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人才开发研究

2018-03-07 18:41邱士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基层人才

邱士波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推动农村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

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振兴乡村从“人”开始,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村基层人才资源,对缩小城乡差异、拓展农村市场占有率等起着促进作用。农村基层人才涉及农村实用型人力资源,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与乡(镇)以下党政等人才,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同时人才所掌握的管理经验、知识技能等,涉及农村教育、农业、卫生、经济等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兴农业、兴基层人才、兴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留不住、引不进等问题。为突破农村基层人才开发瓶颈,需要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与配合,施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人才机制、发挥政府职能、带动人才自我完善等措施,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1 基层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农村基层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面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信息时代的冲击,应当大力开发农村基层人才,切实解决当前城乡二元差距较大,以及贫困群众脱贫等现代农村发展问题。

1.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基层人才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情感依赖、原乡情结、了解基层群众等方面,切实了解农村发展现状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基层人才优势,可确保农村经济向结构合理化,以及经济形态高级化发展。

1.3 促使农村人才流动

随着农村劳动力、基层人才不断向城市的流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对此,充实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显得尤为关键。不仅能够避免基层人才空心化问题,同时能够促使当地人才的流动,对基层人才建设机制的完善有着现实意义。

1.4 稳定社会秩序

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农民工群体城市边缘化特征愈发明显,鉴于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素质教育相对较低,在城市生活中的身心压力较大,增加城市治安的难度。通过基层人才的挖掘、培养,可促使农民工返乡,从而充实基层人才,带动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可稳定城市、农村发展秩序。

2 农村基层人才开发现状

2.1 取得成就

2.1.1 农村人才开发稳中求进

为充实农村基层人力资源,组织与人事部门,对人才骨干培训、人才评价办法、人才市场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各业务部门职责、义务、权力的统筹规划与明确划分,强化了各业务部门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人才开发工作体系初步成型。政策与措施等,贯穿人才开发工作的全过程,如人才培养、评价、管理、奖惩等环节,优化了人才开的内、外部环境。

2.1.2 高层次人才援助项目高效落实

通过高层次人才援助项目的不断开展,高层次人才的扶贫、智力援助积极性与主动性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偏远地区支教方面。通过新课改示范课等教育活动,改善了基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实现人才引领,比如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选派“第一书记”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基层人才资源。

2.1.3 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初步形成

首先政府设立了评定、晋升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称包括高级、中级与初级技师。其次优化了基层人才评选管理机制、体系,选拔并表彰营销大户、农民企业家、土专家等各类人才,并将其纳入实用型、专家型人才培养工程。

2.2 农村基层人才开发中的不足

目前我国基层人才开发体系初具成效,但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基层人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急需处理与改善

首先是基层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掌握实用技术人才微乎其微。部分农村劳动者未进行过专业培训,加之受教育程度低,外出就业压力较大。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仅占8.3%,小学及以下的占43.4%,实用型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7%。其次未实现多维度的人才开发培养体系,开发深度、广度不足,基层人才开发的机构、乡镇服务中心职能、资金等问题急需改善。同时人才开发发展不均衡,工作差异较大,农业人才充实,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等人才相对缺乏。人才开发快慢也存在经济基础方面的差异。最后是部门协作、配合力度不足,未形成整体合力,使基层人才开发整体进程缓慢。

3 农村基层人才开发的对策

3.1 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人才开发与高效与统一的组织机构、优化的工作体系、明确的工作思路、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开拓创新的工作力度,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等有着直接关系;对此,应当强化人才开发的组织领导,并不断在实践中优化工作体系。

首先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党管人才工作覆盖到农村,并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考核体系。培养一支新时代村干部后备队伍。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工作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吸引和推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致富能手、技术人才等优秀分子进入村级班子。从待遇、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乡村优秀干部匮乏、青黄不接的问题。同时组织成立农村、县乡、省市各级的基层人才开发领导团队,以及人才开发网络。领导小组涉及教育、工农业、科技、人事等部门。围绕市人才市场,在乡镇人才服务站基础上,以补充农村人才骨干为目的,设立基层人才市场开发服务体系与网络,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其次制定规划措施。明确落实与划分各市农村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将基层人才开发列入日程,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等,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开发规划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并将其落实到各部门、乡镇,定期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3.2 发挥职能作用,助人才开发

