分享与借鉴,创造“双赢”的局面。

[1] 李玉淑.高等学校青年自组织的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市十所大学为例[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0,07(4).

[2] 何跃,杨艳.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青年自组织为例[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9).

猜你喜欢
成员大学生活动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