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逻辑演变

2018-03-07 18:4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观念文明理念

李 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 绿色发展理念的萌芽阶段(建国后——改革开放初期)

在以毛泽东思路、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综合执政从新中国成立直到社会经济开放之初,属于我国生态发展观念的最初阶段。

中共从建立过来就一直坚持马列主义思想,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之所以形成,其根源就在于马列主义思想,通过对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国以后,各届领导人都深深知晓科技对发展当代农业的关键作用,指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创新农业理念”[1],该理念蕴含了早期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包括倡导植树造林、发展再生能源以及采取科学耕种等,此外,还兴建了水利工程,维护重要江河流域的绿色环境。这些绿色思维及绿色体验表示我们党对生态发展观念已然建立了初期的意识,这即为生态发展理论打下了思维基础。

社会经济开放之初,邓小平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充分意识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会对生态环境,自然和谐有影响,因此,他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当做中心问题,强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和谐性,且指出了“自然环境维护和推进社会发展” 的辩证思想。[2]邓小平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号召,在他的领导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森林、美化自然的活动,从而真正开展林业资源的保护,并且我国在1989年出台了关于自然保护的专门法律,即《自然保护法律》,来给我国的生态维护问题提供科学的法规支持。另外,自然环境建立与维护,还应该有科技的支持,因此,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理论,诠释了科技在社会经济建立中基备关键的作用。同时,自然环境建设与维护的良好发展也和科技的支持与促进密不可分,这表现了邓小平生态发展思维中的科学技术观念。

邓小平生态环境发展思维给我国走生态环境发展之路提供了体制保证,给我国的生态发展之路指引了目标,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年,推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 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上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作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集团正处世纪交接之时,对于繁杂的世界及国内势态,传承及发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代领导人的生态发展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及我国的实际要求,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21世纪初期,以胡锦涛同志为中心的第四代领导人团队指出了科技发展理念,以此成立了日趋健全的生态发展观念。

早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交流大会上,我国就派专门的代表团前往开会,本次会议的议题是可持续发展应如何理解。到了1996年,时仍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保护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从上述政府的诸多行为可以看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将可持续发展规划作为今后国家重点开展的任务之一。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方面目的在于可以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做损害或者阻碍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着重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社会环境的联合发展,其更多的是追求整个国家、社会综合能力的多方面提升,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的表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一味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实情,改变原先以GDP为王的发展模式,这种转变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在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期间,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是我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为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提供了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据此,能够得出科学发展观凸显了以绿色发展为主的价值取向,是绿色发展观念形成的期初表现形式[3]。

2007年在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调国家今后的发展必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相互统一。曾经在很长一短时间,人类的发展依靠损害大自然的资源、生态环境等为代价。[4]2012年,在十八大会议中,政府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相关的理论。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则认为,人类及其活动是全球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人类必须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共处,建设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也是绿色发展观点初步形成的基础。

3 绿色发展理念的成熟阶段(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

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鲜明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并对此作出系统性的分析和讲解,预示着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我们将可持续发展当作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到最近提出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都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环境效益的重视与日俱增。但是,在这一阶段,并未将绿色发展理念写入专门的政府报告或发展计划之中。到了2015年国家才在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到了“绿色发展”,将其定位于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5]。到了党的十八届会议上,在宣读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和工作时,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五大理念,其中明确提到了“绿色”一词。实际上 ,这是我党和政府首次清晰提出完成的绿色发展理念,而且将其看成十三五阶段,引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上述绿色发展理念思想的确定,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国对环境效益的重视,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追求。绿色发展理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国家之间相互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式,它的形成与确定,对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 结论

通过梳理我国绿色发展观念从雏形到最终确立的整个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发展时代脉搏、把世界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观念和我国现实社会实践相融合的结果。这种观念的形成与进展始终都是围绕发展而行进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所在。我们通过对绿色发展观念的发展过程的分析和整理,有利于我们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共同创造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梦。随着今后进一步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必然会对该课题的研究更加全面、具体,获得更大的实际与理论价值。

[1] 潘建瑞:《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逻辑演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2] 余永跃、王世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特质》,《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3] 杨朝飞:《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理论视野》2015年第12期。

[4] 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期。

[5] 任理轩:《坚持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2日。

猜你喜欢
观念文明理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漫说文明
健康观念治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