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探

2018-03-07 18:41顾琦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拔萝卜纸箱小兔

顾琦星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江苏昆山 215300)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一种依托,教育的过程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是教育的素材库,二者紧密联系。”但如今,许多园本课程都照抄课本的内容,而忽视了实际情况,教育的过程显得有些空洞、僵化,幼儿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作为学龄前的儿童,他们学习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并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知识。因此,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获得经验,增长知识。

1 来源于生活,实现课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天性是喜欢接触、亲近大自然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也就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就从生活的源头挖掘了幼儿的兴趣,保护了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了好奇心,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产生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例如小班综合活动《纸箱真好玩》,活动生成的灵感就来源于一个纸箱。一次,孩子们去操场上游戏,一个孩子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纸箱,便钻了进去,不一会儿,纸箱便被孩子们包围了,我才发现,原来就生活中这么常见的东西孩子也能玩起来。其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箱子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这些箱子就能成为孩子的游戏材料,激发他们玩游戏的兴趣。于是根据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我尝试了绘本与游戏的有效整合,把绘本作为游戏的基础,从而来推动游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把课时目标定为1.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感受纸箱变化的趣味性。2.尝试探索纸箱的多种玩法,通过“一物多玩”的形式,体验自主游戏的快乐。

1.1 收集纸箱,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前,我编辑了收集纸箱的短信,请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和孩子一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纸箱带到幼儿园,让孩子知道纸箱的来源生活中的各种地方,纸箱原本是用来干什么的,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1.2 斟酌画面,有效选择

绘本《大纸箱》内容简单,文中一个空空的纸箱,宝宝却玩得不亦乐乎。但是绘本中图片过多,当孩子自主阅读时,可能会不清楚该重点观察哪幅画面,于是我仔细解读文本的情趣,从中选取了四幅最有价值的画面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分别是1.宝宝和小兔躲在纸箱里2.纸箱变成桌子3.纸箱变成飞机4.纸箱变成房子。通过对这四张图片的自主观察和集体分享,引导幼儿发现纸箱的四种玩法,激发每个孩子玩箱子的兴趣。

1.3 增添辅材,创意生成

当孩子已经完全读懂了绘本的情节趣味时,也就为接下来的游戏环节做好了铺垫。游戏时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辅助材料,如书本、娃娃、餐具、纸板做的屋顶、轮子、船桨等等,引导他们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帮助幼儿尝试探索纸箱的更多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投入,能尝试多种不同的玩法,如在纸箱里钻山洞、把纸箱当桌子玩娃娃家游戏、拎着纸箱开汽车、把纸箱当成小船等等,从他们的欢声笑语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玩纸箱的兴趣与喜爱。

2 贴近于生活,发挥课程的教育性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利用社会的资源、环境影响学生,使教学资源都极大的增加和扩大,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使幼儿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氛围里。如今,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但是许多孩子的独占意识比较强,他们不愿意和弟弟妹妹分享各种关怀与爱。我也发现班里的有些孩子虽然做哥哥姐姐了,但他们的责任心还不强,不知道怎么样照顾、谦让弟弟妹妹。因此,我利用这一契机开展了中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我做哥哥了》是一本情感细腻的早期阅读绘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时而惊险,时而纠结,时而温情,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猫哥哥野田从刚开始做哥哥的不开心,到保护弟弟妹妹的勇敢,再到感受做哥哥的自豪的心路历程。全书以“我做哥哥了”为线索贯穿始终,诠释着野田的心理变化。对培养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培养幼儿初步责任感等方面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我将目标设置为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野田的心理变化。2.尝试帮助弟弟妹妹解决困难,体验当哥哥的快乐。整个活动过程基本分为:

2.1 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通过询问幼儿做哥哥姐姐有哪些本领,开不开心,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发幼儿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为下一环节的做铺垫。

2.2 观察画面,理解情节

通过让孩子自主观察三张图片(1.妈妈抱宝宝2.躺在温暖的床上3.妈妈哄宝宝睡觉)引出故事内容,通过图片内容说一说野田不开心的原因,同时引发幼儿思考,知道妈妈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帮助幼儿理解野田烦恼的原因。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在平时的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为此,活动中我加入了“营救弟弟妹妹”的游戏,即两段体育游戏(爬树顶和走独木桥),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游戏互相商量、分工合作,加深体验,感受做哥哥、姐姐的自豪与快乐。

2.3 活动延伸,自主阅读

将绘本投放到阅读区,让孩子自主阅读。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踊跃,都愿意猜一猜、说一说,感受故事情节带来的乐趣,玩游戏时也比较有序,都能懂得帮助和谦让,活动的教育意义很强。

3 借鉴于生活,体现课程的游戏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从儿童身边就近取材。而如今许多孩子都喜欢听流行音乐,十分新潮。说到歌曲《忐忑》大家都知道,孩子们也不例外,都对这首歌非常熟悉。

于是我组织了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兔》,活动中的歌曲正是改编自龚琳娜的神曲——《忐忑》,这是一首用语气词作为唱词,孩子们听了就会哈哈大笑的歌曲,选材新颖、独特,十分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情节,游戏与歌曲旋律不仅吻合,更是寓教于乐,帮助幼儿在唱唱、玩玩的游戏过程中熟悉歌曲旋律、风格,轻松地学唱歌曲,有效地化解了活动的重难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1.感受歌曲有趣、独特的韵味,能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情节演唱,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快乐的情绪。2.能与小伙伴合作演唱,享受游戏一一“拔萝卜”带来的快乐。并将活动分为了三个环节:

3.1 教师范唱,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两次范唱,为幼儿学唱歌曲作准备。第一次范唱,幼儿感受歌曲有趣、独特的韵味,激发幼儿学习演唱的兴趣。第二次边范唱边做动作,引导幼儿边听、边看、边想,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讲讲、做做中理解歌曲内容。

3.2 结合图谱,学唱歌曲

由于这首歌曲没有歌词,旋律也略有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出示图谱,边指图谱边有表情、有动作地范唱,帮助幼儿感受与观察,并提问:“小兔子唱了些什么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逐句学唱。接着,鼓励幼儿尝试扮演小兔,分角色演唱呼喊、回应、拔萝卜、开心、扛萝卜回家等情境。

3.3 师幼合作,完整演唱

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幼儿跟着音乐大胆表现边唱边表演小兔拔萝卜的动作,体验了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喜悦。通过分角色演唱歌曲,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最后和客人老师的互动也使活动氛围也在游戏过程中逐步推向高潮,歌唱水平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巩固。

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贯穿于小兔拔萝卜的情境教学,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从观察图谱,理解歌曲内容,到逐句学唱,再到最后分角色演唱。整个过程孩子们积极投入,均能大方、自信地展示自我,游戏中的欢声笑语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与喜爱。孩子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歌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更使身心得到了陶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想要把生活、游戏与课程巧妙地融为一体,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他们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童年时光。

[1] 胡晓凤,金成林,张行可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拔萝卜纸箱小兔
纸箱有多重
小赛的纸箱
拔呀拔呀拔萝卜
拔萝卜
用吸管与纸箱打造密室逃脱
拔萝卜
纸箱的“第二职业”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