农村人才开发工程相对系统,政府应当瞄准时机,积极转变角色定位,由以往的强制性干预,转变为人才开发的协调与引导,切实为农村科技与政府等服务,为人才开发创造条件。

首先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从政策层面助人才开发,带动人才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各级政府应当积极设立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力度,确保政策落实行之有效,可高效带动人才开发机制运作。加大对基层在职专业人才的职称评聘、薪资待遇等调整。为基层人才开发工程助力,继而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人文环境营造,对农村人才开发有积极促进作用,对此应当做好全员参与、树立典型事迹、方针政策等宣传工作。鼓舞、促进农村人才开发。政府加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支持,充分调动人才开发积极性、能动性。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经济管理、人才进修、奖励、新成果转化、新品种试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带动人才开发资金投入的时效性、多元化发展。

同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市场软硬件建设,围绕人才交流特征,设立网络人才交流平台,推动人才智力援助服务工作进程。

最后加强工作引导与协调。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研讨会,鼓励广大农民参与,不断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农业竞争力,做好各部门工作协调性,通过各种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人才开发困境。

3.3 优化人才机制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人事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与服务意识,对基层人才开发,施以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与信息化管理。设定人才界定标准,对人才施以层次化管理。设立人才信息库与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农村发展特征、要求与经济发展战略等,设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对农村人才施以层次化、目的化培训。首先围绕再教育主线,做好在职专业者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岗人员的远程教育与自主学习。其次设立学历培训。组织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骨干、农村干部开展学历培训。同时加强使用技术培训。各部门或是专业协会、乡镇等应当适时举办各种短期培训活动,开设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不断强化基层人才开发知识与技能。设立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规范管理职业中学等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升基层人才综合素质。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调整实用人才技术职称评体系。切实从农民所需、专业特长等方面考虑,注重人才开发成果,合理制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标准、措施。设立人才考核与培训制度,明确界定人才待遇、权利义务等,调动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发展“洼地”吸引人才返乡,鼓励支持乡村人才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个体作坊、服务业等各种形式的创业行动。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定期评选业绩突出的农村基层人才,并给与物质、精神层面的奖励。充分发挥人才示范、自主创新作用,辐射性的带动广大农民进步。大力宣传人才先进事迹、社会荣誉、典型模范等,不断强化基层人才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首先鼓励并引导机关干部、科技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到基层挂职,充实基层人才,并提升基层人才骨干力量。其次民主性、公开性、透明化的选拔农村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加大基层人才储备。为其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鼓励致富党员,进行村组干部挂职。特别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首先充分落实引智工作,优化人才流动政策,落实人才智力援助服务引进工作。引导、鼓励毕业生步入农村就业等,为农村、乡镇培育管理人才。同时引导机关单位人才步入基层实践,充实基层人才。引导营销人员、科技人员等下乡,开发、承包各种经济项目,通过生产经营为基层人才培养助力。最后为回乡人才,如毕业生、复员军人等人才,提供创业条件与机遇,为其能力施展搭建平台。加大急缺人才、高层次人员的引进,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4 基层人才的自我完善

在为基层人才提供才能施展平台,做好保障对策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基层人才的自我完善的引导与激励,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4.1 主动与群众拉近关系

基层人才的个人目标实现,以及职业规划,都应当围绕农村实际发展需要与状况进行。通过群众沟通与联系,可实时了解农村发展困境与动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工作的针对性与决策的时效性,以及措施落实的行之有效性。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收集、分析、整理基层群众反馈建议,围绕服务群众观念,将人才开发工作高效落实。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应当规避以往形式化、主观化的乡镇管理现象。农村基层管理不能脱离基层群众,工作更不能应付,应当吃住都在基层,切实了解农村发展动态,发现农村人才开发的弊端与不足,确保人才开发的系统性、持续性。与此同时,侧重对技术性、实用型人才的引进,积极调动农村青年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切实发挥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当带动农民群众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积极性,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带动其脱贫致富。

4.2 加大自主创新型人才培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创新与发展。首先应当摒弃传统发展陋习,积极转变呈现代发展理念。各乡镇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开阔其眼界与思想,使其带动发展新型、精品产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十九大农村改革精神,带动农村基层经济规模化发展。

总结

农村基层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各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实用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的引进与培育,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 孟克.新时期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2017(05).

[2] 赵纪辉.走出基层人才工作的迷茫与困惑[J] .中国人才,2015(09).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基层人才
人才云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