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融思想教育于学生就业实践研究

2018-03-07 18:41闵文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共青团政治思想

闵文飞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和责任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不仅担负着向党组织输送优秀青年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培养好、服务好广大青年学生的重任。

高校共青团活动与大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联系。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展现出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而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目标之一便是获得能够顺利步入社会的能力。高校共青团作为校内职能部门承担着部分高等教育的职能,同时它又是我国共青团系统的一个基层组织,起着引领大学生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准备离开校园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共青团依其职能所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正为两方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可以产生良性契合关系的平台。

1 高校共青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并且是其开展学生活动的主心骨。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高校共青团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当时刻将以下要点牢记于心:一是要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二是要使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紧密结合,要提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三是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相结合,当代社会网络和新媒体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交往方式,高校共青团必须以正确、积极、健康的“正能量”的观念占领网络阵地,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园地;四是要时刻意识到大学生思想的现实性与差异性,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惟其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共青团活动中的主心骨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高校共青团活动的丰富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推进提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单就高校共青团下设的学生干部制度而言,便是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政治素质较强的学生干部们在与同学们的朝夕相处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以及兴趣志向等,这些业务水平高、有干劲的学生干部能够搭建起学生与学校、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三方实现有效沟通。其次,学生干部通常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对同学们的就业路径进行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指导。再次,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志愿者协会等在内的各级学生组织,构成了高校共青团队伍的有生力量,这些学生能够深入洞察学生需要,又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从而对其他学生产生榜样示范作用。 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是高校共青团必须时刻考虑的问题。

2 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相辅相成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由内而外地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必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渗透性。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世界、个人及价值等观念的理解尚不稳定。在这一关键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充当思想的引领者,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体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和求职预期。高校共青团组织将正确的就业观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让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预期,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帮助。[3]

高校共青团组织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恰恰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润物无声。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信息讲座、大学生创业模拟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降低学生们的试错成本。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形势政策、进行心理疏导,切实帮助学生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心理转型。 所有这些活动的指导思想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明的观点。

3 高校共青团活动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得益彰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推动大学生就业实践上有天然的优势。一是组织优势,共青团组织能够调配场地资源,充分地支持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具备组织活动的主动权。二是资源优势,相比于学生个人,共青团组织拥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就业帮助,它可与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4]三是体系优势,共青团组织是学生的坚强后盾,它通过定期的就业创业活动,能够征集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权益诉求,并向上级反映大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找到解决方案。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当将推动大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思想观念、树立良好就业观、提供完善就业指导的责任。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毕业之际面临的最大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须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还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效和高校教书育人职能的落实,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5]高校共青团的组织性质要求其必须具有大局观,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和组织力。

高校共青团组织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它可以邀请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大学生传授就业创业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不合时宜的就业观念。第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应把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作为开展活动的重点,根据大学生的职业意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第三,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实习活动。共青团组织应发挥其联系面广的优势,建立针对本校学生的就业见习基地,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相关机制的完善以及思想上的高度引领不可或缺。

推动大学生就业实践使高校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更有针对性。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和服务能力,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更新就业指导理论和信息,以不断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以找到活动的合适切入点,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就业实践中去,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转化性。[6]此外,更要协调多方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拉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只有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在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提出:“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工作和高校共青团活动的开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联系,如何发挥共青团活动的平台作用,使三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将成为当前形势下“课程思政”与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罗来松、王丽明、葛李保:《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路径研究》,载《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2月。第12-13页。

[2] 黄晓波、刘海春主编:《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231-232页。

[3] 于扬:《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载《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9月。第21-23页。

[4] 黄敬宝、陈曦:《高校团委如何助力大学生就业》,载《中国就业》,2014年12月。第17页。

[5] 黄敬宝、陈曦:《加强高校团委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功能》,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年第24期。第18-21页。

[6] 方伟主编:《大学生就业工作教室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共青团政治思想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