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体系研究

2018-03-09 19:15李宗伟王亚娟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

李宗伟+王亚娟

摘 要:首先分析了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转型的现状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然后通过构建省区和区县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依赖型 县域经济

内蒙古经济依托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过去十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各项新的经济发展政策相继颁布,许多地方政府也相继提出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来缓解和治理資源依赖等粗放型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作为新时期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是对我国过去资源依赖型传统发展理念的创新。旧的发展模式一方面缔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文明,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在这一背景下,同样也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转型困境,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破坏和受益者应该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和补偿责任,以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该机制的效果并以此提出改进措施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 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转型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失衡

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天然的矿产资源优势密切相关,然而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却是短暂的繁荣,由于第二产业缺少核心产品与科技的支持、资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始终处在产业链的最底端,市场竞争力低,发展难以为继,终究会被淘汰,如果没有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前提下,一旦资源被消耗殆尽,就会造成产业链破裂、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等经济民生问题;而具有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长期受到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制约,起步较晚,所占比重一直偏低,得不到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发展缓慢,难以短时间内转变为新兴的替代产业。

(二)转型与补偿政策不够全面

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是: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下降、煤炭开采过程中废气颗粒物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空气与水资源的污染、土地与草场资源被过度开发严重退化等,然而在矿产资源型经济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财政补贴或强制措施对产业发展予以政策的补偿与支持,对环境乃至人民生活的改善政策相对较少,而且融资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参与。产业转型如何融资、环境及民生负面影响如何评价与补偿需要开创新思路与政策去平衡与协调。

(三)经济转型升级人才的缺乏

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然而矿产资源型经济发展仅依靠简单体力劳动力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开采与初级加工,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内蒙古由于地处西部边界地区,部分地区经济与环境条件较为落后,县域教育资源稀缺,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加之地区大学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并不具备优势,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人才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人才的外流,经济转型升级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

二、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概述与必要性分析

生态补偿机制是运用公共政策和市场手段,使生态服务功能受益者和破坏者对提供者给予补偿以此来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各方利益关系,调动人们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过程中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

目前,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内蒙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任务的迫切要求;该地区初步形成以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政府“赎买”,征收“生态税”,加收生态补偿费,水权、碳排放权、林权等资源权利的创新交易模式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手段,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运行虽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生态补偿机制要从单一的经济补偿手段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公共政策手段的转变,多层次、多元化、多角度的解决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该机制运行的目的所在。

三、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

(一)构建原则

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当中,指标选择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测评标准,要考虑到补偿机制给经济、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所带来的长期影响。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应对人的状况予以更多的倾向,要以人的生存、发展和感受作为指标体系设计的重要基础;政策体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评价需要注重以人为本。

三是生态性原则。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弥补粗放型经济对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它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选取生态环境类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出生态补偿机制的效果。

(二)省区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评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在生态补偿机制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因此,本文在总结其他学者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财政支出、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支撑四个维度作为分析的框架,选取15个单项指标(原始数据见表1)建立内蒙古省区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

首先,本文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标准化处理值。

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设定相应的标度,构建判断矩阵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标准CR<01),测算出三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具体见表2。

最后,根据标准化处理值与指标体系权重测算出内蒙古从2010年到2014年四个二级指标和总指标的动态发展状况,见表3和图1。

(三)区县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评endprint

内蒙古的资源储备分布在各个市区,本文选取了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包头市白云矿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赤峰市红山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作为分析的区县。将表4当中十一个指标作为区县的分析指标,对2014年全年的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和7个县区的综合排名,见表5,表6。

四、基于生态补偿机制指标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一)省区指标体系检测综合评价

1总指数水平2014年达到0306。从2010年以来,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体系总指数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为0306,较2013年增加103个点,较2012年增加393个点。内蒙古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呈动态上升趋势,内蒙古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是持续有效的。

