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大学生资助体系不足与完善研究

2018-03-07 18:41王荣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体系

王荣刚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成为民生问题之一,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关注各层次教育工作。伴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扩招,传统的精英教育已经转变为大众教育,这有利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但也拉升了教育成本,加之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构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显得尤为重要。而当下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显现出不足和滞后,这就需要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完善我国的资助体系。

1 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党和国家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从制度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依据我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高等教育阶段中,本专科学生享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近年来,对建档立卡户子女的政策性资助力度,更是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而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两项在上述的资助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实现了扶贫助困和助学的目标。根据2017年5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参与学生对于“学生资助”评价最高。可以说,大学生资助体系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助力了学生受教育的梦想

我国现阶段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贫困仍困扰许多家庭和学生完成大学阶段学业,随着国家各种助学金的投入,大幅度降低了学生放弃入学或是中途退学概率,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满意度,很好地证实了目前资助体系在学生接受教育、实现受教梦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助力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基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性的问题也就十分突出,这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个方面,运用好具体的资助政策,通过资助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正义,意义重大。目前公布的数据很好的证明了,我国的资助体系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3 助力了国家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是创新,创新需要的是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强有力的资助体系,解决了困难学生对于教育成本的畏惧,安心选择高等教育,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足

我国现行的资助体系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绩突出,但不可否认,这个庞大的体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2.1 学生困难认定标准不明确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主要依靠学生申请、辅导员谈话、系部资助小组认定、系部审批等环节来认定学生贫困,这就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学生是否真贫困,二是困难程度。这只能依靠辅导员工作经验,或依靠学生干部对于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反映和日常观察作出最终的判断,但这样的做法缺乏合理性。经验判断容易先入为主,作出错误判断;日常观察主要基于学生消费情况和同学反映情况,这样的判断也缺乏科学性。所以,如何合理、科学地作出学生困难判断缺乏明确标准。

2.2 学生提交困难证明真实性难确定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提交的困难证明,主要是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此证明自己的家庭困难情况。在班级评议过程中,时常有质疑学生提交困难证明真实性的声音。这份决定学生是否能够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表格,主要由学生填写内容,当地村、镇和县民政单位盖章,以公章确定内容真实性。这里面难以避免的存在人情关系和工作不严谨成分,最终使学生提交的困难证明材料之真实性难以确定。

2.3 接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不深入

资助是党和政府对于贫困学生的一份关怀,我们的学生作为受益者,应该在接受这份关怀之后,感激党和政府,更加努力地学习,用自己的奋斗做出回馈。而现实中,学生在接受资助之后,或许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或许并未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这就是资助感恩教育还不到位、不深入。可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实现育人于资助全过程。

3 完善我国大学资助体系的对策

面对我国资助体系的不足,为使其发挥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3.1 明确困难认定标准

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应当立足于各高校自身实际,合理吸收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制订学生困难认定标准,对于学生困难情况真实性和困难程度的认定,一定要合理、科学,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测,而要在多项指标相结合的基础上,做出最符合、最接近学生需求的结论。

对高校中无法按时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政策。对于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发现和同学反映的经济困难学生,要特别关注,按照院系建立的困难认定标准,分类进行照顾,让学生困难程度有明确的认定,区别一般贫困和特别困难。

学生经济困难认定标准属于参考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做出学生困难程度的认定结论,不能简单的照搬标准,机械地做出结论,这也是不利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

3.2 细化资助工作程序

在已经制定的标准指导下开展资助工作,细化资助工作程序,认真开展班级评议、系部评议,在每一个环节上组建一支懂业务、有担当、善发现的资助队伍,认真审核资助材料,不唯公章论。积极开展调查核实,防止暗箱操作和拉票操作。建立学生资助诚信档案,对于在资助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学生,要严肃处理,维护国家资助政策的权威性。

各班级成立的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困难认定的学生进行民主评议。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不少于班级人数的10%,辅导员是民主评议小组的组长。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的成员名单应在班级公示。

而有不良生活习气、高消费、迷恋游戏影响学业、欺诈违纪、弄虚作假等情况者,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取消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

3.3 强化资助感恩教育

在资助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享有权利义务,也有一份责任和使命。多种渠道宣传我国的资助政策,设立专门的资助政策咨询人员,让学生正确认识资助,不仅仅是一份资金支持,而是党和国家的关怀,接受资助的同学,应更加努力地学习回报党和国家;没有享受国家资助支持的同学,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也应心怀感恩,正确看待。

高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院系工作实际和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形式,不能简单的进行说教,而应有可供实践的平台。同时,联合家庭教育,依靠父母的力量,感受到全社会崇尚感恩的氛围,将感恩教育推向更高层次。

综上所述,资助体系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体系虽有一定不足,但在今后不断的改善中,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助力我国教育发展。

[1] 徐俊霞.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

[2] 陈盈.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 黑河学院学报.2018(1).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体系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有困难,找警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