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片谈

2018-03-14 19:09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语文教学

叶水涛

谈及语文,总要强調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审美意味着精神的自由,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但美或审美,并不只属于语文学科。在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礼上,获得大奖的数学家许晨阳发言,他谈到的是自由和美。

他说:“我们享受那种日复一日,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运行规律的时刻。沉浸在数学研究中的数学家们,只需要服从数学世界的客观法则。构成一个研究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本质,是他们聆听事物内部声音的能力。”他陶醉在数学王国,这里有思想的自由,有发现的惊喜,有简洁和谐之美。

数学之美,语言是抽象的;语文之美,语言是具象的。中国文学中存在着意、象、言一体的阐释模式,语言是德行的表征,足可以表达事理与理性,也可以曲尽其妙地刻画物象,抒发情感。汉语是意、象、言的统一,舍此便谈不上语文的美与审美。语文学习要有自由的思想与形象的联想,这才能让学生陶醉在语文的园地,流连忘返。

谈及语文,总会说到各种教学流派、各种成功的典型。但我们能不能致力于解剖一些失败的典型?塞缪尔·韦斯特是一位研究失败的心理学家,他说成功的故事总是相同的、无聊的,而失败往往充满了有趣的、细致入微的故事。我们如果能更多地关注失败,愿意承认失败,就不会害怕失败,并能由此走向成功。

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卓著,语文教学园地百花争艳。然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索然寡味的痼疾并没有彻底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能否下力气在成功与失败的对比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语文教学的观摩课是否可以少一些表演性,多一些探索性?是否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似乎完美无缺了再搬上课堂?语文教学的研究能不能营造出一种直面失败、包容失败的文化?

我们喜欢谈创新,创新一词之风靡,常被狭隘理解为推出新概念、新名词。教育专家是创新的缔造者,他们总是有层出不穷、激动人心的想法,有名目翻新的概念;他们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马行动。然而,盲从的结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诸如,语文教学中的标准化练习和标准化考试。创新离不开心存怀疑,笃行的前提是审辨,所谓三思而行。

在2017年新德里的佛教聚会上,宗萨钦哲仁波切这位被认为最具创新精神的藏传佛教上师,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是,“我们应该牢记佛陀的教义——一个人应该永远秉持分析能力,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事物。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则教义”。以信仰为特征的宗教尚且提倡批判与质疑,崇尚理性与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研究更需要倡导批判性思维。

谈及创新,总免不了批判应试教育,照例述说科举制度的罪恶、八股文的僵化。然而,让人困惑的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鼎盛之时在宋朝,这恰恰是中华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科举考试培养的都是书呆子和考试机器吗?北宋嘉祐二年录取进士388名,其中有苏轼、苏辙、曾巩,宋文六大家之中,一举而占其半。

由文章而进士及第的张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情,这也是新儒学的精神宣言;寒门学子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更是千古流传。个人情操与历史责任的统一,是宋一代士人的共识与追求。然而,他们却植根于科举文化的土壤,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引导儿童习得母语,少不了抄写与背诵、讲授与考试,其中自然包含着思维的训练、文化的熏陶和审美趣味的培养。工具性或人文性、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从纯抽象逻辑的角度很难分辨;只有回到具体情境中去,以现象的真实为基础,恰当的抽象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黑格尔说:“真理总是具体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