2经济类指数增长幅度大,民生类指数发展滞后。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体系四个分类指数——经济发展分类指数、财政支出效果分类指数、人民生活水平分类指数、环境支撑分类指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该机制的运行效果:经济类指数包括经济发展分类指数和财政支出效果分类指数,这两类指数反映的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投入以及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这两类综合分类指数在这五年当中增幅较大(经济发展分类指数较2013年增长了159个点)而且对总指数有着较大的影响;民生类指数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分类指数和环境支撑分类指数,这两类指数反映的是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的两类综合指数,这两类指数在总指数当中占比较低(仅有005和0078),而且发展较为缓慢,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薄弱环节。

(二) 区县指标体系检测综合评价

1分类主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县生态补偿机制主成分多指标评价体系划分为三个主成分,第一类主成分在生产总值类、财政收支类和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上有较大的得分;第二类主成分在人民可支配收入等民生类指标上有较大的得分;第三类主成分在降尘量、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水质达标率上有着较大的得分,说明环境类指标是该主成分的核心指标。为了便于研究与分析,我们将这三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三经济主成分(F1)、社会生活主成分(F2)、环境主成分(F3)。

2通辽和鄂尔多斯市综合排名靠前,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果显著。通辽市科尔沁区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生态补偿机制主成分多指标评价体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分别达到了141和058,排名前两位,生态补偿机制在这两个区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辽市科尔沁区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过程中先拔头筹是因为在经济主成分和社会生活主成分上取得了较高的得分,这说明该区县在经济投入以及县域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工作上做出的巨大努力,但是环境主成分得分较低(-0398),是该区县今后工作的重点;鄂尔多斯东胜区则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社会生活类主成分仅为(-0725)是其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过程中的短板。

3其他各县区发展各有千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需要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量,除上述两个区县之外的区县在不同的领域均有建树: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在社会生活主成分上取得了较高的得分(0848);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环境等民生类工作,在这两个分类主成分上得分(1043和1661)排名靠前;包头市白云矿区在环境主成分上得分为(0402),说明该区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的改善。

五、完善内蒙古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一)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提高生态补偿机制效率的前提和保障,制度建设不只是一项政策就能够涵盖的,它一方面需要修改和补充诸如《生态补偿法》、《生态补偿实施条例》等法律与规章制度条文来使现有制度更加科学与完善;另一方面要完善评价考核与监督机制,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纳入到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当中去,加强法律与民众媒体监督,对违反法制的行为予以严惩。

(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政策

通过转移支付、税收等财政政策对地区生态环境补偿行为予以资金支持,不断探索政府“赎买”、资源权利交易平台等措施,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扶持手段,使政策更多的倾向于民生建设,提升“便民”、“利民”、“惠民”成效,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倡导企业走绿色低碳道路,鼓励更多企业家以投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捐赠等方式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和现代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提高政策的精准性与时效性,更好更便捷的服务生态经济建设。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与融资渠道建设

挖掘内蒙古地区农林畜牧业产业链深度价值,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第一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转型升级,建立经济转型示范产业区,提高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做大做强;对第三产业发展予以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真正发挥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

科技创新是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鼓励与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转换率,以科技来驱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定向招生、提高地区福利待遇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中来,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队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建设和谐美丽的内蒙古做贡献。

六、 结语

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让我们逐步意识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矿产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快转型与升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要因时因地制宜,评价体系要与时俱进、考虑全面,在实践的探索与发展中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只有这样内蒙古矿产资源依赖性县域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晖霞西部地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李宗伟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困境探析[J].中国市场,2016(04)

[3]宋先松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

[5]李炜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6]徐钢,仝浩生,毕力格关键时期的重要转变——呼伦贝尔市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出路评析[J].实践,2002(10)

[7]郇伟韬,张士菊资源依赖型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前沿,2014(Z4)

[8]郑延涛,胡跃霆,李文广资源依赖型经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4(04)

〔本文系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生态经济背景下内蒙古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NJSY16324)阶段性成果。〕

(李宗伟,王亚娟,河套学院。)产业发展中国经贸导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
郑州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外向型县域经济的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进贤县地税收入的影响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荣成市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