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2018-03-07 10:45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中学李明远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研组青年教师教研

□文/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中学 李明远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谈以下几点措施:

一、平台引领,技能发展

为了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学校可以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量化评比条例,为每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拟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涵盖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包括备课听课、承担公开课、教师业务研修、论文的撰写、开展课题研究、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层次比赛等。搭建各种成长平台,为教师技能发展铺路搭桥,使教师步入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如对初入职教师培养的基本做法是推行“导师负责制”,即由学校在全校大会上向骨干教师颁发聘书,为年轻教师聘请“学科业务导师”,实行两者“一对一”式的专业督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年轻教师的进步表现与骨干教师进行“绑定”,使得培养年轻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一种“必须责任”,建设有责任、有落实的“青蓝工程”。利用“新秀露台”和“同课异构”,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机会。

竞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参加一次比赛,往往能使教师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我校高度重视,倾教科室之力、教研组之力和备课组之力,促教师参赛。在教科室的统筹安排下,各教研组精心组织,围绕说课、上课、评课、解题等方面加强学习与研衬。许多教研组采取了先培训后选拔的方式确定参加复赛选手,当选手进入县复赛后,教研组为此专门组建“后援团队”,对参赛者从备课、说课、上课进行全方位、从宏观到细节的推敲打磨,教科室全程跟进,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整个竞赛评比活动,不仅参赛者的教育教学技能获得很好的发展,也影响辐射整个教研团队,推动了全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规划引领,阶梯发展

规划自已的教育生涯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首先应该制定并完善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引领教师的自觉发展,使每个教师清晰自已的专业发展思路。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制订《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等中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自己在未来三五年总的发展目标、阶段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对此,学校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拟订路经:校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能手一校级学科带头人;县级教坛新秀一县级教学能手一县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坛新秀一市级教学能手一市级学科带头人一市级名教师等。

对于刚刚入门的青年教师,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缺乏深度思考,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可落实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三六工程”即一年入门,三年过关,六年成骨干,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市县级教坛新秀。对于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自我调控能力强,己经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领导、家长的认可。学校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名师。

学校邀请市县教育局教研员和专家学者,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进行鉴定和评价,对教师个人的阶段性专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教师三年发展规划》的有效引领,为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师在规划引领中不断修正发展路经,努力完善自我。

三、教研引领,抱团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发展、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相辅相成。因此,学校应大力提倡人人积极参与的教研文化,对于教研组的每一项任务,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地参与其中,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使全体教师抱团发展。在具体运作中坚持:“一中心”,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两法”,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三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课内外作业;“四定”,即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教师;“五必须”,即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前形成教学文本预案,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形成预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复备,所有教师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形成小结。

我们要把每一次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做到真备课、备真课,学校负责人蹲点到各个备课组。每次备课活动都要有负责人参加并有详细记载,切实改变以往“走场多、研究少,形式多、内容少,梳理多、个案少”的虚浮现象。可在每周四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形成详细的记载。在周一业务学习时,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对整改不到位的点名批评。另外,注意加强教学案的研究,真正做到“课前导学、预习自学——课中研学、主动探究——课后巩团、分层拓展”。教不厌精细、臻于至善的教研文化,逐步渗透到教师的行为中。

学校还要引领教师朝着名师的方向发展,树立“问题即课题、改进即研究、收获即成果”的理念,教师个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主动提出疑问、开展研究、想出办法、提炼理论并转化成文字,有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各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开展较高层次的学科教学课题研究,每个学期拟定出研究计划和措施,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教学课题研究。学校从整体发展需要出发确立校级教研课题,每学期组织相关部门和教师开研究。一系列有效引领,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四、阅读引领,内涵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学校要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提倡教师好读书、读好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阅读两本教育专著。学校每学期都应举办读书沙龙、心得交流等活动,引导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地阅读。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开阅读讲座,让教师用书香浸润人生,丰厚文化底蕴。

1.形成系列、人人参与的“假期阅读”。每逢寒暑假,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相对集中的学习。由学校负责向教师推荐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经典名著或系列教育教学理论丛书,从“自主摘抄、问题回答、心得随笔”三个层次着手,不仅规定假期阅读的量,对假期阅读的质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假期结束,学校对教师假期的阅读情况由专人负责检查以督促落实。

2.专题研讨、主题鲜明的“教师论坛”。在开展读书工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开辟“教师论坛”,以促进教师彼此间的相互交流。每次论坛活动要结合假期阅读情况,确定鲜明的主题如:“新课程、新理念、新智慧”青年教师论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骨干教师论坛,“老师看学生的角度变了”班主任读书心得交流论坛等等。

3.妙语如珠、定期报道的“阅读心语”。教师读完书后要及时写下体会或随笔,可在校报或社团“教工天地”版面中及时报道展示学校读书工程推进情况,同时也可刊登教职工阅读随笔中的妙语佳句。

4.班组互动、校园网上的“晒书会”。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办起“晒书会”,能让教师的阅读随笔、新书推荐为更多同行知晓与分享。◇

猜你喜欢
教研组青年教师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